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组和尿毒症组血透前后的PLT(血小板),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结果尿毒症组血透前与健康人组Hb、PLT、MPV、PDW差异非常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尿毒症组血透前与血透后PLT、MPV、PDW、Hb差异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讨论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影响尿毒症患者PLT、MPV、PDW、Hb,这对临床观察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rHuEPO)治疗维持血液透析 (HD)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贫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2 6例维持H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13例 ,应用国产rHuEPO ,B组 13例 ,应用进口rHuEPO ,疗程 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 (RBC)计数及血压 (Bp)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Hb、HCT、RBC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5 ) ,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国产rHuEPO的疗效与进口rHuEPO相当 ,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并纳入同时期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载参麦注射液。比较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以及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间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P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升高,而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d后,观察组PLT、PC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PV、P—L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T、IRF和MCV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BC、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相关指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前后血液参数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小板者血液参数的变化。方法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者188例,在血小板单采前半小时和单采后半小时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定量(H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单采后PLT有所降低(P〈0.001),MPV变化不显著(P〉0.05),WBC、RBC、Hb和HCT均较单采前有升高,(P〈0.001),MCV在单采前后无变化(P〉0.05);各变化的参数仍然保持在正常值范围。结论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小板者外周血液参数的影响是安全和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PDW/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6月接受住院治疗的2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入院时初次血小板参数(PLT1,MPV1及PDW1)、出院前或者临终前最后一次的血小板参数(PLT2,MPV2及PDW2)\];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肺炎组和非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绘制PDW/PLT比值和MPV/PLT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根据ROC曲线得到PDW2/PLT2和MPV2/PLT2对应的Cut\|off值,比较不同水平PDW/PLT和MPV/PLT比值患者的炎症指标和死亡率的区别。结果(1)死亡组的PLT呈下降趋势,但MPV及PDW呈上升趋势;(2)重症肺炎组的PLT1及PLT2小于非重症组,MPV2,PDW1及PDW2均大于非重症组;(3)高MPV/PLT比值组、高PDW/PLT比值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死亡率、CRUB\|65评分均显著高于低比值组。结论(1)临床上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PLT呈下降趋势,PDW和MPV呈上升趋势,提示肺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PDW/PLT和MPV/PLT比值增大与肺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发作期和治疗期间外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分析恶性疟患者与间日疟患者疟疾发作初期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巩固治疗中其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恶性疟组和间日疟组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恶性疟、间日疟患者在发作期治疗前外周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LYMPH)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降低(P0.05);恶性疟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日疟组Hb、MCV、PLT、MPV及血小板压积(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期间外周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WBC总数、LYMPH、EO和PLT计数均有升高趋势,而RBC、Hb计数有下降趋势,观察到血常规散点图也有相应的改变。结论疟疾发作初期观察血常规指标和散点图的变化可辅助诊断疟疾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RBC、Hb计数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韩日成  钟彩玲 《河北医学》2009,15(8):903-90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000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取血检测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组分(IRF)、网织红细胞组分(Re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48h后IRF、Ret升高(P〈0.05),IRF升高更为显著,且IRF在给药前和给药48h后的数值无重叠区,1周后IRF、Ret进一步升高,12周时IRF、Hct、Ret、RBC、Hb均比用药前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细胞增生最为明显。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IRF可成为肾性贫血患者应用rHuEPO后早期疗效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前列地尔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MAP和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入院时外周血PLT明显下降(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MAP组PLT无显著性升高,MPV、PDW升高明显(P〈0.05);SAP组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P〈0.05),MPV、PDW变化不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列地尔治疗组SAP患者PLT明显上升(P〈0.01),MPV、PDW明显下降(P〈0.01)。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可反映不同病情程度。前列地尔治疗后PLT升高,MPV、PDW降低,提示前列地尔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晓亮  戴世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55-2057
目的:观察Hepcidin-25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大鼠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以评估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依据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实验分组和数据处理,评估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RBC,Hb,Ret的变化。结果:在Ret生成方面,FHep-cidin-25>F0.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以及RBC生成方面,FHepcidin-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pcidin-25对rHuEPO促进肾性贫血大鼠的Ret生成起抑制作用;尚不能说明hepcidin-25对rHuEPO促进肾性贫血大鼠的Hb以及RBC生成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3例ITP为研究对象,6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IT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出现降低,重度组降低程度高于轻中度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出现升高,重度组升高程度高于轻中度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ITP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出现升高,MPV、PDW及P‐LCR出现下降,治疗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前后PLT、MPV、PCT、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各参数改善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对ITP病情严重程度预判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50-15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PLT、PDW、MPV、P—LCR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肿瘤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5项参数显著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静脉注射铁剂及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伴有肾性贫血患者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途径补充铁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途径补充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及体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补充铁剂较口服补充铁剂能更好、更快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珉丹  王飞宇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9-1989
目的 探讨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合并肾性贫血且病情稳定患者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给予10000U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3000UrHuEPO,皮下注射,每周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GG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血压较前明显升高,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rHuEPO每周1次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好,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注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廖冬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63-163
目的研究左旋肉碱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11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rHuEPO)和治疗组(常规治疗+rHuEPO+左旋肉碱)各55例,比较组别间HCT、Hb、rHuEPO用量及并发血压升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CT、Hb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rHuEPO用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并发血压升高上,治疗组9.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9.1%(P〈0.05)。结论左旋肉碱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显著纠正贫血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