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与层流净化系统及紫外线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3000例在我院不同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组(1000例)与层流净化系统组(1000例)及紫外线组(1000例),对三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2.1%,层流净化系统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9.6%,紫外线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在控制不同因素之后,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仍然是手术室手术术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采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与层流净化系统消毒方法,可显著降低手术术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动态和静态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中的消毒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1年2月血站实验室利用空气消毒器和紫外线灯管进行空气消毒的相关数据,比较动态和静态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在消毒前、后及工作状态下1、2、3 h菌落值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消毒前,空气消毒器组菌落数为(356.18±21.78)cfu/m3,紫外线照射组为(351.95±23.50)cfu/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1),消毒后分别降至(35.49±5.77)、(35.93±5.34)cfu/m3,消毒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30、100.73,P值均<0.05),消毒后两种方法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7).空气消毒器组细菌消亡率为(89.98±1.80)%,紫外线照射组为(89.76±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48).消毒后 1、2、3 h,空气消毒器组菌落数为(48.54±7.37)、(67.13±8.96)、(191.70±21.12)cfu/m3,紫外线组为(50.58±4.86)、118.29±20.98)、(361.99±31.05)cfu/m3;消毒 1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消毒后2、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3、34.83,P值均<0.05).结论 两种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空气消毒器可有效延缓菌落增加,持续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光触媒空气消毒器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口腔诊室空气的动态消毒效果。方法常温条件下按室内湿度大小分为两组:A组,湿度小于60%;B组,湿度大于60%。采用普通琼脂平板暴露法,分别于无医疗活动(静态环境)和正常工作日(动态环境)条件下运行光触媒空气消毒器,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空气细菌采样,对比分析两组空气菌落总数。结果静态环境下,应用光触媒消毒器30min时,A组灭菌率80.65%,显著高于B组的6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min时两组灭菌率分别为89.27%、8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环境下,光触媒空气消毒30rain时,两组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60、120和180min时,A组菌落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湿度条件会影响光触媒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室内湿度低于60%时,静态环境下消毒效果迅速,动态环境下能维持长时间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环风消毒与紫外线照射对烧伤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为寻找安全、高效、方便的空气消毒方法、减少空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循环风消毒机和紫外线灯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烧伤病房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消毒即时,进人后30、60 min病房空气细菌进行采样,分析两组灭菌率.结果 消毒前菌落数循环风(856±99)CFU/m3和紫外线(860±100)CFU/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菌落数循环风(102±35) CFU/m3明显少于紫外线(134±42)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前后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均有消毒效果,而循环风消毒效果持久,更适用于烧伤病房空气的消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潮湿环境紫外线空气消毒有效时间.方法 选择门诊流产室(Ⅱ类环境)、门诊外科诊室(Ⅲ类环境)各两间为研究对象,根据环境影响因素分为A组(温度20~40℃、相对湿度<60%)和B组(相对湿度>60%,温度20~40℃),A组仅设30 min试验时间段,B组分为消毒前和消毒30、60、90、120 min,5个试验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试验样本30例;按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采样、试验.结果 潮湿条件下紫外线空气消毒<60 min,消毒效果随消毒时间增加而增加,消毒>60 min检出菌落数少于消毒30 min后检出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时间>60 min,增加消毒时间,消毒效果不增加,各消毒时间段空气中细菌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外线在潮湿条件下行空气消毒的有效消毒时间为30~60 min,最有效的杀菌时间是60 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紫外线灯在输血科储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分成2组,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设为实验组,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设为对照组。2组各消毒50次。在无人状态下,2组每次各消毒1 h;在有人状态下,实验组连续消毒,对照组停止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消毒前0 min、消毒后0 min、60 min、120 min及工作第30 min、60 min、120 min时采样,检测每组空气消毒效果。结果在无人状态下,消毒前后比较,2组均能明显降低空气中菌落数,消毒后室内空气符合环境标准要求。在有人状态下,对照组空气中菌落数迅速升高,至60 min和120 min时,空气中菌落数分别达(9.32±1.74)cfu/(10 min·Φ90皿)和(15.80±2.01)cfu/(10 min·Φ90皿),而实验组达120 min时,空气中菌落数始终8.0 cfu/(10 min·Φ90皿)。结论在有人状态下,使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的3种不同使用方法对非层流手术室剖宫产连台手术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将手术时间大致相同的剖宫产手术90台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间次;Ⅰ组连台手术前打开空气消毒机即行手术;Ⅱ组连台手术前打开空气消毒机消毒30 min,关掉后即行手术;Ⅲ组连台手术前打开空气消毒机消毒30 min后即行手术,并持续开机消毒至术毕;监测3组不同时期空气的菌落数.结果 连台手术开始前仅第Ⅰ组空气菌落数(293.4±13.4)CFU/m3超标,且明显高于第Ⅱ、Ⅲ组(P<0.01);连台手术开始后30 min第Ⅱ组空气菌落数(177.1±8.3)CFU/m3高于第Ⅰ、Ⅲ组(P<0.01),但均未超标;连台手术结束后仅第Ⅱ组空气菌落数(275.9±8.7) CFU/m3超标,且明显高于第Ⅰ、Ⅲ组(P<0.01).结论 在剖宫产连台手术前运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0 min后实施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持续开机消毒空气,消毒杀菌效果最好,是非层流手术室剖宫产连台手术空气消毒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分别对医院门诊采血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对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后1、2、3、4 h进行空气采样,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静止状态下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紫外线灯和三氧消毒机两种消毒方法在人员进入后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快速升高,工作2 h后空气菌落数不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在人员进入后可持续进行消毒,工作1、2、3、4 h后空气平均菌落数经监测均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不同消毒方法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0,P0.001),不同采样时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95,P0.001)。