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取石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64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切开胆总管,先用胆道镜探查,取石网篮取石失败后,用胆道取石钳在胆总管内碎石并取出结石,同时可交替使用取石网篮取石。结果:22例胆总管中有<1.0 cm的游离结石,用腹腔镜胆道取石钳直接取出;31例胆总管中有≥1.0 cm的游离结石,由腹腔镜胆道取石钳联合取石网篮顺利在胆总管内碎石和取石;16例胆总管中有嵌顿的难取性结石,用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胆总管内碎石后单独或联合取石网篮取出结石。3例术后胆总管残余小结石,经胆道镜取净残余结石。无一例因无法取出结石而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胆道取石钳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缩短了取石时间,降低了取石难度,避免了因难取性结石而中转开腹手术。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25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患者,手术中均延长十二指肠后段胆总管切口,缩短切口与结石之间的距离,并打开Kocher切口,采用夹碎、冲洗方法,结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结果:全组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28.2±27.5)min,术中出血(100±20)mL,平均住院(12.5±3.2)d。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随访1~88个月,无胆管狭窄。结论: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只要手术方法得当,术中操作正确,取石是能成功的,也能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的开腹手术术中处理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行胆道镜探查并指导术中取石钳取石,12例行胆道镜下网篮或活检钳取石,2例行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没有出现大出血、胆漏、胰漏、肠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应结合术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处理原则,但以胆道镜探查,明视下或指导术中取石钳(网篮或活检钳)取石较为常用,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胆囊管嵌顿结石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o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施行的LC临床资料,共1 180例,其中33例胆囊管结石嵌顿,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并选择性行术中胆道造影.结果:32例成功,其中包括1例术中胆道造影提示胆总管结石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术;1例因嵌顿结石紧靠胆总管取出困难而中转开腹.结论: 胆囊管结石嵌顿经适当处理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如合并胆总管结石则可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或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钬激光输出功率1.0~2.0 J,脉冲频率5~10 Hz,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结石击碎后通过取石网篮套取出结石。结果 25例行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后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均能取石成功,结石1次取净,圈套器结扎胆囊管根部,未行T管引流。手术时间(139.30±30.10)min;术中出血量(83.60±40.10)mL,术后住院时间(4.20±0.65)d。随访6~24个月,无胆道狭窄,无胆漏等发生,结石复发率4%(1/25)。结论对于胆囊管4 mm、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低位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6年2月9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的临床资料,均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取石钳取石,留置T管。结果 79例术中取净结石,术后3~5周拔T管;12例术后残留结石,术后6~7周经胆道镜取石,拔T管。无医源性胆管、胰腺、十二指肠损伤。随访1个月~12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无反流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低位切开,结合取石工具,能较好地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9月-2008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27例,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2.6±23.3)min,术后3天的结石清除率为100%(27/27),术后3天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值(0.38±0.21)g/L。术后有1例(3.70%)出现38.5℃以上发热,1例(3.70%)出现漏尿。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126例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数目1~3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取石,球囊清理胆管,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对操作次数多、胆汁黏稠、有残渣、乳头术后水肿可能性大的病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且≤2.0cm的单发或多发结石或经EST取石失败者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使用胆道镜行网篮取石,胆总管置T管引流。结石2~3cm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 83例先行ERCP、EST者中,76例取石成功,4例网篮取石困难,未能取出结石,1例有结石残留(这5例于EST后4~6d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成功),1例ERCP时十二指肠穿孔,1例网篮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急诊开腹。43例直接行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网篮取石、T管引流术,均获成功。91例随访6~12个月,失访35例,无胆道感染、胆道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EST后LC是理想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中的取石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胆道取石钳的基本结构与腹腔镜分离钳相同。其远端弯曲接近"L"形,末端为两片扁平内凹带齿的钳状咬合口,各长约2cm,最大张开角度约70°。本组45例LCBDE术中均使用腹腔镜胆道取石钳联合取石网篮进行胆总管结石清除。结果17例LCBDE术中胆道取石钳胆总管内直接取石;19例LCBDE术中用胆道取石钳进行胆总管切口下碎石及取石;13例难取性结石,胆道取石钳顺利进行胆总管内碎石并取出结石。4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取石。3例LCBDE术后胆总管残余小结石,再次经过胆道镜取石,取净残余结石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在LCBDE术中具有可靠的实用性及应用价值,为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提供新的取石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为18例患者行LC联合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放置T管困难,中转开腹,术中发现胰头明显增大,质韧,取组织送快速冰冻检查,结果为良性增生,行胆肠内引流术。手术时间平均(138±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11)ml,平均住院(6.7±0.8)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1±6)h,术后下床时间平均(14±3)h,17例平均随访(8.0±3.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胆总管狭窄、胆漏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是安全、有效的,保证了Oddi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快,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行LCBDE治疗的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同期行EST治疗的7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大于90%,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与EST组相比,LCBDE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0%时9.86%.