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电涌保护器(SPD)级间能量配合试验中配合失效的问题,主要利用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分析,结合JB/T 10618—2006(组合式电涌保护器)的规定假设一套组合型SPD,通过基础理论分析与精确计算得出:当被保护装置属于低频(直流)设备时,在不影响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退耦元件采用电感或电阻型元件均可;当被保护装置属于高频设备时,退耦元件只能选用低电感量的电阻型退耦元件.退耦元件的参数值均可按照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理论计算.这在组合型SPD退耦元件的选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电过电压通过电源线路入侵弱电系统,建立三级防雷保护模型,给出各级保护元件的等效电路分析和数学模型,应用均匀传输线理论进行波过程分析;根据各节点处波的反射与折射,推导出流过各级保护器的电流表达式.Matlab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弱电系统时雷电过电压已被箝制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标准中电涌保护器设计图的分析,比较了RCD装在SPD的电源侧,和RCD装在SPD的负载侧的不同,得出当采用"3 NPE"模式进行保护时,由于NPE模块是一种放电间隙型模块,不会在线路中导致接地故障,因此可解决电涌保护器(SPD)安装位置受限制及高接地电阻地区电涌保护器(SPD)因串联断路器无法脱扣导致的烧毁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主要措施是在电源线路上及电气设备侧装设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安装、保护符合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消除通信局(站)雷电防护安全隐患,通过分析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主要参数,根据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分别论述通信局(站)电源系统和信号、数据线及网络接口处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原则和选择方法,给出浪涌保护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效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于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干式空心电抗器,按照IEC和国家标准规定,匝间绝缘可以采用雷电冲击或匝间过电压两者之一进行试验.按照IEEE和行业标准规定,既要进行匝间过电压试验又要进行雷电冲击试验.为弄清楚如何试验更合理,以一台串联电抗器和一台并联电抗器为例,数值解析了存在匝间短路故障时的电感变化量,通过电路仿真研究了两种试验方法判断匝间短路故障的有效性,绕制了一台电抗器样品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时电感变化小,靠雷电冲击波形判断匝间故障会造成误判,而匝间过电压试验更容易发现匝间绝缘故障.认为进行两种试验是必要的,建议采纳IEEE及行业标准对试验方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电波在同轴线中传播特性的问题,通过对同轴线的暂态响应的理论分析,利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同轴线对1.2/50μs雷电波的暂态响应.结果表明:线终端负载上的信号由所传输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波导终端阻抗性质决定;1.2/50μs雷电波信号频谱存在高于同轴线截止频率的成分,终端阻抗匹配情况下雷电波波头出现大量高次模成分;终端负载开路时,线终端信号的高次模是雷电波的入射波与反射波以及所激发的高次模之和;受雷电波频谱特征影响,雷电波激发出的高次模成分主要集中在波头部分;雷电波在线中传播的最终波形是各高次模分量之和,降低雷电波波头陡度可以减少高次模成分.在雷电过电压防护中应充分考虑到雷电波在线路中传播的畸变问题,这对于指导同轴线引入的过电压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体放电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保护特性,合理选择退耦元件参数,实现多级SPD间的能量配合,并结合光纤的保护性能设计RS-232接口的保护电路.最后利用雷电冲击试验平台LST-6kV/3 kA、ICGS冲击平台以及DF1641C函数发生器对保护电路进行实验,以验证设计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加上保护器件后,通信端口的抗雷电过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入该保护电路以后基本不会对原电路产生插入损耗.  相似文献   

9.
