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09年昆明市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柯萨奇B组1型病毒(Coxsackievirus B1,CVB1)分离株MSH-KM9-09进行鉴定,并分析其VP1基因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RD细胞和Hep-2细胞对22份疑似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微量中和试验,经WHO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及单价血清对分离株进行鉴定,RT-PCR法扩增病毒全长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采用Mega 4.1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分离的毒株经微量中和试验定型为CVB1亚型,编号为MSH-KM9-09。经RT-PCR扩增获得834 bp的VP1基因,与国内CVB1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86.1%和97.8%以上,与国外CVB1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2%~83.2%和94.3%~96.0%;在系统进化树上,MSH-KM9-09株与国内分离株属于同一个分支,而国外分离株分属其他两个不同的分支。结论 MSH-KM9-09分离株为肠道病毒CVB1。  相似文献   

2.
《化学试剂》2012,18(5)
目的 分析衡阳市2009-2011年度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了解病毒毒株的型别及变化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和(或)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分离到的毒株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9年3月-2011年2月共采集2 682份ILI咽拭子标本,采用病毒分离887份,分离到毒株116株,分离阳性率13.08%,其中季节性A(H1N1)亚型31株,季节性A(H3N2)亚型35株,B-victoria系36株,B-yamagata系6株,新甲型H1N1 8株;采用核酸检测2 143份,核酸阳性737份,阳性率34.39%,其中新甲型H1N1 543份,季节性A型146份,季节性B型48份.结论 2009年3月-2011年2月流感毒株各型别阶段性交替形成优势株.全年皆有流感样病例,夏季高峰较明显.2009年是流感大流行年,9月新甲型H1N1的流行成为主导,并在11-12月份达到流行高峰.为更好防控流感,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制备2013~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的HFMD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样本312份(包含监测样本225份及疫情样本87份),采用HFMD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的型别,并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部分EV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结合实验室结果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5份HFMD监测样本中,EV阳性112份,其中EV71型阳性20份,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16,CA16)阳性37份,其他EV型阳性55份。2013年发生HFMD聚集性疫情3起,均由EV71型引起;2014年发生3起,分别由EV71、CA16和其他型EV引起;2015年发生22起,6起由CA16型引起,3起由EV71型引起,4起由CA6型引起,6起由其他型EV引起,3起由非EV引起。经病毒分离获得EV71阳性菌株10株,CA16型阳性菌株20株。结论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5年HFMD仍以EV71和CA16为主要致病原,CA6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应扩展病毒分型检测项目,更好地发现本地区HFMD病原的流行和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我国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于2015年9~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选择满2月龄健康儿童18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将上述儿童分为两组:一组采用t OPV+t OPV+t OPV的基础免疫程序(简称O-O-O组),另一组采用国产IPV(Sabin株)+t OPV+t OPV(简称I-O-O组)序贯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同一受种者免疫前和完成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后30 d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3个脊髓灰质炎型别(Ⅰ、Ⅱ、Ⅲ型)的抗体滴度,计算GMT及抗体保护率。结果 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完成后,I-O-O组脊髓灰质炎Ⅱ、Ⅲ型抗体滴度均高于O-O-O组;两组均获得较好的针对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IPV(Sabin株)和t OPV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能够提供与全程接种t OPV相似甚至更高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株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B2分离株(CVB2)全VP1基因序列特征。方法用RD细胞对10份HFMD疑似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RT-PCR法从分离的病毒中扩增VP1基因,并测序,采用NCBI BLAST、Mega 6.1和Geneious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10份HFMD疑似患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CVB2,命名为509/YN/CHN/2010,其全长VP1基因的核苷酸长度与其他CVB2一致,均为846 bp。与中国其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0%~95.3%和97.9%~98.9%,而与国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1%~87.8%和97.9%~98.6%。在进化树上与其他中国分离株分属不同的两个分支,而与M10MG17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509/YN/CHN/2010分离株为肠道病毒CVB2,为两个中国分支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引起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的一株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9分离株(CVA9)的VP1基因遗传特征。方法采用KMB17细胞对VE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RT-PCR法从分离的病毒中扩增VP1全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 6.1和Geneious 5.6.5等软件分析其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5份VE患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人CVA9,命名为A108/YN/CHN/2009,其全长VP1基因的核苷酸长度与其他CVA9一致,均为906 bp。与中国其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4%~98.2%和96.4%~99.3%,而与国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0%~96.0%和92.7%~99.0%。