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越峰  霍晓莉 《轧钢》1999,(5):17-19
介绍了大规格余热处理钢筋存在的冷、反弯裂纹问题的现状,并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横肋根部应力集中对钢筋冷、反弯裂纹的影响.冷弯裂纹与钢筋中氢含量有关,反弯裂纹与钢筋中的氮含量有关,当二者合格时,裂纹与应力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2.
SS400钢板冷弯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检验和光谱分析,确认钢板中硅酸盐夹杂偏多是冷弯试样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指出减少冷弯裂纹出现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螺纹钢筋由冷弯产生的纵向裂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酸盐夹杂物分布不均匀是造成螺纹钢筋冷弯纵向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检测等方法对Q235B H型钢冷弯开裂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弯试验过程中,粗大的条状塑性夹杂物和点链状脆性夹杂物与基体的结合性较差,冷弯过程中夹杂物脱落或周围应力集中形成空隙或显微裂纹,随着受力状态的加强导致裂纹扩张形成冷弯开裂的裂纹源,在开裂过程中带状组织和加工痕迹加剧了裂纹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 分析了热轧带肋钢筋的冷弯及断裂情况,分析其断裂原因。发现因钢筋表面增碳造成其局部塑性下降,使抗弯曲形变能力变差,因而钢筋在冷弯试验时断裂。  相似文献   

6.
孙咸  刘应福 《焊接》1991,(5):12-17
分析了异种钢焊接接头冷弯开裂的特征,研究了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焊条类型、矫正焊接变形及弯轴压偏,对异种钢接头冷弯开裂倾向有明显的影响;冷弯试验标准也有较大影响;碳弧气刨清根及试件表面光洁度影响不大;焊接工艺的影响比较复杂。采用Cr20Ni10Mn6合金系统低氢型焊条能明显改善接头抗冷弯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普通碳素钢板氢致冷弯裂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乾  李艳梅  王豹  朱伏先 《轧钢》2009,26(4):10-14
对某厂Q235B厚规格钢板冷弯试样表面出现裂纹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钢中存在粗大条片状复合 夹杂物是冷弯开裂的“裂纹源”,而诱发裂纹形成的原因是钢中含有过饱和的“内氢”,通过优化炼钢、连铸工艺以降低夹杂物含量;通过提高炉料干燥度并对铸坯进行落地堆冷及钢板轧后缓冷,可有效降低钢中的“内氢”含量,由此杜绝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厚度为20 mm的NM400钢板在冷弯过程中开裂。从冷弯工艺参数、材料拉伸性能、显微组织及夹杂物类型、尺寸分布对NM400钢板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M400钢板冷弯开裂主要由钢板中微米级TiN夹杂物引起。冷弯变形过程中,夹杂物与基体界面处应力集中,导致微裂纹在界面处形核并扩展,最终导致冷弯断裂。通过降低N含量至4×10-5以下,耐磨钢NM400冷弯过程中无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9.