对一起66 kV所用变压器(以下简称所用变)绝缘击穿事故进行分析,当雷电波沿线路到达处于断开的开关时,雷电波将发生2倍的全反射,使雷电过电压升高2倍,使开关或与开关邻近的设备对地击穿放电。该所用变安装在避雷器与所用变之间,所用变将承受2倍避雷器残压的作用,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采用避雷器进行"零"距离保护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来赵山渡电厂大坝泄洪闸防雷系统的建筑物接地电阻值偏大、控制系统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要求以及各信号端口没有完善的防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电涌保护器等诸多缺陷,通过外部防护、过渡防护、内部防护等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大坝泄洪闸防雷系统进行改造与升级,运行结果证明,防雷系统通过改造与升级后,PLC电源模块、闸门开度传感器、水位计等一系列电子元件受雷击次数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泄洪闸防雷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试验表明,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单根针的避雷针)其引雷效果并非最佳,当接闪器的针数达到一定值时,其引雷效果明显改善.作者把消雷器与避雷针合二为一,获得了最佳的消雷和避雷的性能,当这种伞状导体消雷器针数处于某一值时,其电晕电流最大,消雷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试验表明,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单根针的避雷针)其引雷效果并非最佳,当接闪器的针数达到一定值时,其引雷效果明显改善.作者把消雷器与避雷针合二为一,获得了最佳的消雷和避雷的性能,当这种伞状导体消雷器针数处于某一值时,其电晕电流最大,消雷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常对凸极同步电机磁场的分析和对电感参数的计算是一个比较繁复的过程。然而应用绕组函数理论 ,根据线圈的分布即绕组函数以及气隙磁导系数 ,由定义可推导出能考虑各次空间谐波的电感表达式 ,由表达式导出电机正常运行时的电感参数 ,也可以组成绕组故障时的电感参数。气隙磁场各次谐波分量对电感数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尤其空间谐波磁场很强的场合。如在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情况下 ,气隙电感量的计算必须考虑低次和分数次谐波的影响。对最高次谐波选取的次数也要取得适当 ,才以满足电感参数分析计算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对比各次空间谐波磁场的电感参数的简化表达式 ,该方法推导过程及物理概念清晰 ,推导过程简便 ,既可求取电机正常运行时也可求出绕组内部故障时的电感参数 ,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雷击导线附近地面在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现象的分析,阐述了此过电压行波的特点,进而提出了降低过电压陡度的办法,即在变电所的母线处加装电容器,可以减少线路跳闸。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瞬态过电压对层式绕组绝缘特性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分段层式绕组模型,该模型分为4段,每段5层,以每1层为1个单元,共分20个单元.根据绕组模型尺寸结构,计算电感、电容参数,建立等值电路.应用割集分析法分析分段层式绕组等值电路,得到该绕组模型等值网络微分方程组,通过广义特征法解微分方程组.在等值电路中部施加雷电波及VFTO信号,计算其他各个单元节点的电压波形,通过计算的电压信号拟合沿绕组的电位分布与梯度分布.为层式绕组的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发现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引起线路跳闸时存在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改进了避雷线与杆塔的连接方式,采取加装分流线将避雷线直接连接到杆塔上,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有效地提高了雷电流的泄导水平,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深圳地区2012年6—9月17次雷暴过程的电场观测资料,并结合广东省闪电定位资料,发现当雷暴云移近电场仪测站时,在测站的防护区内(距测站10 km半径范围内),闪电发生前的电场幅值快速增加且伴随有快变抖动的现象,并且快变抖动和闪电的发生具有0-1化对应关系,即当有电场的快变抖动出现的情况下,电场达到一定阈值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防护区内发生闪电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根据大气电场的波形特征,提取出与闪电相关性较高的因子,利用多元回归技术建立一套预报方程,根据该预报方程得出最佳预警参数.结果表明:当大气电场阈值达到0.86 kV/m,且在10.73 min内电场能维持在阈值上,并伴随有电场的抖动时,在防护区内发生闪电的可能性很大,预警准确率达53%.  相似文献   

18.
雷电流在接触网上产生雷击过电压,对牵引系统安全运行造成隐患.传统氧化锌避雷器(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MOA)存在耐冲击能力差、放电特性较差及内部漏电流等问题,当高架接触网遭受雷击时,会造成避雷器击穿及接触网绝缘子闪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采用外串联间隙型避雷器(external serie...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些大中专教材对于并联电路特性的表述: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大,电流最小。本文应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是:对于电感、电阻串联后与电容并联的电路,调节电源电压的频率或电感元件的电感使之达到谐振时,其阻抗并非最大,电流并非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