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较少见,我们发现2例,报告如下.例1,女,52岁.头痛、头昏、心慌、气短、多汗1年4个月入院.既往曾有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史.术后7年2个月B超复查在左肾上腺区显示6.0×4.9cm不均质肿瘤,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界限不清楚,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间有斑片状不规则较强回声区.另于腹主动脉外侧、脾门处分别显示7.6×5.9cm、1.4×1.2cm与肾上腺区回声相似肿瘤.B超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并有腹腔转移.X线胸片诊断两肺转移瘤.CT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两肺及腹腔广泛转移瘤.本次未手术.  相似文献   

2.
肝癌伴胆管内栓塞的病例报告尚少见,现将笔者所见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7例均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晚期。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所用仪器为Acusou128×P10及AlokaSSD-250超声诊断仪,凸阵及线阵3.5MHz探头。患者空腹准备,取仰卧位及侧卧位。常规检查肝脏内部回声及管道状况。其中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查肝内血流情况。1.2 结果1.2.1 肝癌部位及大小 本组7例中右肝肝癌4例,肿瘤大小分别为6.3cm×6.3cm,6.4cm×5.7cm,6.5cm×3.9cm,7.2cm×5.3cm。左肝肝癌1例,肿瘤大小为10.4cm×6.4cm。肝门肝癌1例,肿瘤大小为4.0…  相似文献   

3.
细支气管肺泡癌又称肺泡癌(简称BAC),是一种生长在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由于它是肺癌的特殊类型,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1980年和1985年收治的两例报道如下: 例1,刘××,男,52岁.军干,住院号57724。患者胸闷、刺激性干咳两年。1980年2月在疗养期间症状加重,胸片发现右下肺有块状阴影,经青霉素和链霉素抗炎治疗,未见好转。一个月后转入我科,胸片报告右下肺心缘外有3.5×4×4.5cm密度增高块状、分叶状阴影,边缘模糊,有粗索条向外延伸,胸膜皱缩现象。3月21日行右下肺切除术,病理报告:右下叶后基底段细支气管肺泡癌,侵及脏层胸膜。经化疗6个疗程,钴60放疗1个疗程,生存4年另5个月,因左肺转移,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可发生局部压迫症状,转移少见,转移者可到肺、肝、骨骼或淋巴结。现报告2例。 例1 韩某,女,39岁。右颌下肿物14年,近3个月稍增大,伴低热乏力,按抗结核治疗3个月无效,于1983年1月3日以淋巴结核、淋巴瘤待除外收住院。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慢性病容,右颌下2.5cm×2cm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1例绒癌肺转移类似动静脉畸形(AVM)的病人。妊娠性绒癌是一种起源自妊娠期滋养层的。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发生率为45~87%。病人31岁,因咳血住院。三年前曾患绒癌而化疗。胸片见右肺下叶-2~3cm的分叶状结节,并有两支较大供养血管。动态CT扫描见一早期增强的肿块,造影剂廓清快。在其后内侧另有一结节。手术切除-4×2.5×2 cm大小的圆柱状肿块。显微镜下见一低分化的恶性肿瘤,其HCG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与转移性绒癌相符。以往尚无胸片及动态CT上类似静脉畸形的绒癌肺转移报  相似文献   