结石残留率3.13%对15.49%,结石复发率1.56%对12.6%,均低于EST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与EST相比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上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低的优势,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吸引治疗胆道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为96例胆道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吸引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总管出血中转开腹。4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9例一期缝合胆总管,28例放置T管引流。手术时间平均(6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20)ml,术后平均(25±7)h胃肠功能恢复,平均(18±6)h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于术后(48±24)h拔除;无一例发生胆漏。术后1周复查发现1例肝内胆管结石残留,胆道镜下成功取出残余结石,术后平均住院(5.5±2.5)d。术后平均随访(24±18)个月,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吸引在胆道结石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解决结石取出困难、残留,反复取石导致的损伤、出血,手术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LCBDE过程中,由于术中缺少窦道支撑,经典的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相对较为困难,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反复的胆道镜取石也容易造成胆道镜损坏或胆管壁损伤。为了更好地提高取石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笔者对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改良,即LCBDE术中采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配合胆道镜取石。本研究总结两个中心应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1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浦城县医院收治的313例LCBDE术中应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 313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81例;平均年龄(56.3±13.2)岁;173例患者为胆总管单发结石,140例患者为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最多者为10枚);中位结石直径为0.5(0.2~3.1) cm,中位胆总管直径为1.2(0.6~3.3)cm。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281例(89.8%)患者使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取净结石,32例(10.2%)患者术中联合网篮取石。307例(98.1%)患者一期取净结石,6例(1.9%)患者残留结石;157例(50.2%)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56例(49.8%)术后留置T管引流。平均手术时间(109.3±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5±8.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3.2)d。术后12例出现胆汁漏,12例出现腹腔感染,9例出现肺部感染,7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术后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无法一期取净结石患者均于术后1.5个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结石。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LCBDE术中应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安全可靠,取石效率高,故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近4年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LC+LCBDE组40例,EST+L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LC+LCBDE组与EST+LC组手术成功率(97.5%比95.0%)、结石清除率(90.0%比92.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7.5%比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围手术期死亡。LC+LCBDE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低于EST+LC组(P<0.001)。LC+LCBDE组未发生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EST+LC组2例结石复发和4例发生远期并发症(3例胆道感染、1例复发性胰腺炎)(15.0%)。结论:本研究显示,LC+LCBDE与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LC+LCBDE治疗既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避免EST相关的潜在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1月,借助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应用刮吸解剖法对820例急性胆囊炎施行LC。对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158例(143例有胆总管扩张)行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其中14例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812例LC成功,8例中转开腹。LC平均手术时间55 min(25-120 min),LC+LCBDE平均手术时间95 min(8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 ml(0.5-80 ml),术后平均住院5 d(3-9 d)。无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804例随访2-18个月,平均11个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EST取石),其余患者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刮吸解剖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策略的合理选择。方法:总结为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不同组合的微创手术治疗经验。结果:37例患者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中26例取石成功,11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例因胆囊炎症重中转开腹。39例患者行LC+LCBDE,其中29例取石成功(6例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6例中转开腹,3例因取石困难术后行EST取石。LCBDE术后发生胆漏3例,腹腔引流8 d痊愈;术后2例T管引流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EST术后5例发生黑便,2例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均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平均住院(9.4±7.4)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应结合个人经验、技术水平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微创治疗手段,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的患者,LC+LCBDE更能体现微创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6月52例行LCBDE治疗的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成功完成LCBDE 48例(92.3%),其余4例均因腹腔粘连致密而中转开腹手术。48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15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手术时间(102.6±19.5)min,术中出血量(38.6±12.7)m L,术后住院时间(4.2±2.5)d;术后发生轻微胆汁漏2例,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治愈。结论:L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成功率高,且微创、恢复快,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