在进化树上与其他中国分离株属同一分支中不同两个亚分支,与JB141230009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A108/YN/CHN/2009分离株为肠道病毒CVA9血清型,与其他中国分离株同属一个基因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本公司研发的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进行蛋白成分分析及鉴定。方法 按照疫苗生产工艺,应用NBS篮式生物反应器生产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经超滤浓缩及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两步柱层析纯化方法,收集并灭活蛋白峰。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及大小;ELISA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及残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HPLC法分析单价灭活病毒纯化液纯度;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相结合的技术鉴定样品中所含蛋白成分。结果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中可见球形病毒颗粒,直径25~30 nm;HCP、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低于50 ng/ml、2.5μg/ml;纯度大于95%;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样品中含有相应血清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且相应病毒蛋白成分数据库匹配相对分值在所含蛋白组分中均最高。结论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液经纯化后,有效去除了杂质蛋白保留了病毒蛋白组分,单价病毒纯化液病毒蛋白成分明确,纯度较高,为后续该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 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 0和0.001 7。结论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吉林省首次分离的2B基因型风疹病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通过Real-time PCR进行风疹初筛,阳性标本接种于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Vero/SLAM),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分离物的E1基因目的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4份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 PCR鉴定均为阳性,病毒分离获得2株风疹病毒株,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均为2B基因型,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全国近年流行的2B基因型比较,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结论吉林省自2008年开展风疹病毒病原学监测以来,首次监测到2B基因型风疹野病毒,丰富了吉林省风疹病毒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基因鉴别的方法。方法分别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型Sabin株和Ⅲ型Pfizer株3个型的工作种子批病毒RT-PCR,对扩增产物进行SDS-PAGE及测序。结果Ⅰ、Ⅱ型Sabin株和Ⅲ型Pfizer株3个型的工作种子批病毒分别出现了97、71和53bp的电泳带,与预期结果相符。扩增基因序列与报道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序列一致。结论RT-PCR可以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毒株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并分析病原谱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流行株的进化及VP1区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5年烟台地区采集于HFMD患者的696份样品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和分子定型。根据EV的优势血清型,选取10株CV-A16扩增VP1区,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696份标本中检出EV 412株,其中101株为CV-A16,76株为EV-A71型。10株CV-A16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8.4%~9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6%~100%。10株CV-A16烟台株分别属于B基因型的B1a和B1b进化分支,其中B1b进化分支为优势株。与参考株Tainan/5079/98(AF177911)相比,10株CVA16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的第11、23、99、145、289位氨基酸出现突变,10株分离株的这些位点也有不同,表明烟台地区的CV-A16有其独特的突变位点。结论 CV-A16是引起2015年烟台地区HFMD发病的常见病原体,本次分离到的CV-A16均属于B基因型的Bla和B1b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12.
<正>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为正链单股RNA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有三个血清型(Ⅰ、Ⅱ和Ⅲ型)。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McAb)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该病毒的抗原结构,抗原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以及易发生突变的区域等均有进一步的阐明,为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或合成肽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介绍脊灰病毒结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抗原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乌鲁木齐市流感病原学进行监测分析,以明确乌鲁木齐市2014~2015年流感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利用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HA)进行流感病毒型别的鉴定。结果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共检测流感病例咽拭子样本1 334份,核酸检测阳性的有258份,阳性率为19.34%,其中甲型H1N1型1份,H3N2型216份,乙型BY41份。流感高峰在11和12月份,年龄以5~14岁为高发人群。共分离到流感病毒52株,整体分离率为3.76%,其中H3N2型51株,乙型BY1株。结论加强对流感的实时监测及对流感高度易感人群的防护,对我市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乙烯亚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方法在不同温度(37、33、28和25℃)下采用4种浓度(0.002、0.001、0.0005和0.00025mol/L)的BEI及0.0925mg/ml的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进行灭活,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ELISA法检测灭活病毒液D抗原含量,并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结果在37℃条件下,0.002mol/L的BEI能在48h内完全灭活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为90.6%,显著高于甲醛灭活的回收率(60.6%)。经验证,灭活彻底,无活病毒存在。结论 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地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稳定性。