6.
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国内仅有零星报告,术前确诊困难,易被误诊为肾癌,现报道2例:例1,女性,26岁.以右肾区持续性钝痛1月、发现右上腹包块2天入院.查体:右中上腹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类圆形,质中,能移动,表面光滑,上界触不清,轻压痛.B超示:右肾下份有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大小约4.2×3.7×3.5cm异常回声区.静脉造影示右肾中下组肾盏变细拉长,肾盂中部有弧形压迹.尿常规:白细胞少许.患者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抗感染治疗7天体温不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9年2月至1992年5月应用国产NS—15B型水囊式碎石机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373例,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本组男273例,女100例.年龄5~74岁,平均40.9岁.肾结石170例,输尿管结石203例.左185例,右172例,其中双侧16例.单发结石295例,多发结石49例,部分铸型结石21例,孤立肾合并结石8例,曾行肾或输尿管开放手术取石36例.结石大小为0.5×0.3cm~4.5×3.6cm,直径2.0cm以下者308例,2.0cm以上者65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 4岁。2 0 0 0年8月因恶性葡萄胎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1个月余复发盆腔包块并阴道大出血。妇科用止血药及阴道内纱条填塞均无效而来我科行介入治疗。术前胸片检查示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提示双肺转移瘤。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HCG) >1 0 0 0mU ml,血常规红细胞3.0×1 0 1 2 L、白细胞6 .2×1 0 9 L、血小板98×1 0 9 L ,肝、肾功能正常。B超示盆腔内偏左侧见8cm×1 0cm肿块。于2 0 0 0年1 1月2 8日行第1次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将5F Cobra导管先后置于左、右髂内动脉造影,示双侧阴部内动脉参…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肉芽肿发生在结肠的病例很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荆××,性别女,年龄43岁,已婚,家务工作籍贯山东省齐河县.住院病案号17259.患者自述,右下腹间断性疼痛约2~3年,但能耐受.近半年来,疼痛次数较前频,疼痛可持续2~3日至一周,并有低热,腹泻及右下腹包块.包块约3×4cm,呈索条状,硬度中等,移动度尚可,触痛(+),反跳痛(+).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但经常反复.近日加重,来我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血管畸形常指脑血管造影未发现的脑内小的血管畸形,手术前确诊者少见.本文报告3例,术前得到确诊,并经手术治愈.例1,男性,24岁.因间歇性突发意识丧失、抽搐1年入院.服抗痫药不能控制症状.入院一般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无头部外伤史.头颅CT扫描示右颞实质内圆形高密度影,增强后密度增高,CT值为73Hu.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脑电图示右颞复形慢波增高.腰穿示脑压正常,脑脊液化验无特殊.全麻下行右颞开颅,扩大骨窗5×5cm,剪开硬膜.在显微镜下纵形切开颞中回皮层2.5cm,深约2.0cm,见异常细小迂曲的血管网团,色红,质地较韧,约2×2×1.5cm大小,予以全切.病检证实为血管畸形.术后恢复好,随访1年,无癫痫发作.例2,女性,9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丧失,四肢  相似文献   

11.
例1 张某;男,45岁,厨师。因低热、咳嗽、咯血半个月于1985年9月24日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肝肾功能正常。正侧位胸片示右中叶肺不张。纤支镜见中叶内侧段支气管开口处有一菜花样肿物将管口阻塞。肿瘤组织活检、病理报告为肺透明细胞癌。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右中叶内侧段支气管内,约3×4cm,质地较硬。界线清楚,无包膜,未见肺门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肿块3×3.5cm,灰黄色、境界清楚。肿瘤多呈大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组成,胞浆染色较为透明,部分细胞含有细小颗粒,胞体较大、细胞核中等大小,圆形,核仁清楚。PAS染色阴性,Alcian blue染色阴性。病理诊断:右肺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97年11月成功施行HLA一个位点不合、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报告如下:1.资料 患者男性,21岁,1996年11月开始全身乏力,间断牙龈出血.97年3月右臀部出现12 cm×l2 cm肿块在外院查WBC 240×10~9/L,经骨髓穿刺检查后诊断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岁.因家长发现患儿食欲不振一个月,腹部膨隆一周于99年5月2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情况正常,肝大平脐,质略硬,边界清,无触痛.B超示:肝增大,肝右叶处见10.6×9.3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数条强回声并分隔,可见完整包膜,无回声区内可见形状各异的园形,环状回声,无回声区内未见血流.提示:肝囊性占位(肝包虫病可能).CT示:肝右叶见巨大低密度团块影,大小约9×12cm,CT值24~38Hu,其内密度不均,肝门区受压变形,肝占位病变以原发性肝癌可能.但AFP阴性.于99年6月15日去北京××医院行肝占位切除术,切除囊性肿物13×10×10.5cm3,未见其它部位转移.病理示:见部分肝间叶肉瘤细胞.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在我科应用CAV方案与DVP-16方案交替化疗,期间多次复查无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14.
肺腺癌引起多处皮肤转移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刘某、男36岁,病案号176723。因发现肺部阴影5天于1990年11月27日入院。体检:淡淋巴结不肿大,气管轻度右偏,颈静脉怒张,右中下胸部语颤减弱、叩浊伴呼吸音降低。胸部X线示右肺中下野有—9cm×8cm分叶状高密度块影。支纤镜  相似文献   

