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经济极限方法研究SN17井区井网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和经济的井距选择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部署开发井网的依据。本文应用经济极限方法对四五家子油气田SN 17井区的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油价和不同成本下的井网密度和极限产量,认为SN 17井区在高投资,高成本费用,低油价的条件下进行开发,要求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8口/km2,极限正方形井网井距为349m,这种方案对油层控制程度可以进行有效的注水开发,有望达到单井日产6.9t。在目前高油价的情况下,要求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16.8口/km2,极限正方形井网井距为243m,在开发中降低投资费用,就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合理高效的开发气藏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在进行气藏开发方案编制时,井网的布置则成为关键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气藏单井的合理井距进行研究,尤其对于低渗气藏,在渗透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考虑气体流动的约束条件。文章从气井供气半径、启动压力梯度、经济极限储量等多因素考虑出发,综合确定低渗气藏单井合理井距,为气藏合理布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深层低丰度油藏的开发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同一个区块储层物性较好地区的井网密度大,油层条件差的地区井网密度反而小。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井网:经济极限和单井控制极限,从而确定合理的井网和井距。  相似文献   

4.
陈晨  蒋毅 《辽宁化工》2011,40(1):62-65,68
陕37井区下古气藏位于靖边气明中部,复杂的岩性、低渗透率、严重的非均质性是这一研究区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研究区静态储量、动态储量的研究评价,再到动静研究的结合,最后对此井区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陕37井区的下一步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邵碧莹  刘赛  张文 《当代化工》2016,(6):1233-1236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问题,以X区块为例,无限大地层等产量汇源模型为基础,建立最小驱动压力梯度表达式,与启动压力相结合得出不同注采压差下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的油井渗流速度公式与产量公式,建立不同注采压差、不同井距对应储层渗透率下限表达式;此外,井距关系到经济效益的好坏,应用曲线交汇法计算井网密度,将开发投入将来值与总产出相比较,当总利润最大时计算得到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当总利润为0时,对应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注采压差增大,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增大,渗透率下限随注采井距的增加而增大,X区块经济极限井距为154 m,经济合理井距为202 m。  相似文献   

6.
气藏合理的采气速度是以储量为基础.在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使气藏开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稳产期,有较高的采收率,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长庆油田下古气藏陕66井区,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采气速度与井网密度,采气速度与储量丰度的匹配关系以及不同采气速度下气井产能与井距关系等角度对采气速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推荐了合理的采气速度.并指出,在考虑到该气田物性参数较差、气藏非均质严重等条件下,该值庆作为合理采气速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7.
唐80井区东部区域属于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存在油井单井产能低、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水平低、注采井网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合理的注采井网及井距。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特低渗油田有效开发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计算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极限驱动井距,并研究了考虑满足最终采收率及满足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下限的井网密度,即: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及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唐80井区东部区域合理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确定合理排距为122~144m,合理井距为400~500m。  相似文献   

8.
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对于低渗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对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井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方法,并提出了确定的思路。当技术极限井距大于经济合理井距时,一般可以按照经济合理井距布井,计算一定年限后的净现值得到合理井距;当经济合理井距大于技术极限井距时,考虑实施整体压裂得到合理井距;油井的见效时间也可作为确定合理井距的依据,用逐步稳态替换法得到合理井距。  相似文献   

9.
断块油藏布井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复杂断层的切割和遮挡作用使得断块油藏含油区分布复杂,需针对断层和含油区的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布井方案。综述了断块油藏布井方案设计研究现状,以井网形状、井位、井网方向、井型、井网密度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提出了断块油藏布井方案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0.
孔嫦娥  胡嘉  姚猛 《辽宁化工》2013,(11):1334-1337
由于低渗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其孔隙结构异常复杂,表现出非达西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水平井技术作为开发低渗透储层的有效技术之一,具有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穿透度大、储量动用程度高等优点。本文采用拟三维思想,利用积分法推导了水平井在水平面上的流函数和势函数。并针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时的极限井距,结合等产量-源-汇典型解,对比联合布井与纯直井布井时极限井距的差异。并得到不同水平井段长度下,极限井距与启动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经实例验证,此方法对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确定合理井距开发低渗透储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