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军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05-906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室壁运动异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确认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44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者32例,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验。综合上述资料观察、对比、分析。结果:44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有心室壁运动异常32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全部显示轻、中度异常。结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室壁运动异常者,其血流动力学全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该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二尖瓣返流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1 例急性首次心梗入院3 天内患者按半定量法测定二尖瓣返流。结果 发现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室容积大、球形度大、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高。亚组分析发现在前壁梗塞患者中也有类似表现;而在下壁梗塞的患者中,返流组的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高,而其它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左室舒张末期球形度和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是二尖瓣返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左室球形度增大,使乳头肌向两侧移位,以及乳头肌附近的心室壁梗塞或缺血导致的运动障碍是心梗急性期二尖瓣返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的原因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的患者,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心尖部向外膨出,见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心室臂及心室疝见同步的收缩和舒张,残余的心室心包回声明显增强及钙化。1例患者临床上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形态学特征。对缩窄性心包炎进行心包剥离术时,就尽量充分地剥离心室部位的心包,避免日后形成缩窄环导致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心梗)后局部室壁运动参数,探讨变化规律。 方法检测40例冠心病心梗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的局部室壁运动参数,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厚度、运动幅度、时间、速度、加速度并计算室壁增厚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心梗组除时间参数外余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心梗组梗死区相对的非梗死区局部室壁运动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室壁运动参数相比,除室壁运动幅度外,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局部室壁运动各种参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室壁运动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心室憩室与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少见的先天性心室憩室与先天性或获得性心室疝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先天性心脏憩室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先天性心包缺损所致的心室疝1例和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2例,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先天性心室憩室的超声心动图共同特征是心室腔局限性向外膨出,口较小,体部较宽较深。可分为有收缩性的肌性心室憩室和纤维性心室憩室。有收缩性的肌性心室憩室部位的室壁较薄,心肌回声与其他部位的心肌大致相同,与室壁呈同步运动。纤维性心室憩室的壁很薄,回声增强,无心肌组织回声,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憩室无明显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大小无明显的变化。心室疝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心包缺损引起,二维超声心动图见心室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回声增强,心室壁及心室疝呈同步的收缩和舒张。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室憩室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作用,对先天性心室憩室、心室疝与室壁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红 《华西医学》2002,17(1):85-86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RegionalWallMotionAbnormalities ,RWMA)是心肌缺血和梗塞的特征性改变 ,也是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基础。RWMA可发生在收缩期的任何时相 ,以收缩晚期运动减弱或消失多见。常规二维超声(2DE)对诊断RWM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诊断 ,但其亦具有明显的经验依赖性和主观性 ,且缺乏定量的描述。近年发展起来的彩色室壁运动技术 (ColorKine sis,CK)为研究局部心室壁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该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室壁运动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对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解剖结构的影响 ,以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定。方法 受检对象共 12 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 63例 (其中普通患者 41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5例 ) ,全部病例分别经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术、球囊扩张并支架安放术、冠脉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 ;正常对照组 62例。二维超声选用标准的左室短轴和长轴观声像图 ,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构成心室整体的向心性非协调性运动和非向心性矛盾样运动 ;运用M型超声连续扫查观察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典型特征。结果  6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 43例 (68.2 % )显示为单发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2 0例 (3 1.8% )则显示为多发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P <0 .0 1)。所有患者左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局部心内膜均显现回声增强 ,收缩运动幅度减低 ,舒张速度减慢。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无论单发或多发 ,均被二维和M型超声清晰显示。 58例合并心房扩大 ,单纯左房扩大者 3 9例。发生心肌梗死的 2 2例重症患者中 ,有 17例合并左、右心室不同程度的扩大。结论 无创性超声心动图可对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所致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变化特点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2DE)在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54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在左室长轴等切面对室壁节段性运动进行观察。结果:154例冠心病的室壁运动中有97.4%出现节段性运动异常。其中在108例心肌缺血患者中有104例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96.3%;46例心肌梗塞全部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占100%;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室壁运动异常。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所提示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比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症状更为敏感的指标,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急诊入院。有心肌梗死(心梗)病史。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口唇发绀。心界扩大,心率:74次/min,律不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前壁心梗。心电临护示:室性早博。超声心动图所见:二维超声切面图:全心增大,左心为著。室间隔、左室前壁、前间隔、下壁搏动幅度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检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声像图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中,前壁心梗6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2例,下壁心梗1例。心尖部前室间隔穿孔8例,后室间隔穿孔1例,穿孔直径0.7~2.0cm。并发室壁瘤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