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梗阻性黄疸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67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6%,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5%和65.4%,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肝癌癌栓致梗阻性黄疸6例报告山东省莱西市中医医院(266600)陈方焘陈建萍山东省莱西市日庄中心卫生院李云江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当病人出现黄疸时,除了考虑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侵犯第一肝门或肝实质破坏外,尚应考虑肿瘤侵入胆道,癌栓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疑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7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分析如下:胰胆管显影正常者12例,异常者49例,插管失败者5例,造影缺陷无法诊断者6例。插管造影成功率93.4%。诊断有效率86.1%。总计4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胆管结石最多,共27例。占53.1%。乳头及总胆管炎性狭窄共12例,占24.5%,胰管肿瘤共6例,占12.2%。胆道蛔虫及胆管术后狭窄共4例,占10.2%。鉴于以上总结分析,我们认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所收治的261病例,对外科黄疸的诊断作了探讨。文中指出,能造成梗阻性黄疸者,其梗阻部位是在左右肝管的汇合部及其以下的肝外胆管。外科黄疸通常又可分为良性梗黄和恶性梗黄,其常见的病因有(1)胆管腔内的堵塞;(2)胆管本身的病变;(3)胆管壁外部的压迫。它们临床表现各有特点。B超是诊断梗黄的首选方法,既可发现结石,也可发现癌肿。进一步诊断可行CT检查,CT在显示胆总管下端和胰腺病变方面优于B超。PTC或ERCP可选择性进行胆道直接造影检查,对鉴别恶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和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双途径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6例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0d左右再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结果16例患者全部置入胆管支架,胆汁引流术后1周左右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原发灶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平均生存17.7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和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途径可安全有效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胆肠内引流术式268例临床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分析胆肠吻合术式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对268例胆道梗阻病例所行的胆肠吻合术进行总结。包括结石并胆管狭窄140例(52%)、晚期过壶腹周围癌54例(20%)、肝门部胆管癌48例(17%)和胆总管囊肿26例(12%)。吻合的方法有:151例(56%)行肝外或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术;111例(42%)采用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其中经肝圆韧带径路左侧吻合22例(8%);经胆囊床右侧吻合14例(5%),其余采用肝叶肝段切除断面的胆肠内引流。结果:术后近期和1-6年的随访表明,不同的病例选用适当的胆肠吻合术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的目的。结论: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有效引流、缓解梗阻性黄疸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CT及ERCP对肝吸虫性急性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手术证实的肝吸虫及其团块引起的急性胆道梗阻47例,其中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证实20例,胆总管探查术证实27例,分析其研及ERCP特点。结果43例患者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均匀扩张,39例轻中度肝外胆管扩张,两者扩张不成比例。41例被膜下胆管末端呈囊状或杵状扩张。38例胆囊扩大,9例胆囊内可见软组织团块影。13例见胰腺肿胀,8例见胰管扩张。20例ERCP中16例见肝外胆管轻中度扩张,18例见肝内胆管呈迂曲扩张延伸,末梢呈囊状扩张,可见肝内扩张小胆管突然中断征象,在胆管内可见泥沙样、絮状不规则充盈缺损。3例见肝囊肿与扩张胆管相通。同时20例行FAT术,成功解除梗阻。结论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CT显示肝内胆管均匀弥漫扩张,肝内胆管末端呈囊状改变,伴或不伴肝外胆管扩张,可诊断肝吸虫性梗阻。ERCP可通过抽取胆汁,找到肝吸虫或其虫卵而证实,并可通过FNT术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9.