结论工作状态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均能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适于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对眼科门诊手术室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有人、无人状态下的消毒效果。结果在无人状态下,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与紫外线消毒手术间1 h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88.9%、89.7%;消毒后菌落总数分别为63.9、75.0 CFU/m^3;在人员活动状态下,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持续消毒,手术进行30、60、120、180 min菌落总数分别为26.6、92.2、150.0、155.3 CFU/m^3;而紫外线消毒法菌落总数分别为150.2、166.7、355.17、38.4 CFU/m^3。结论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在无人及人员活动条件下均可保证空气菌落数在较低水平,明显优于术前紫外线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妊娠女性心理压力源及其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48例冠心病合并妊娠的女性作为甲组,选择同期52例健康妊娠女性作为乙组,选择同期60例冠心病未妊娠女性作为丙组。详细记录3组受试者信息,采用自评量表评价抑郁、焦虑情绪,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评价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应对方式,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甲组患者的心理压力源。结果 3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甲组SDS、SAS评分均高于乙组及丙组(P<0.05),乙组SAS评分高于丙组(P<0.05)。3组MUIS量表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甲组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得分均高于乙组及丙组(P<0.05),乙组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得分高于丙组(P<0.05)。3组CSQ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甲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得分低于乙组及丙组(P<0.05),乙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空气消毒机与常规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2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共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因纳入文献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两种方法消毒前[WMD=-26.28,95%CI为(-60.31,7.75),P0.05]和消毒后即刻[WMD=22.45,95%CI为(-34.24,79.13),P0.05]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空气消毒机组消毒后2 h菌落数明显少于紫外线灯组[WMD=-345.11,95%CI为(-478.28,-211.94),P0.05]。结论空气消毒机持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预防接种门诊空气的动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根据接种工作过程中是否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分为普通消毒组和动态消毒组,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沉降法检测预防接种门诊空气质量。结果预防接种工作全程,普通消毒组和动态消毒组空气总体合格率分别为52.38%和88.69%;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不同监测时间点空气菌落总数有变化(Waldχ~2=213.590,P0.01),普通消毒组和动态消毒组空气菌落总数不同(Waldχ~2=47.218,P0.01),工作时段空气菌落总数较高。预防接种工作高峰时段,普通消毒组和动态消毒组的空气合格率分别为20.93%和82.56%;动态消毒组空气中菌落总数少于普通消毒组(Z=-7.037,P0.01)。结论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动态消毒能有效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空气质量,有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三种消毒方法对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手术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选择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一组、二组和三组,每组均为20例。对三组分别选择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法、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方法以及动态空气消毒器联合含氯消毒剂消毒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同时对于消毒之前消毒以后和手术过程中两个小时空气的菌落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结果:3种消毒方法之间存在差异,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持续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手术室以及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室问题表面,并且对于地面进行拖地处理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在进行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手术室消毒过程中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空气消毒装置对产房空气的消毒净化效果。方法分为实验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照组1 (紫外线灯管空气消毒机)、对照组2 (紫外线灯管空气消毒机加装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沉降法和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在不同消毒时间及不同分娩阶段对产房空气中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进行采样和检测,比较三组消毒机的消毒净化效果。结果运行不同时间,实验组产房空气中检出菌数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0.3、0.5、1、2.5μm 4种尘埃颗粒数减少幅度均大于对照组1 (P0.05);消毒机运行2 h后,不同分娩阶段实验组产房空气中检出菌数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P0.05);4种尘埃颗粒数增加幅度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P0.05)。结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产房空气有较好的消毒和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医用超声探头带菌状况,以及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旨在为医用超声探头清洁与消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某三甲医院实际使用的普通超声探头和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标本274份,按不同采样时机分组:普通超声探头为接触患者后普通卫生纸擦拭前、普通卫生纸擦拭后、探头消毒后;经阴道超声探头为接触患者黏膜检查后且脱去一次性保护套后、探头消毒后。按不同消毒方法又分为2组:A组为消毒湿巾组(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B组为超声探头消毒器组,分别进行菌落总数计算及鉴定。