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伤寒与温病     
正伤寒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热论》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所以《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感受风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的著作,以六经作为辨证的纲领。“伤寒”二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由此可见,广义的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而狭义的伤寒,则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六经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  相似文献   

3.
“热病”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疾病,包括了各种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的急性发热病。发病的原因,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以及疫疠之气等外邪所引起的,所以又称“外感热病”。由于外邪的性质有寒、热的不同,因而又分为伤寒病和温热病两大类。这二类热病,又统名叫伤寒,故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这些外感热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表现与内伤杂病不同,因此,临床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就不能完全切合外感热病的规律。前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  相似文献   

4.
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医证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性疾病为西医称谓,中医则称为肺热病.是指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系炎症,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而发病,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多种证候类型,并有不同程度发热的一类疾病[1],主要包括伤寒和温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多见于中医外感热病温病中的风温病,也可见于伤寒中的太阳病.  相似文献   

5.
一温热病乃温邪自口鼻而入,鼻通于肺,藉咽喉为通道,非邪从皮毛所感受。故温病初起必咽红而肿,口干舌红,咳嗽甚则有痰,或胸痛而喘。始在上焦,故曰在卫。伤寒乃寒邪外伤太阳之经,寒为阴邪,太阳为一身之表,故曰表证。温病与伤寒,虽同为外感热病,二者迥然不同。咽为肺胃之门户,温病热盛伤阴,故咽红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或湿热邪气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它是中医急症的主要种类之一,其中大多数病种为临床常见病。掌握温病的辨治规律,对广大中医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刊自本期起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王庆使教授主讲“温病辨治汇讲”专题讲座。两位专家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学验俱丰,曾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学术讲座并发表专著及学术论文。本讲座的特点是把温病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阐明温病学的基础理论,进而介绍各种类型温病的辨治,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7.
外感湿热邪气而导致的温病,称为湿热病。其特点是:身热不扬、气机阻滞、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病势缠绵难愈。因为湿热病与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故如何针对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到湿热病的辨证纲领、治疗原则与禁忌问题,本文旨在就此展开论述。1 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由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倡导。他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三焦为纲”,按温病对人体脏腑的侵害而将其划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三大类别,以此标明温病由上焦至中焦、下焦的纵向传变规律,并对其病变…  相似文献   

8.
丁甘仁在深研《素问》、《伤寒论》等典籍及《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方书的基础上,择善继承,认真临证,灵活运用前人经验。其从伤寒与温病的发病属性均为外感病出发,主张统一辩证、分析,即早期重在解表,而用散透法。不过,在“寒温统一”中,对“六经”辨治规律及运用,较为强调,因此尽量选用经方。成为继曹元甫之后的又一位有影响的经方家。丁氏的辨治外感病的特点,不仅对“寒温统一”外感病学体系的建立,而且对《伤寒论》方的拓宽运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安时(公元1042—1099年),字安常,宋代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县麻桥)人,宋代著名医家。庞氏世代业医,精通医学。文献记载其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本草补遗》、《主对集》、《验方集》、《家藏秘宝方》等,除《伤寒总病论》外,其他书籍均已散佚。《伤寒总病论》是庞氏的代表著作,是其历时三十余年潜心钻研的医学成果。全书共六卷:前三卷论述伤寒类六经病证;后三卷主要论述暑病、时行、寒疫、斑痘、天行温病等温病病证。庞氏对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为后世医家临证辨治外感温热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庞氏《伤寒总病论》中有关温病的阐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存在着风热、暑热、湿热、燥热、寒(伏寒化温)、温毒、清气等温病的致病因素。但这些病因是否引起发病?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为什么有人发病,而又有人不发病?温病发病的机制如何?温病的种类有哪些?对这些病种如何划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本文谨就这些温病学的基本知识作一介绍。1温病的发病温病的致病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口、鼻、皮毛这些人体与外界相通的体表器官、组织。但邪气是否能通过这些途径侵入人体,一旦侵入人体之后会发生哪种类型的温病,就涉及到发病因素与发病类型的问题。1.1发病因素温病的发病因素可以概…  相似文献   

