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进行分析,探讨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诊断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PB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075)、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r=0.090)、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r=0.62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r=0.708)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均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028,0.033,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非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系数、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36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术后1周内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各血压值。最后计算各血压变异系数及动态脉压指数(PPI)。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冠脉病变组中,24 h脉压指数、白昼脉压指数、夜间脉压指数、24 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血压变异系数及24 h动态脉压指数随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较其他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密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收缩压变异系数和动态PPI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4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CMBs组(78例)和非CMBs组(86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BPV)包括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相关参数.结果 CMBs组24 h SBP、DSBP、DSBP-CV、NDBP、NDBP-CV高于非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CV (OR=1.245,95%CI:1.032~1.504,P=0.022)、NDBP-CV (OR=1.323,95%CI:1.195~1.464,P=0.000)是脑深部CMBs的危险因素,NDBP-CV(OR=1.102,95%CI:1.022~1.189,P=0.012)是幕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变异性是CMBs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DSBP-CV、NDBP-CV是脑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NDBP-CV是幕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彪  郑亚西 《重庆医学》2015,(25):3550-355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 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特点及其与心肌缺血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检查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24 h 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各时段舒张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24 h 和白昼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4 h 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别为 r=0.409,P =0.000;r=-0.306,P =0.008;r=0.615,P =0.000);白昼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17,P =0.000;r=0.402,P =0.001);夜间 TIB 与相应的收缩压、脉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1,P =0.000;r=0.596,P =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脉压差大,夜间收缩压的水平较高,舒张压及24 h、白昼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的特点,并且与 TIB 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病人322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脉造影,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n=85)、单支病变组(n=91)、双支病变组(n=77)和三支病变组(n=69),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病人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ASBP)、24 h平均脉压(24 hAPP)、白天平均脉压(dAPP)、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nAPP)、均高于冠脉正常组(P < 0.05~P < 0.01)。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双支、三支)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模式(P < 0.01);同一血压模式下病变支数比例分布,杓型血压模式:正常>单支>双支>三支(P < 0.01),反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三支>双支>单支>正常(P < 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24 hASBP、dASBP、24 hAPP、dAPP、夜间平均脉压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动态血压模式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刘敏  谢波   《四川医学》2024,45(4):389-39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我院门诊13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平均E/e′结果分两组(舒张功能正常组E/e′<14、舒张功能降低组E/e′≥14),比较两组间24 h动态血压指标结果(血压变异以血压变异系数、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表示),分析左室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指标及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 h收缩压平均水平(24hSBP)、夜间收缩压平均水平(nSBP)均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24hDBP、dDBP及nDBP低于舒张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24hSBPCV、24hSBPSD、dSBPCV、dSBPSD、24hSBP、nSBP、年龄均与E/e′呈正相关(r=0.136、0.182、0.170、0.205、0.195、0.322、0.568,P=0.032、0.004、0.007、0.001、0.022、0.000、0.000); 24hDBP、dDBP及nDBP均与E/e′呈负相关(r=-0.322、-0.334、-0.198,P=0.000、0.000、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SD及年龄是左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62(1.314~7.133)、1.094(1.058~1.132)]。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期血压变异及年龄是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动态脉压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及BAPWV监测;结果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与haPWV呈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白天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性选取2012年6-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非缺乏组65例和25(OH)D缺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BPV,并分析25(OH)D与BPV之间的关系。结果 25(OH)D缺乏组的诊室收缩压(cSBP)、诊室舒张压(cDBP)、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均高于25(OH)D非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24 hSSD、24 hDSD、dSSD、dDS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3、-0.320、-0.437、-0.30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对24 hSS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5(OH)D的缺乏可引起BPV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当代医学》2021,27(36):122-124
目的 探究24 h血压变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无-轻度病变组(1~2分,n=23)与中-重度病变组(3~6分,n=20),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血压监测及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分析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 h血压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病变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高于无-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病变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无-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过高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过高影响最显著,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影响因子,临床早期持续24 h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2.
