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彦利 《当代医学》2014,(18):93-93
目的:研究CT对脑膜瘤诊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鞍山市曙光医院34例初诊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CT征象,并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总结。结果34例经C T检验初诊为脑膜瘤的患者中,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其中,10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5例位于矢状窦旁,4例位于脑桥小脑角,3例位于鞍区,3例位于筛窦,3例位于大脑镰,2例位于海绵窦,2例位于小脑幕。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4.12%,误诊率仅为5.88%,诊断率较高。结论采用CT诊断脑膜瘤不仅安全、快捷、方便、经济,而且诊断准确率高,影像特征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一般具有典型CT征象,但有些病例缺乏典型的CT表现,而与其他颅内病变相混淆。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0例脑膜瘤均为良性,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45岁,病程5个月-7年不等。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以后多表现为颅高压与局部定位症状与体征。其  相似文献   

3.
李全卫  赵海洋 《当代医学》2013,(35):114-115
目的加强对脑膜瘤囊性变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例脑膜瘤囊性变病灶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大脑凸面及上矢状窦、大脑镰旁5例,小脑凸面1例;MR特征:T1及T2序列病灶的实性部分及囊壁均呈等或略低信号。DWI序列5例表现为高信号,1例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增强扫描表6例均有中等以上强化。病灶的囊性部分,T1序列均表现为低信号或略低信号,T2序列表现为高信号4例,高低混合信号2例。结论囊性变的脑膜瘤MR表现仍具有脑膜瘤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2 5例脑膜瘤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①脑膜瘤本身的典型CT表现 ;②瘤周水肿 ;③肿瘤位于脑外的征象 ;④骨质改变 ;⑤邻近脑池、脑沟的改变。结论 :肿瘤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及部分脑膜瘤典型的特征性CT表现是脑膜瘤明确诊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做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主要有:肿瘤为低密度或混合密度病灶,肿瘤内有坏死囊变或合并出血,肿瘤周围低密谋区;环形强化有壁结节。结论 对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应首先注意肿瘤的定位征象,再结合其本身的CT表现,可以提高CT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正>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来自蛛网膜粒帽细胞,与硬脑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女性是男性的3倍。搜集总结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CT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0~65岁。均行CT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对肿瘤的部位、与脑膜的关系、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和方式、钙化的多少等进行分析。病变均位于脑外,其中矢状窦旁3例,大脑膜2例,脑凸面3例。平扫呈宽基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  相似文献   