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 ,为探讨其致病因素 ,对 87例黄疸病人应用 X射线造影等技术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分析资料来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经内镜与 X射线造影术常规检查的 8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患者中男 37例 ,女 5 0例 ;年龄 2 4~ 79岁。导致黄疸的原因有 :毛细胆管毒性炎性病肝炎 (胆汁淤积型病毒性肝炎 ) 6例(6 .9%) ,药物性黄疸 2 1例 (2 4 .1 %) ,总胆管结石 39例(4 4 .8%) ,肝内外蛔虫 2 1例 (2 4 .1 %)。2  X射线造影表现进行直接胆管造影是黄疸诊断的基础检查法 ,它能直接完整地显示胆道全…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要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戴显伟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内毛细胆管、肝胆管及肝外胆管的机械性阻塞,造成巩膜、粘膜及皮肤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虽然黄疸是其共同的表现,但由于阻塞的病变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胆系引流(PT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接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评价此方法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经ERCP失败而采用PTBD与ERCP对接治疗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先行PTBD,将导丝超选通过梗阻段到达十二指肠,对接是指导丝经由PTBD通道导人十二指肠,再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导出的过程,或导丝经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沿PTBD通道通过梗阻段的过程。对接后行支架置人。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采取右侧肝管穿刺3例,左侧肝管穿刺4例;一次性对接成功3例,分次对接5例,分次对接的患者ERCP在PTBD后1周至1年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TBD与ERCP对接是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较好方法。该方法简便易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梗阻性黄疸66例外科治疗分析大连机车车辆厂职工医院外科(116021)王心邑老年梗阻性黄疸是外科临床经常遇到的病例,也是较难处理的病例之一。现对我院1985年1月~1996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梗阻性黄疸患者6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9例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诊断仪多方向、多切面扫查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病变,测量胆管内径扩张情况,观察胆管内回声,记录检查结果,对总胆管下段、壶腹部等未确定梗阻原因,行CT、ERCP等其它检查。结果 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59例患者与手术病理确认结果稳合,诊断符合率85.5%,误诊或未确定梗阻原因的10例。结论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B超检查因其经济高效、实用无创且无并发症,目前仍是筛查病因的首选方法,可以为其它影像检查提供方向,有非常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少见病因引起梗阻性黄疸11例报告湖南省湘东医院(412200)曾其昌有一类梗阻性黄疸(下称梗黄)病例因临床上无特异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内科黄疸。我院1990年2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11例,术前无1例明确诊断,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方法对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先行PTC后探查能否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置入金属内支架行内引流。结果本组4例患者单纯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内引流2例,总胆红素由手术前的438~313umol/L(平均362umol/L),下降211~150umol/L(平均178umol/L),明显好转2例,改善2例。术后生存3~7个月,生存期均无黄疸再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地缓解或消除黄疸,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个月当中肝功能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术前肝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前后相比,所有患者TBIL(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以上,总有效率达到了94.1%(64/68),黄疸消除率达到了86.8%(59/68)。在TBIL、ALT(谷丙转氨酶)、SGOT(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术后要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使黄疸得到减轻,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着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总结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意义。方法对本院7年来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行肝段、叶切除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段)切除后,229例术后恢复良好;发生胆漏5例,膈下脓肿3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8例;术后经T管造影以及BUS、CT检查证实结石取净者221例。术后随访217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肝内结石复发14例(5.8%),反流性胆管炎9例。结论正确的肝叶、段切除既能去除胆管狭窄、结石、毁损的肝组织,甚至肝脓肿,又能去除胆管癌的好发部位或早期胆管癌。研究结果表明: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病例组)利用0.5T超导装置,对超导磁共振的MRCP原始图像及最大强度投射法(MIP)图像进行分析,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MRCP可清晰显示无扩张的肝内胆管在三级以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均清晰显示,胆总管直径为4—7mm,粗细均匀,胰管显示率为23.3%(7/30),直径均在3mm以下。病例组:MRCP均满意地显示了梗阻、狭窄的部位、断端的形态。梗阻部位为肝门上段5例;肝门段17例;胰上段13例;胰腺段18例;壶腹段7例。梗阻端的形态呈锥形及圆锥形7例;突然截断形28例;鼠尾状或鸟嘴状25例。胆管呈轻至中度扩张21例,重度扩张39例。结论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胆道梗阻的性质,能够较好地评价胆道系统的正常与病理解剖,是诊断胆道病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32例误诊分析山东省临沭县店头中心医院(276703)李鹏陈久顶张荣我院外科在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人168例,其中32例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行内科治疗,误诊时间2天~30天不等。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立才 《现代医院》2010,10(11):78-79
<正>肝外梗阻性黄疸,发生在主肝管或胆总管,从肝门的肝管到Vater氏壶腹的任何部位的肿瘤、结石、狭窄、寄生虫、痉挛及先天性畸形等,都可妨碍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本文总结了我院2005~2010年肝外梗阻性黄疸126例的临床资料,对B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