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何良栋  孙土金 《小氮肥》1998,(10):18-19
A301催化剂的母体相Fe1-xO具有比传统催化剂的母体相Fe3O4较易被氧化的性质,且Fe1-xO在冷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歧化反应。实践证明:采用添加适量金属氧化物结合强化冷却手段是避免Fe1-xO被氧化和阻止歧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ZA—5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基本物化特性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Fe1-xO基催化剂体系的创立为熔铁催化剂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多年努力,在Fe1-xO催化剂体系和A301型催化剂基础上又开发成功低温高活性的ZA-5型催化剂,运用XRD、XPS、SEM、Mossbauer、N2TPD、TG-DTG和BET及化学吸附等方法研究了ZA-5型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表面组成和表面结构等基本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A301型Fe1_xO基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化章 《化工进展》1999,18(2):18-20
报道了最近10年来熔铁氧合成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理论成果及A301型Fe1-xO基低温低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制备了两种类型的双金属簇催化剂[Fe·CO_3·Cu·AL_2O_3]和[KCOFe_3.SiO_2],评价了其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混合的双金属簇催化剂对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雄军  李小年  刘化章 《化肥工业》2000,27(3):22-24,36
催化剂表面有较多的α-Fe(111)晶面是Fe1-xO基催化剂高活性的本质,合适的助剂构筑更多的α-Fe(111)晶面和稳定这些高活性晶面是成功开发Fe1-xO基催化剂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金光  陈子涛 《化学世界》1998,39(10):526-529
对Fe2(SO4)3·XH2O和FeX作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及其催化剂在酯内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X催化剂不仅活性好,易制备,而且在酯内的残留很小,是较理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徐斌初 《中氮肥》1994,(1):20-23
中变催化剂平稳有序的升温还原,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之一。硫化物的存在将使活性Fe3O4转变成FeS,并可能导致Fe3O4与FeS之间互相转化,引起催化剂内部结构的重排,破坏机械强度,蒸汽中的硫酸根等离子会在催化剂表面结皮,或进入催化剂内部形成机械堵塞,使内扩散的传质过程恶化等。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EXAFS方法研究了天然蓝宝石中Fe离子的近邻结构状态,Fe离子取代Al离子处于畸变氧八面体间隙中,每个Fe离子周围有6个配位O离子,其中3个O离子在距Fe离子1.93±0.03A处,另3个O离子则在距Fe离子2.03±0.02A处。对Fe离子取代产 生的近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柳丽芬  方巍 《煤炭转化》1995,18(3):93-97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Fe改性CuO/ZnO/Al2O3催化剂,将改性催化剂用于间歇反应器中CO2的加氢反应。测定了CO2转化率及转化产物,考察了所得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对Fe-Ti,Fe-Tl,Fe-Tl-K几种沉淀型含铁催化剂的还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添加组分,焙烧处理等条件对还原的影响,在其它针对性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沉淀型Fe-Tl催化剂的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Cu/SiO_2催化剂,研究Cu/SiO_2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制乙二醇反应中的活性及稳定性。采用XRD、TG、SEM和ED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积炭和活性组分铜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高空速1.5 h~(-1)下,对催化剂进行寿命考察,结果表明,运行350 h,草酸二甲酯转化率维持95%以上,乙二醇选择性下降至约60%。  相似文献   

12.
丁辛醇是合成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低压羰基合成为目前主要的工业生产工艺,其核心催化剂为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ROPAC)。介绍了ROPAC催化剂制备过程及工业侧线实验结果,并通过工业放大生产实验,解决了ROPAC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二步合成单程总收率可达98%以上,ROPAC催化剂中氯离子质量分数小于0.005%。依托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有限公司的450 kt/a丁辛醇装置,成功进行了ROPAC催化剂国产化替代工业侧线试验,自制催化剂与进口参比催化剂在100%负荷下各运行520 h,自制ROPAC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醛耗丙烯、产物正异比和母液中聚合物含量等指标一致,产品醛各项指标合格,催化剂整体性能与进口催化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聚烯烃茂金属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载体的研制、结构特点及以此载体负载茂金属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人工合成的具有空心结构SiO2团粒载体,可望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载体,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催化剂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后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等聚烯烃催化剂,替代国外进口载体,实现硅胶作为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炼油厂柴油加氢裂化装置停工换剂时发现加氢精制反应器床层顶部的精制剂表面覆盖垢物的现象,对不同位置的精制剂进行取样分析。对所取精制剂进行甲苯抽提、再生后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碳-硫分析仪(C-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失活精制剂上积炭量均较低,而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参数均显著降低,尤以装填位置靠上的精制剂更为明显,失活精制剂的再生效果均不理想;再生精制剂上出现磷酸铝特征衍射峰,精制剂表面沉积含磷、硅、铁和少量砷元素的无机物,或少量进入精制剂孔道,其是导致精制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且沿着物流自上而下的流向精制剂上杂质的沉积量逐渐减少,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5.
武锁日 《煤化工》2010,38(4):48-50
介绍了天脊中化高平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联产甲醇工艺中变换系统QDB-04催化剂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催化剂失活原因,并对催化剂失活样品进行了活性组分、烧失率、保留强度的分析测试及催化剂复活实验、催化剂失活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是由于从原料气及压缩机带来的焦油等杂质附着在催化剂上造成的,并不是氧含量超标的原因。介绍了催化剂的再生及为防止催化剂失活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型镍/硅藻土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硝基还原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金属镍、氧化镍与二氧化硅载体共存。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催化剂主要是非晶相,部分团聚,存在大量镍和氧化镍的分散小颗粒。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催化剂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颗粒大小(30~70) nm。催化剂的主要优点是在低于423 K的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加氢使用前不用活化。在催化剂性能考察中,反应效果好,产物收率高;催化剂通过简单的磁分离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迟德旭  房德仁 《工业催化》2012,20(11):65-68
对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与国内催化剂A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YTDH-1各项物性指标和催化反应性能优于国内参比催化剂A。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在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反应装置上进行整炉工业使用,表明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高,产物选择性好,再生周期延长,外观整齐强度好。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氢氧化钾为提供碱活性中心的催化剂,镍铝合金为提供金属脱氢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催化癸醇合成二十碳格尔伯特醇反应,考察碱催化活性中心、金属催化脱氢活性中心、以及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活性中心同时存在对格尔伯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碱催化活性中心存在,与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活性中心同时存在,格尔伯特反应机制不同;金属催化脱氢与碱催化中心之间存在协同效应,碱性活性中心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金属催化醇脱氢生成相应的醛;而仅有金属活性中心时,在常压和液相条件下,醇脱氢生成醛的反应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几年苄基化反应固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硅胶为载体的催化剂、粘土为载体的催化剂、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等,并指出了以分子筛为载体的苄基化反应催化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利  许越  张锦川 《当代化工》2012,(6):571-574,628
实验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甲基橙模拟偶氮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催化剂的制备采用共沉淀方法,以 Cu、Fe 为催化剂活性组分,Ce 、La 为催化助剂,而制备多组分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组分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综合对催化剂性能的评定,活性以水样的脱色率表示,而稳定性以原子吸收对组分的溶出浓度来表示.通过现代测试技术 FT-IR、XRD、原子吸收等的测定,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双组分催化剂 Cu1Fe1的性能优于单组分的 Cu 或 Fe 催化剂,而 Cu-Fe-Ce-La=1∶1∶1∶1的性能更优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