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在多输人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发射端天线选择是指从多根天线中选择其中信道状态最好的1根用于发射信号,可减少所需要的射频链的个数,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及实现成本。在相关Nakagami衰落信道下,研究发射端天线选择而接收端最大比合并的系统性能,推导出输出信噪比的分布密度函数,进而给出了精确的误比特率(BER)公式,该表达式仅包含非常简单的函数,易于计算。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能够较好抑制无线通信中多天线间干扰的空频变换方案,将方案应用于MIMO OFDM Turbo收发机中.在发射端,对每个发射天线使用预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符号映射.在接收端,利用该预先设计的发射映射模式,通过两级检测接收机的迭代过程进行检测和译码判决.其中第1级检测包括MMSE检测及干扰抑制,第2级检测包括BCJR(Bahl Cocke Jelinek Raviv)或SOMA(soft output M-algorithm)(M-算法)检测.在每次迭代中,软信息在检测器和译码器之间交换,多个数据流间的干扰被抑制.仿真结果显示,对于4发4收的多天线系统,该方案性能优于D-STTD CC.经过2次及3次迭代时,其性能优于D-STFD Turbo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对迫零波束成型的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信道估计误差引起的吞吐量下降程度与系统中的用户数、信噪比、发射天线数和发射子流的次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用户数适中的时候,即使基站端的信道状态信息不准确,迫零波束成型的吞吐量与发射天线数的增长仍保持线性关系,这是迫零波束成型系统优于随机波束成型系统的一个方面.根据仿真结果,还给出了满足给定系统中断概率下的参考速率因子ζ.  相似文献   

4.
针对4根发射天线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一种两路复用的单载波空时分组编码方案.每一路信号均利用2根发射天线并采用满速率的正交空时分组码.本编码方案的码率为2,且只要求信道在两个连续的块内保持恒定.在接收端需要2根接收天线以分离两路空时编码信号,采用的干扰抵消和频域均衡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两路信号的检测均实现了满发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部分发射天线选择来提高V-BLAST系统的性能。该方案先通过一种不完全QR分解将最先检测的 层符号和后检测的 层符号分离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选择标准进行天线选择,并检测这些符号。接着在接收信号中去除已检测符号的贡献部分,并检测剩下的符号。和常规的选择相比,该方案按 值的不同提供了复杂度与性能之间多种可能的折衷。SER性能仿真表明,只要选择前面若干层发射天线,系统性能就能接近全部天线选择情况。有关天线选择时间的仿真表明,对于4组发射和4组接收射频电路,6根发射天线情形,部分发射天线选择方案(基于最大最小后处理信噪比准则)可节约40%至92%的选择时间。  相似文献   

6.
将约束最小输出能量(CMOE)准则应用于空时编码多输入多输出多载波码分多址(STBC MIMO MC—CDMA)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简化CMOE的联合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的递归自适应算法,解决了可变对角因子的自适应取值问题,所给出的最优步长半盲自适应信道估计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收敛速度.比较了不同环境下信道估计的误差和各种算法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接收端信道均衡与相干检测需要利用信道状态信息. 传统信道估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均方误差法均基于多径信道密集型假设,导致频谱利用率低下. 为此,该文研究在单载波MIMO系统中的稀疏信道估计,利用多径信道的稀疏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方法. 这种方法能利用较少的导频信号达到与传统方法相比拟的估计性能,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仿真验证和理论分析表明,基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为MIMO系统稀疏信道估计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通信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物理层安全性,提出一种低截获率物理层安全通信信号. 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发送的训练符号估计信道,并随机选取信道质量较好的天线加权发射信号. 各天线的权系数由天线的信道信息和通信双方约定使用的扩频序列决定. 由于发射天线的快速切换,发射信号是一种与发射天线信道信息和扩频序列相关的空间扩频信号. 期望接收机可采用与普通扩频信号接收机相同的方法解调接收信号,而窃听接收机由于信道的快速切换无法正常解调接收信号.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方法发射信号,该文提出的信号不仅具有相同的物理层防窃听能力,而且还具有防侦测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是一种更好的基于多天线发射的物理层安全通信信号.  相似文献   

9.
室内可见光通信多阵元发射天线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种新的白光LED发光模型,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多白光LED阵元发射天线进行了优化设计. 分析了多阵元发射天线的阵元分布、阵元光轴极角、阵元层间距、阵元数目等参数对室内光功率分布的影响,给出了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和原则. 并通过控制发射光功率的方法,实现了光功率分布为平顶形的多阵元天线设计.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宽带系统中,信号要经过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当接收端高速移动时,信号在接收端又要产生多普勒频移,从而产生信道的时间选择性衰落.在信道时变时,空时分组码-正交频分复用(STBC-OFDM)系统解码会引入发送天线间互干扰.提出一种多接收天线下的STBC-OFDM解码器,能有效地消除由于信道时变引发的干扰,同时又能最大地利用接收分集增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具有更好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Blast各态历经信道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天线能量分配方式,通过容量上界分析证明,采用这种能量分配方案,可以使Blast信道历经容量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信道容量比采用天线平均能量分配方式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运用遗传算法研究一种超宽带微带对数周期天线,程序中采用了低电压驻波比和高增益多目标函数. 对比分析了遗传优化结果和传统方法设计结果,制作了实物天线并进行测试,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所设计的天线能以较好的电特性和场特性工作在L和S两个波段,验证了遗传算法在此类型超宽带天线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天线阵列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OFDM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卡尔曼滤波运用于OFDM系统的自适应天线阵列方法,理论分析并计算机仿真了系统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在消除OFDM系统同频干扰、提高系统接收性能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具有频带阻断特性的小型化渐变共面波导馈电矩形单极天线。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开U形缝隙,来获得对于无线局域网(WLAN)频段的频带阻断,并详细分析了缝隙各参数对频带阻断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频带阻断特性可通过控制U形缝隙的位置来实现,而通过调整缝隙的长度和宽度可改变所阻断频带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线实现了5.07GHz到5.85GHz的阻带特性,且具有阻抗带宽达15:1的超宽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断概率和各态历经信道容量是分析深空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针对深空通信系统中链路损耗大、时延长、频繁中断的问题,分析了多天线深空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和各态历经信道容量. 根据深空通信环境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独立不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的系统模型,推导了单支路信噪比的精确表达式,进而给出了单支路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并推导了在选择合并方式下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解析式以及各态历经信道容量的近似表达式. 通过对系统性能的仿真,验证了本文系统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DSP自动寻星卫星电视天线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实现了卫星地面站天线的自动寻星和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免疫神经网络的雷达天线扫描方式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免疫RBF网络进行雷达天线扫描方式的识别.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目前常见的几种简单的雷达天线扫描方式,免疫RBF网络系统在输入信噪比为4dB时的识别率已经达到99.13%,而它的网络训练步数仅需99步,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小区V-BLAST系统中的同信道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后验信干比平衡的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简化的次优算法,通过调整各基站每个发送天线的功率,平衡移动台接收端各路子流的后验信干比.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功率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系统中断概率以及平均误比特率(BER)上都可以达到更好的性能.次优算法在保持较高性能增益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算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9.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GPS信号的特性对单天线GPS中频信号进行建模,给出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的模型. 建模过程考虑了卫星星钟误差、大气层误差、接收机钟差、噪声等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 设计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仿真器,该软件具有设计灵活、可扩展、易于使用的特点. 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仿真生成信号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应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验证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