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数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模数制度概念的分析、归纳,提出模数制度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模数单位制度、数量级差制度和尺度控制制度,对它们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说明。通过分析模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营造技术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肖旻 《南方建筑》2024,(3):42-48
对以材份制度为代表的中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模数制研究,提出了以足材而不以份为模数单位进行探索的思路。基于前期尺度规律研究案例的经验,对南禅寺大殿给出了基于足材模数单位的尺度规律解释,与现有整数尺模数或份数模数的解释形成竞争性观点。强调栱长指标在尺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研究潜力,将建筑开间、椽架、出跳、转角构造、立面比例等问题通过栱长尺度进行会通阐释。南禅寺大殿作为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尺度规律研究有重要的史学标尺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数制度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模数制度中的尺度控制方法,实现以数字建构的方法对其进行逻辑和内涵的阐释与分析,以促进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营造技术的认识,并探索建筑理论研究的数字化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模数制度的研究一直是中西方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中西方模数制度概念的分析,对比中西方模数制度的内容构成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它们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说明,以此促进对中西方建筑营造技术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十庆 《建筑师》2005,(5):92-96
法隆寺建筑尺度现象,是古代模数制研究的一个重要线索。论文试图通过法隆寺建筑营造尺的分析,对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希望以此认识法隆寺建筑尺度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王媛媛  郎亮 《南方建筑》2017,(6):100-105
模数制度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基本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古典建筑模数与中国古代建筑材份制度的构成方式、结构特征、美学原理和建造意义,回顾模数制度在我国建设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此促进对我国现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认识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尺度规律已经有了很多细致入微的研究,而对主要为砖构及砖木构的古塔尺度规律研究却比较少。现有古塔尺度规律研究多从剖、立面入手来研究,而对平面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选取几座苏州宋塔,对其平、立、剖面结合研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模数关系,以期探求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智慧。  相似文献   

8.
钟达伟 《建筑学报》2022,(S2):138-143
围绕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尺度构成研究,引入“模数制”的理论,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攒档、节点高度以及椽长等建筑关键尺寸进行有限穷举与验证筛选出建筑的基本模数与营造尺,并在由基本模数构成的理想环境下通过数学几何方法讨论建筑扩大模数的影响,对比岭南地区其他学宫大成殿的样式以探讨深层次的区域建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成殿建筑营造尺遵循明官尺320mm/尺的标准,基本模数(112mm)为0.35倍之营造尺。在理想模型环境下,大成殿前后金柱柱距为扩大模数影响平面构图;并且,在以柱础上皮为基准面的前提下,建筑的开间柱间距与立面屋身、屋顶等关键节点相互对应,建筑举高与屋身存在1:2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天航 《建筑师》2013,(2):97-100
唐代己采用材份模数设计方法进行房屋营造,但唐代材份制度的内容却至今不甚明了。文章以木构建筑遗址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遗址中残留构件——柱础石的分析,找到还原唐代材份的途径,并推导出唐代木构的材份序列。  相似文献   

10.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 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 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 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 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 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 究推测该塔当初曾以一定的模数制为方法进 行设计。这个模数制包含三级模数:最高一 级的模数为A=884 cm,控制建筑大的比例关 系;二级模数区分为平面尺度模数NP=8.5 cm 和垂直尺度模数NE=22.1 cm,而A=884 cm为 NP、NE最小公倍数的8倍,同时NP:NE=5:13, 准《营造法式》中的八棱边长与斜径之比,这 一级的模数控制着该建筑的中等规模的空间 尺度;三级模数为该塔“分”值:a=1.7 cm, NP=5a,NE=13a,A=520a,这一级的模数控制 着构件的尺度以及一些空间尺度的微调。  相似文献   

11.
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建筑的营造离不开尺度。通过分析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思想和礼制思想,以及《周礼·考工记》中的实物模数思想与《营造法式》中的营造模数思想,得出中国传统建筑模数思想的形成与儒家文化有内在的关联,给其他民族建筑模数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筵席:中国古代早期建筑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军 《华中建筑》1996,14(3):83-85
文章对中国古代以“筵席”作为建筑设计尺度中的基本计量单位从而确立了最早的模数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SI住宅理论,研究模数协调在工业化住宅中的应用。从模数协调在工业化住宅的应用现状,明确了模数协调的重要作用;通过将模数网格按建筑支撑体结构空间、建筑功能单元空间、建筑二维装修平面三个视角的划分,研究梳理了工业化住宅模数网格的层级关系;基于我国现行标准,对功能空间优选尺寸、住宅部品优选尺寸的梳理,为模数网格的尺寸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模数协调理论,以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北京交通大学赛队的I-YARD 2.0装配式住宅为例,进行模数协调应用研究;最后,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与思考,总结出模数协调标准在新型工业化住宅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闫雪 《中外建筑》2009,(10):70-72
中国传统建筑的通用式设计理念对现代的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院落的空间尺度控制方法则是这个理念的精髓。本文分析了模数如何控制院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模数如何控制建筑单体与庭院空间关系这两个方面;理出了空间尺度控制方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建筑有着严格的模数制度,以此来协调结构体系的各尺寸关系。基于古建筑模数制的特征,以清式建筑为例,研究了古建筑木构架基本模数与建筑体型之间的关系;利用BIM技术,在基础参数与建筑规模之间搭建桥梁,以基本参数驱动实现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为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承重粘土多孔砖要进一步上升到模数化。介绍了模数多孔砖研究、生产及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建筑宏观效益。提出了模数多孔砖的技术要求与可供参考的几种条形孔模数多孔砖的砖型,并肯定了模数多孔砖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喻梦哲 《华中建筑》2013,(1):161-166
该文以浙江时思寺大殿为对象,通过对其相关数据的解读,得出了该殿以整数尺寸进行空间设计的结论。考虑到它的实际建成年代,这一设计方法带有较大的滞后性,与同时期北方官式建筑中常见的斗口模数制设计方法相左。与此同时,这一遗构选用的斗口长恰为推定营造尺长的1/4,因此两者间应当存在内在逻辑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讨论了我国传统木构设计体系由整数尺制向斗口模数制转型期间的一些过渡做法,以及明清常见斗口取值与木工营造尺长间的相互关系,并推测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模数的式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筱 《新建筑》2006,(6):11-14
模数是人类使用了几千年的建造技术手段,模数简化了建筑的构件制作和建造操作。在过去,模数不仅具有技术作用,而且上升为一种控制建筑比例的美学手段。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美学上,模数的作用正在逐渐式微。在模数式微后的今天,建筑师正在超越古典而创造一种时代的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国内外模数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历程,认为模数理论是建立在规范建筑部品规格的基础之上,而我国的建设实践由于建造技术、产品发展的滞后,模数的推广应用实际上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新型建筑工业化对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新需求,以及智能建造的新发展让我们重新审视建筑部品模数协调问题。本文根据我国模数标准、ISO国际标准与JIS日本标准的对比、部品体系分析及市场调研,梳理了我国模数标准的发展脉络,研究了标准修订的背景及影响因素。基于模数协调理论,对住宅部品体系进行再梳理;通过建筑部品市场调研,对比现行部品模数协调标准,提出我国建筑部品协调标准在实际应用上的问题;最后,结合信息化及未来智能建造的趋势,提出我国部品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定位以及中国建筑技术标准国际输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