7.
马俊锋 《当代医学》2014,(10):95-96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江苏溧阳市中医院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的5例,前颅底3例,后颅底1例,大脑镰旁5例。MRI信号特点:脑膜瘤在T1 WI上6例呈等信号,8例为低信号,其中4例信号不均匀,T2 WI上7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低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信号不均匀的病例可伴有低信号的血管流空新号或囊状高信号。增强后14例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有4例强化不均匀。8例可见明显脑膜尾征,6例肿瘤周围显示水肿带,5例在病灶周围可见环状低信号。结论 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不仅能提供其在三维空间上的形态、大小和所处位置,并且通过脑膜瘤的特异性MIR信号和征象作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瘤.约是颅内肿瘤总数的20%[1],其CT表现与其他颅内良恶性肿瘤有相似之处,常造成诊断困难.笔者对我院2003年2月~200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23例脑膜瘤的征象作一分析,以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双排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征象,总结其CT表现,以提高脑膜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对其CT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肿瘤位于矢状窦10例,大脑镰8例,鞍结节5例,筛窦4例,海绵窦2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幕1例;圆形或类圆形21例,不规则形8例,哑铃型3例;CT平扫结果显示,高密度25例,等密度5例,混合密度2例;块状钙化6例,点状钙化8例;21例有瘤周水肿;10例瘤组织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22例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27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其中23例瘤体呈明显均匀强化;术前CT诊断为脑膜瘤29例(90.63%),误诊3例(9.37%)。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且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诊断脑膜瘤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21例颅后窝脑膜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手术治疗颅后窝脑膜瘤21侧,占同期颅内脑膜瘤163例的12.88%;计小脑凸面11例,小脑桥脑角7例,枕大孔区2例及横窦部1例。作者就上述部位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分别作了简要的介绍与讨论。建议颅后窝脑膜瘤,特别是小脑凸面、小脑桥脑角及天幕下脑膜瘤,以其附着点结合肿瘤主体所在位置命名。文中分析了手术死亡3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侵袭硬膜的MRI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脑膜瘤患者静推Gd -DTPA(二乙胺五乙酸钆 )后MRI显示肿瘤脑面出现硬膜增强带的报道较多[1-3 ] ,但这种增强硬膜表明是一种增生反应还是肿瘤细胞侵袭存在争论。本文就脑膜瘤侵袭硬膜的MRI表现和病理基础作一分析 ,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9月— 2 0 0 2年 3月诊断明确的脑膜瘤患者 36例为观察组 ,肿瘤位于大脑凸面 13例 ,镰旁7例 ,蝶骨嵴 5例 ,鞍旁 4例 ,溴沟 3例 ,窦汇区 2例 ,桥小脑角2例。复发性脑膜瘤 6例。同期的 4 2例非脑膜瘤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垂体腺瘤 10例 ,颅咽管瘤 7例 ,近脑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总结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者早期得到有效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2小时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特征。结果:在3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第1次cT检查中,24例cT影像中出现异常征象,阳性率72.7%,CT影像未见异常征象9例,占27.3%。CT异常征象中,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15例,大脑前动脉密度增高4例,豆状核边界模糊8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13例,脑岛带消失征9例,灰白质界限不清8例。所有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进行复查,均证实为脑梗死。结论: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征象有其特点,如能及时诊断,排除脑出血,为早期有效救治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3.
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早期CT与临床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琦  郑伟  何本超 《广州医药》2001,32(2):24-25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早期CT及临床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完全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及30例非完全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早期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脑CT扫描显示36例cMCAI有26例出现早期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征象,而nMCAI组无1例有此征象,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若早期全脑症状及完全性偏瘫到及早期脑CT显示大脑中动期梗死 象者,应考虑为完全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3年12月~1986年3月采用 CT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者共51例。本文重点分析脑膜瘤的 CT 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 CT 对此症定性诊断的水平。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51例脑膜瘤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17~65岁。病史最短几天,最长达10余年。手术发现肿瘤分布部位:大脑凸面12例,大脑镰旁9例,矢状窦旁8例,蝶骨嵴7例,天幕6例,鞍结节4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 ,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甚高 ,但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也不无问题 ,分析本院 1990年 1月— 1997年 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9例脑膜瘤 ,以期进一步提高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9例中 ,男 2 2例 ,女 2 7例。年龄 12~ 6 9岁 ,平均 43.6岁 ,肿瘤部位 :镰旁 13例 ,蝶骨嵴 9例 ,大脑凸面 10例 ,大脑半球 5例 ,桥小脑角 3例 ,矢状窦旁 3例 ,鞍结节 2例 ,额极、外侧裂、溴沟、侧脑室内各 1例。 10例为恶性脑膜瘤 ,占 2 2 %。 49例中 45例术…  相似文献   

16.
张明  李兴华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4):6-7,F00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CT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脑胶质瘤的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胶质瘤的主要CT表现为特征性的手掌样脑水肿,瘤体多呈低密度和占位征象;结论:螺旋CT检查可准确对脑胶质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收集1995~2006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13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30例作为对照组(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肿瘤强化均匀度等。结果:本组脑膜瘤均位于大脑凸面,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瘤脑界面、肿瘤强化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特性。结论: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和MRI表现。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将对其准确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CT及MRI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典型脑膜瘤病变多见于大脑凸面,形态多不规则,CT表现为混杂密度,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增强后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坏死部分不强化.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CT及MRI各有特点,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侵袭性凸面脑膜瘤诊疗经验,并进行总结.方法 对疑似30例侵袭性凸面脑膜瘤患者进行CT、MRI术前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肿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经CT与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存在大脑凸面病变,对照病历检查结果 ,CT诊断准确27例,MRI诊断准确28例.CT检验敏感性为90%,MRI检验的敏感性为93.33%,kappa=1.617,一致性较好.16例行肿瘤SimpsonⅠ级、Ⅱ级切除,占53.3%,14例行肿瘤Ⅲ级切除,占46.7%,肿瘤Ⅲ级切除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放疗.术后随访发现5例行肿瘤SimpsonⅠ级、Ⅱ级切除治疗患者与3例行肿瘤Ⅲ级切除治疗患者复发,复发率达26.7%,6例死亡,死亡率达20.0%.结论 侵袭性凸面脑膜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均有良性肿瘤特征,手术完全切除病变部位与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在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膜瘤CT及MRI表现,总结对脑膜瘤征象的认识,以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47例,对其影像学特点与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进行总结。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1例,额颞交界处7例,顶部3例,颞部3例,右桥小脑角3例,右额骨内1例,大脑镰旁5例,鞍旁4例;WHOⅠ级30例,WHOⅡ级16例,WHOⅢ级1例;脑膜瘤大部分密度均匀,在CT上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的明显强化;17例瘤周脑实质出现明显水肿;4例瘤内见较多的钙化;34例可见脑膜尾征;23例见"瘤脑面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检查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基本上可明确诊断;非典型影像学表现则需与脑部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