15.
巨型垂体腺瘤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非常重要,从而达到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目的.我科切除1例9×5×5cm巨型垂体腺瘤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1岁.头痛,呕吐,进行性视力下降3月,1990年3月16日入院.检查:血压12.44/9.33kPa,神清,表情淡漠,皮肤细腻,向心性肥胖,体重83kg.视力:右1.2,左0.05,右  相似文献   

16.
胆囊息肉较少见,现将我院1984年12月以来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例1,男,49岁。主诉右上腹不适10年。查:腹软,肝脾不大,莫菲氏征阴性。X线检查报告为胆囊良性仲瘤。B超提示胆囊息肉。诊断为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中见胆囊约3.5×4×6cm大,颈部可触及一小肿物,约0.3×0.3×0.5cm大,呈草莓样,质稍硬,有一约0.3cm长的蒂,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①慢性胆囊炎;②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例2,女,62岁,主诉右上腹胀痛2月,尿急尿频、尿病50天。查:腹软,肝脾不大,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提示胆囊息肉,口服胆囊造影正常。诊断为①胆囊息肉;②泌尿系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尿检正常。行胆囊切除,术中见胆囊约4×4×7cm大,体部有一约0.5×0.5×0.8cm大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小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病。1980年以来我院遇有4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6个月。生后喂养、排便正常,近2月来患儿时有哭闹,大便带血。查体:轻度贫血,心肺正常,右中腹部触及6×6×4cm推之活动包块。1982年3月24日行剖腹手术。见回肠末端距回盲部30cm处一鹅卵样大囊性肿物,侧壁与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肺巨大结核球CT误诊一例何晓患儿女,11岁。无明显诱因活动后胸闷不适年余,胸片示右中肺4cm×5cm大小的肿块,分界清楚,呈椭圆形。未作任何治疗,1年后胸片复查该肿块增大,约5cm×6cm大小。CT所见:右中肺见6cm×7cm大小的肿块,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2年1月从一位患者肝脓肿脓液中分离出一株布兰汉氏茵(Branhamalla),即卡他布兰汉氏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以发热胸痛,咳嗽2月余,于1991年12月23日住我院外科.检查:胸片可见左侧胸膜增厚粘连与肺底大量钙化.B超提示右肝后叶5.5cm×4.4cm实质性包块.肝动脉造影右肝占位性病变.肝扫描见肝右叶顶部占位性病变.CT报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约3cm×5cm×7cm.癌胚抗原、免疫球旦白、包虫抗体均正常.术中右肝顶部病灶凸出肝表面,颜色发白,压之呈囊性感.局部穿刺有落空感后抽出粘稠脓性液体,送细菌培养.病理检查: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大部分区域透明变性,未见到包虫囊壁.  相似文献   

20.
迄今仅见2例原发于成人肺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作者报告1例12岁女孩肺部原发性MFH的CT表现。胸片示右上肺有8.5×9.0cm肿块影。CT扫描见右上肺有一密度不等的巨大肿块,中央有提示组织坏死的低密度区,其间有散在的点状钙化影。右上肺叶支气管被肿块包绕。肿块与纵隔分界清楚。手术切除的肿块为11×10×12cm,重230g。肿瘤已部分坏死,外表大部分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