结果共采集普通超声探头标本174份,其中接触患者后普通卫生纸擦拭前、普通卫生纸擦拭后、消毒后标本平均菌落数为1.61×10~4、1.57×10~3、2.41 CFU/件,3个不同采样时机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集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标本100份,其中接触患者黏膜且脱去一次性保护套、经消毒后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3.20、0.24 CFU/件,2个不同采样时机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消毒湿巾和超声探头消毒器对普通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平均菌落数分别为5、0CFU/件;对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平均菌落数分别为0.40、0CFU/件;两种消毒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探头消毒后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和超声探头消毒器对超声探头消毒效果均较好,可以推荐使用于超声诊疗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紫外线灯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2019年3-5月收治的8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所在病房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观察组患者所在病房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比较两组患者病房经过消毒后的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消毒前,观察组患者病房与对照组患者病房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毒后,观察组患者病房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消毒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强化消毒管理对介入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介入手术的16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强化消毒管理前行手术的8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83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较患者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手术开始后60min、手术结束时的室内菌落数,对空气样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9.68%和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手术开始后60min、手术结束时的室内菌落数分别为(6.45±5.71)cfu/m3 vs(12.25±6.03)cfu/m3、(25.28±7.26)cfu/m3 vs(47.84±8.19)cfu/m3、(36.34±8.75)cfu/m3 vs(85.56±11.54)cfu/m3、(53.35±9.88)cfu/m3 vs(156.61±14.06)cfu/m3,各个时点,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患者手术室空气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8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4株占33.33%,在对照组患者手术室空气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61株占71.76%、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4株占4.71%,主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介入手术室实施强化消毒管理,能够减少手术期间手术室中空气菌落数,提高空气清洁度,减少病原菌接触,从而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跟踪测评孕妇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分析其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方案完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产检的孕早期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水平将高BMI组设为A组、正常BMI组设为B组及低BMI组设为C组,每组各40例。制定围生期体质量监测方案,根据入组时体质量和分娩前体质量计算围生期体质量增加值。所有孕妇均严格实施孕期保健检查,遵医选择分娩方式;观察3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和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再按照围生期体质量增加值将体质量增加量高组设为甲组(47例)、体质量增加正常组设为乙组(41例)及体质量增加不足组设为丙组(32例);比较3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分析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孕妇围生期体质量增加量[(18.25±1.18)kg]高于B组[(17.34±1.12)kg]和C组[(16.79±1.03)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P0.05);B组和C组孕妇体质量增加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56,P0.05)。A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20.00%)高于B组(10.00%)和C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B组和C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5)。甲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23.40%)高于乙组(7.32%)和丙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7,P0.05);乙组和丙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8,P0.05)。A组孕妇剖宫产率(45.00%)和产钳助产率(17.50%)高于B组(37.50%、12.50%)和C组(37.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2,P0.05);B组和C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332,P0.05)。甲组孕妇剖宫产率(51.06%)和产钳助产率(14.89%)高于乙组(36.58%、12.20%)和丙组(34.38%、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2,P0.05);乙组和丙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95,P0.05)。A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32.50%)高于B组(17.50%)和C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B组和C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P0.05)。甲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29.79%)高于乙组(17.07%)和丙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P0.05);乙组和丙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9,P0.05)。结论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量超出正常范围均可能增加孕期并发症和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重视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控制,有利于母儿健康和孕期安全,应引起孕妇、家属及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超声洁治时使用不同含漱液对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各54例,再随机将同种程度的牙周炎患者各分成3组,每组18例。洁治前分别给轻、中、重度牙周炎的各组患者用金银花液(含漱液A)、3%双氧水(含漱液B)、生理盐水(含漱液C)进行含漱。对超声洁治开始0、30 min及结束后10、20 min的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三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程度、含漱液种类及采样时段三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2.666,P=0.002)。空气菌落数比较:洁治开始时,轻、中、重度各组患者中使用不同含漱液时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洁治开始30 min,使用相同漱口液患者中均为轻度牙周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最低,重度患者最高,各组患者使用含漱液A、B时的空气菌落数较使用含漱液C低。各采样点比较,患者头部右侧采样点菌落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束后20 min,各组空气菌落数与洁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气中检出菌种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32.5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56%)、丝状真菌(18.48%)等。结论口腔超声洁治时空气中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菌落数与牙周炎程度呈正相关。使用金银花液含漱对降低洁治中、后的空气菌落数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来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8例。给予甲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给予乙组患者炔雌醇环丙孕酮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及胰岛素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能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