董爱良 《上海金属》2000,22(3):48-55
根据试制Φ32 ̄Φ40mm大规格BS460级钢筋初期出现的大批量一次冷弯不合格情况,经分析认为是由于控冷后钢筋表面马氏体厚度偏厚造成钢筋强度偏高、塑性变差所致。并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改变轧后控冷工艺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板坯、初轧、精轧、冷却、卷取各个环节采集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了昆钢玉钢公司中宽带冷弯裂纹的特征,指出其主要成因是铸坯存在皮下气孔,分析了其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昆钢玉钢公司通过对冶炼及出钢控制、合金脱氧工艺优化、喂丝工艺优化、吹氩工艺优化、连铸工艺优化、轧钢工艺优化,使中宽带冷弯初验合格率从平均85.9%提高到98.1%,提高幅度达12.2%,月平均最高初验合格率达99.1%,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带V型槽金属棒料下料中需要较精确计算下料时间的问题,获得了包含V型槽几何参数在内的V型槽尖端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恒幅载荷下V型槽尖端裂纹起始寿命的完整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和棒料的材质对该始裂寿命的影响规律。45号钢棒料下料实验证明,利用该文提出的V型槽尖端裂纹起始寿命公式所计算的下料时间和实际的下料时间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热轧宽带钢生产疑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革 《物理测试》2001,(3):45-48
介绍了热轧宽带钢生产中常遇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从宽带钢板形、内应力、冷弯型纹及板带表面缺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合理控制,可改善热轧宽带钢的板形及性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V型钢导轨端面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宏观、微观检验的方法,对V型钢导轨端面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尖角效应引起的应力集中和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偏高是导轨端面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显  国凤林 《表面技术》2018,47(6):240-245
目的研究氢鼓包形成过程中应力诱导下氢原子的扩散聚集行为,并考虑氢原子扩散聚集后对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的影响,探究裂纹尖端区域氢浓度、氢气压强、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的演化历程。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一个完全耦合分析,探究氢扩散与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借助于断裂力学中的裂纹扩展判据判定氢鼓包是否会继续向前扩展。结果在应力诱导作用下,氢原子源源不断地向裂纹尖端高应力区域聚集,裂纹尖端区域的氢浓度、氢压、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结论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氢原子会向材料内部扩散。氢压引起的应力场会促进氢原子的扩散聚集行为,且应力场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使得缺陷处的氢浓度不断增大,氢压也就越来越大。当应力强度因子达到裂纹起裂的临界值时,就会导致开裂,形成氢鼓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氢鼓包开裂。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厂家生产的两炉18CrNiMo7-6齿轮钢(标记为IQ-T-1、IQ-T-2)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试验钢经亚温淬火-回火(Intercritical quenching and tempering,IQ-T)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对其力学性能、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IQ-T-1试验钢的强度和疲劳强度较IQ-T-2试验钢分别提高了97 MPa和96 MPa,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IQ-T-1试验钢组织为细小铁素体+小块马氏体+回火马氏体,而IQ-T-2试验钢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回火马氏体。IQ-T-1试验钢中细小铁素体+小块马氏体使裂纹分枝、裂纹闭合和应力屏蔽现象均更为显著,对裂纹萌生和扩展的阻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Ni718合金表面制备WC-17Co涂层,对喷涂后的试样进行150℃? h 和300℃? h 保温热处理,利用Almen试片曲率法计算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利用反复弯曲试验测试试样的疲劳寿命,分析残余应力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疲劳循环过程中,裂纹在涂层中萌生并向涂层/基体界面处扩展,最后扩展至基体内部形成最终断裂。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能够抑制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当经过保温处理后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降低,导致试样的疲劳寿命随热处理的温度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VIM+VAR)工艺制备16Cr3NiWMoVNbE齿轮钢。测定了试验钢的疲劳极限和S-N曲线。通过观察断口,分析疲劳萌生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疲劳极限强度达到773 MPa,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驻留滑移带、表面缺陷、近表面夹杂物和次表面夹杂物。表面驻留滑移带萌生疲劳裂纹占13%,表面缺陷萌生裂纹占33.3%,近表面夹杂物萌生占40%,次表面夹杂物萌生占13%。当疲劳裂纹萌生于内部夹杂物时,疲劳寿命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一定实际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随夹杂物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实际应力增加,疲劳裂纹萌生的夹杂物临界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8.
TB6钛合金疲劳及裂纹扩展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TB6钛合金锻件弦向和径向两种取样方向分别进行了室温和200℃下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轴向低周疲劳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弦向(C)和径向(R)两种取样方向对该合金锻件的旋转弯曲高周疲劳、轴向低周疲劳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没有影响;温度升高可加速该合金锻件的疲劳裂纹萌生,但在裂纹扩展阶段,该合金高温下的韧性优势与屈服强度降低的劣势平衡的结果使其在室温~200℃温度范围内的疲劳性能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在10—20mm的厚度范围内,厚度对该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没有影响;在3.5%NaCl盐雾环境中。腐蚀介质对TB6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初始阶段有迟滞作用,但在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大于14MPa m后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弯曲工艺角度出发,对弯曲时孔、边变形和弯曲开裂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避免弯曲时孔、边变形和开裂的工艺措施,为提高弯曲件的成形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