方法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分别以0.01、0.1和1MOI接种Vero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共传13代。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抗原含量;免疫Wister大鼠,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3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D抗原含量呈下降趋势;免疫原性下降迅速。结论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在Vero细胞上传代的代次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34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单克隆抗体中,挑选23株单克隆抗体(McAb)组成两套试剂盒:一套是具有各型毒株共同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偶联上异硫氰酸荧光素,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病原学诊断;一套是具有不同毒株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用中和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根据抗体在抗原上识别表位的不同及其表位分布关系,可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毒株问的差异和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近年来我们收集了286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标本,用上述试剂进行了病原学的诊断及抗原性质方面的分析研究。证明了这些试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快速、简便、敏感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应用单克隆抗体试剂从抗原表位水平来分析研究毒株的性质,鉴别疫苗相关株,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5岁以内儿童腹泻病毒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8~11月就诊的5岁以内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500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RT-PCR法检测B、C组RV、诺如病毒(Norovirus,NV)GⅠ和GⅡ、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ADV)、札如病毒(Sapovirus,SL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ASV),取NV和SLV阳性PCR产物测序,并对病毒基因进行分型。采用MEGA 5.05软件构建进化树,Kimura’s two-parameter法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eighbor-joining)boot-strap重复检验1 000次。结果 500份标本中,检测到A组RV阳性标本134份,阳性率为26.8%;NV GⅡ型阳性标本132份,阳性率为26.4%;ADV阳性标本31份,阳性率为6.2%;SLV阳性标本9份,阳性率为1.8%;ASV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为0.2%;未检测到B、C组RV和NV GⅠ型。随机选择22份NV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及基因分型,其中GⅡ/4占绝对优势,其次为GⅡ/6、GⅡ/2、GⅡ/3和GⅡ/7。SLV可分为4个基因亚型,其中GⅠ/1为优势株,其次为GⅠ/2、GⅡ/1和GⅠV 1。结论重庆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RV是主要的病原体,其次为NV、ADV、SLV和AS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分离株3Cpro中可能存在的部分位点差异与病毒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采集自云南昆明的的18名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患者的12份咽拭子和6份粪便样本接种Vero细胞,根据细胞病变(CPE)情况收获病毒,二次传代后,收获病毒,提取病毒RNA,以其为模板,PCR扩增VP1和3Cpro,应用Mega 5.1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并结合病毒增殖的动力学试验分析不同EV71分离株的增殖特性和特异性位点的相关性。结果共分离出10株能够在Vero细胞中增殖并引起细胞出现典型病变的EV71样本,均属于C4亚型。3Cpro的序列分析显示,3株EV71住院病例和1株门诊病历样本与其他6株门诊病例样本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氨基酸差异主要集中在第56位(V-I)和第158位(V-I)氨基酸位点,有较短的增殖时间和较高的增殖高峰,具有不同3Cpro遗传特征的病毒间增殖速率存在差异。结论不同的EV71毒株的3Cpro序列第56位(V-I)和第158位(V-I)氨基酸位点与病毒病原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单克隆抗体,为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将Ⅰ型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原液和灭活疫苗原液经超滤、超离纯化,以纯化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D抗原免疫BALB/c小鼠,得到的脾细胞与SP2/0-A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纯化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D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特异性单抗的阳性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通过正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并进行各项鉴定。结果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单抗的细胞株7G5及5E4。纯化的7G5和5E4株单抗分别可与脊髓灰质炎病毒D抗原的VP2、VP3衣壳蛋白结合;在不同温度下放置均比较稳定;pH4不利于7G5株单抗的保存;5E4株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大于7G5株;7G5株单抗的亚类为IgM,5E4株单抗的亚类为IgG2a;两株单抗可识别相似表位;7G5株和5E4株单抗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64和1:128。结论已成功制备了两株分泌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单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复数(MOI)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中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Vero细胞,观察不同MOI致细胞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48h,3组MOI(0.001、0.01、0.1)细胞病变均达莞。Ⅰ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72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690±0.190)、(8.690±0.190)和(8.315±0.185)lgCCID50/ml;Ⅱ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96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355±0.097)、(8.440±0.310)和(8.285±0.155)lgCCID50/ml;Ⅲ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48~96h,3组MOI病毒最高滴度分别为(7.500±0.250)、(7.500±0.250)和(7.750±0.250)lgCCID50/ml。结论不同MOI对3型病毒增殖影响不大,可以采用低MO(I0.001)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