11.
“温凉并用”治疗外感热病的认识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自从温病大家叶天士提出温病与伤寒治法大异之后,温、凉二法各别。因于风寒,只宜辛温;因于风热,只宜辛凉,温、凉之用泾渭分明。但复习文献,更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外感热病,尤其是温病初起表证较盛,采取“温凉并用”之法,多取佳效,现予浅述。  相似文献   

12.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1]。因此,在温病临床过程中,阴液受损贯穿始终。阴液损伤程度的轻重与温病的转归和预后息息相关。"叶、薛、吴、王"温病四大家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1叶天士护阴学说叶氏护阴学说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胃阴学说"的提出。鉴于李东垣脾胃学说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详于升脾而略于降胃,详于温补而略于清滋,他创立了"胃阴学说"。在治疗上,胃  相似文献   

13.
温病的辨证方法,包括了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两类,它是通过望闻向切四诊所得,经过归纳,得出正确的辨证结果,从而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一、什么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是指人体的保卫功能。“气”是指各脏腑的功能。卫是气的一部分。“营”和“血”都是行于脉中的营养物质,而营是血中之津液,营是血的一部分。清代叶天士根据卫、气、营、血各自的特点,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以它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从而使卫、气、  相似文献   

14.
“中暑”在祖国医学中属“暑温”范畴。它是夏季感受暑温病邪所发生的外感热病。对暑温病的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乘虚侵袭所致。因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汗出过多,中暑病人极易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派是我国明代末年后,在南方逐渐兴起得一个学术流派,它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医家对温病的研究为重;该地区气候酷暑,热病流行,客观上促进了江浙医家对温病的研究和探索,由此发展形成了温病学说,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薛雪的<温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等.  相似文献   

16.
答:伤寒,中医与西医病名虽同,但内容并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西医学所说的“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肠道淋巴组织增生与坏死。临床特点有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降低等。中医的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两者的内容也不能混为一谈。中医的广义伤寒,是泛指一切外感  相似文献   

17.
保津养阴法在中医温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与清热解毒法一样,为温热病的治疗原则之一。 津液,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必须保持一定的质和量,具有营养、润泽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以保持人体的健康。在温病发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呕吐、出汗、泄泻等关系,必定大量消耗津液,损伤了阴液,不单使体液循环及营养的状况受到影响,而且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甚至可能导致“亡阴”,“阴绝阳脱”的危侯。因此,古人有“存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理论,提出了治温病“宜时时顾其津液”的治疗原则。例如,在发病的初期用来治疗卫分症的银翘散,其中的“鲜芦根”就具有生津清热之妙,于解表之中,寓有护阴之意,体现了“时时顾护”津  相似文献   

18.
<正>杨栗山,名璇,字玉衡,晚号栗山老人,河南夏邑人,清代康乾年间著名的温病学家。本文以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为依据,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系统地梳理杨氏的学术思想,以总结其治温经验。在《伤寒瘟疫条辨》一中,他用寒温对举的思辨方法,从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伤寒温病之不同。杨氏也是继承了《内经》、仲景《伤寒论》等医学经典思想理论,又博采历代医家之精华,尤其受刘河间、王安道、  相似文献   

19.
温病浅谈     
第十讲治疗温病的几点体会五清代叶天士谓:“到气才可清气”。温病若未到气,切不可清气。初至当以疏卫之外略佐以清气,中至仍不可过清,若实为至气,亦不可—味寒凉。寒则涩而不流,气机不宣,三焦不畅,早用寒凉郁遏其邪,邪无出路反致病不能除。清气之法甚多,包括凉  相似文献   

20.
外感温热邪气而导致的湿病,称为温热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如何针对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到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及治疗原则与禁忌问题,本文旨就此展开论述。1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应辨证温病的辨证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个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按温病发展过程中对人体损伤机制的不同而将其划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发展传变规律。三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