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晓涛 《管理世界》2012,(2):177-178
论文对1995~2010年期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和被实施反补贴措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3个角度剖析了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使用Probit方法实证分析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华反补贴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底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频频向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即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双反"成为美国对华输美产品的又一新障碍。本文就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静 《经营管理者》2009,(3X):37-37
近年反补贴调查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流,而中美在该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焦点是:反补贴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从国际实践,美国国内成文法及判例法分别分析反补贴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依据。最后从多边规则上看,美国是能够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计数模型,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经济、政治及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因素仍然是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其中,美国国内工业产出的波动与对华贸易逆差显著提高了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频率,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中美政治联系与美国对华反倾销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中美政治联系的恶化将强化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8月,欧共体对来自中国的糖精实施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产品第一次在国外遭到这种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9月初,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提起倾销指控、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378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至少直接影响中国出口100亿美元以上。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更是大幅增加: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就发生53起,还有10起在立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现在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吸收国际投资比较多的国家。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扩大,现已成为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4日,澳大利亚大选结果揭晓,主张对华实行友好政策的陆克文击败倡导追随美国的霍华德,成为新总理。在同月的22日,日本在野党民主党领袖小泽一郎坚决拒绝与福田康夫政府就新反恐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反补贴”措施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加拿大边境贸易服务署(CBSA)正式公布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新政策",规定:"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将以行业为基础考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将推定中国所有行业为市场经济产业。”这项政策为加拿大政府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国内一些势力不断借口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大作文章,造谣称中国在过去20年内曾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先进军事技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首脑互访所创造的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势头。本文拟就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一历史的回顾,探讨一下8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的目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国内目前这种鼓噪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不良影响。一.美国对华技术转让是中美关系发展良好的体现和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是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从而继美国对华光伏产业进行"双反"之后,欧盟也揭开了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的序幕。其中,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及对策就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朱颐 《经营管理者》2013,(20):216-216
世界贸易的救济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反倾销,其二是反补贴,其三是保障措施的制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是通过这3种措施来进行贸易制裁的。随着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内一些生产商的目的了。所以,美国将要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反补贴法的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反倾销浪潮不断高涨,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增多。从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发起的首例调查开始以来到2009年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Maverick管材公司在内的7家石油管材生产商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一起,向美国商务部和ITC提起针对中国输美的油井管“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即“双反案”,影响中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张靓芝 《决策与信息》2005,(7):38-38,41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然而.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又开始注重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2005年4月以来.美国已对我国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  相似文献   

14.
孙晓菲 《经理人》2012,(6):102-104
在经历三次推迟后,美国商务部于3月20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中国业内普遍认为初裁结果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15.
雷墨 《领导文萃》2014,(24):109-112
正奥巴马的外交滑铁卢奥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要"重启"美俄关系,但乌克兰危机让美俄关系跌入后冷战时代的谷底。从目前情况看,真正能"重启"美俄关系的只会是奥巴马的继任者,如果后者愿意的话。重返亚太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打"外交产品",但各种主客观原因正在使其变成烂尾工程。5月28日在西点军校有关美国外交的演讲中,奥巴马甚至没有提及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但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给予美国对华外交正  相似文献   

16.
<正>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波折迭起,危机连连,一直未能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1995年5月22日,克林顿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这一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错误决定,又一次将中美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自1989年以来,美国以中国"侵犯人权","违反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等为由,对中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制裁。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给对华最惠国待遇附加条件、非法搜查"银河号"货轮、美众议院通过反对中国申办奥  相似文献   

17.
熊昊 《领导科学》2008,(3):48-49
2007年11月24日,澳大利亚大选结果揭晓,主张对华实行友好政策的陆克文击败倡导追随美国的霍华德,成为新总理.在同月的22日,日本在野党民主党领袖小泽一郎坚决拒绝与福田康夫政府就新反恐法问题合作,这导致新反恐特别措施法案在国会无法获得通过,日本不能继续在海外给美军以军事协助.  相似文献   

18.
龚炯 《经理人》2009,(10):36-36
9月13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审查程序。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得不做出的反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制约因素和可能走向江凌飞中美关系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华采取友善态度一般是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中国处于弱者的地位时,即构不成对美利益的威胁;二是中国在政治态度上追随美国时,即认为是朋友而非敌手;三是美在全球战略上有求于中国时,即具...  相似文献   

20.
李庆四 《领导科学》2005,(12):46-47
2005年2月3日,17个美国参议员联名提出对华施加压力,“勒令”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升值人民币。这是美国国会转向对华强硬态度的一个明显信号。我们知道,在美国的两党制和三权分立政体下,如果国会和白宫由两党分别来控制,那么出于政治权力斗争的需要,控制国会的反对党总是会拿政府的各种政策特别是对美国国家利益无伤大体的外交政策开刀,以便为自己未来的竞选目标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当布什在2004年11月初取得竞选连任以及共和党在国会两院同时赢得多数席位时,不少中国学者不禁都松了一口气,觉得共和党的国会决不会刁难共和党的政府,在政府对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