董建新  王宝芝 《河北医学》2014,(8):1252-1255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尿微量白蛋白预测价值。方法:对所有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测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生化。根据检测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实验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 SBP、dSBP、nSBP、24h PP、dPP、nPP、hs-CR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h DBP、dDBP、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节律消失、收缩压、脉压及hs-CRP是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重要的预测因子,ABPM以及hs-CRP对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动态血压(ABPM)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242例EH患者的尿ALB,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ALB组和非ALB组。所有患者行24hABPM监测,并分析其特点。结果ALB组昼夜节律消失,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脉压(24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脉压(nPP)明显高于非A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B组患者正常的杓型ABPM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对反映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40例与非硬化组21例。比较2组中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及动态脉压(APP)。再将其按靶器官损伤程度分为A、B、C 3组,比较其上述APP参数。结果动脉硬化组24 h SBP、d PP、n PP及APP较非硬化组显著升高和增大(P<0.05),24 h DBP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加重,动态脉压参数也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PP增大及收缩压升高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导致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宝丽  李秀丽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6):167-171,159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的特点和血压波动情况,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择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3天内进行血压监测。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杓型节律比例低于非脑梗死组,24hSBP、dSBP、nSBP、nDBP、24hPP、dPP、nPP、晨SBP、晨DBP、dSSD、dDSD、nSSD、MBPS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杓型节律者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晨SBP、MBPS、dSSD、dDSD、nSSD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脉压较非脑梗死组显著增高,并伴有明显昼夜节律紊乱,血压变异增大。血压变异性尤其收缩压变异增大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EH患者108例,用氯沙坦治疗5周前后分别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BP)及血压变异性(BPV),同时选取健康人54例作对照组观察BP及BPV。结果108例EH患者中94例完成试验及观察,治疗前EH组BP及BPV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服用氯沙坦后EH患者的BP及BPV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EH患者BPV增高,氯沙坦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BPV。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1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年龄≤65岁)50例和晚发组(年龄>65岁)50例,对两组各时段血压平均水平、各时段血压标准差、各时段血压变异系数、临床生化指标等比较,探讨女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在空腹血糖、部分时段血压平均水平、部分时段血压标准差、部分时段血压变异系数等早发组高于晚发组,有显著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空腹血糖、白昼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夜间平均动脉压标准差是女性早发AC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空腹血糖、白昼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夜间平均动脉压标准差是女性早发ACS的独立预测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波动性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预防女性早发A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与评估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评估未来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的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14 名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 SYNTAX评分及GRACE 评分等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钙化支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SYNTAX评分和 GRACE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与SYNTAX评分、GRACE评分的相 关性,二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 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预测冠心病及SYNTAX评分、GRACE评分高危组的价值。结果: Spearman 相关分 析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SYNTAX评分(r=0.505,P<0.01)、GRACE评分(r=0.195,P<0.01)呈正相关。钙化支数与 SYNTAX 评分(r=0.533,P<0.01)呈正相关,与GRACE 评分无关(r=0.124,P>0.05)。二项logistic 回归显示男性和 SYNTAX评分是冠状动脉发生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预测冠心病(AUC= 0.756,P<0.01)和SYNTAX 评分高危组(AUC=0.781,P<0.01)的价值良好,而预测GRACE 评分高危组的价值较低 (AUC=0.698,P<0.01)。钙化支数预测冠心病(AUC=0.763,P<0.01)和SYNTAX评分高危组(AUC=0.868,P<0.01)的 价值良好,而在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上无统计学意义(AUC=0.601,P=0.07)。结论: 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中,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造 影术前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46例,根据Hcy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Hcy水平≥10 mmol/L)78例和对照组(Hcy水平<10 mmol/L)68例,比较2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血浆Hcy水平与BPV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尿酸(UA)、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Hcy、24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小时舒张压(24 h DBP)、24小时收缩压变异率(24 h S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率(24 h D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79、4.233、2.632、111.075、4.254、9.452、20.989、8.631,均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UA、Hcy、TC分别与24 h SBP、24 h DBP、24 h SPV、24 h DPV呈正相关关系(r=0.349、0.286、0.413、0.351、0.507、0.512、0.518、0.568、0.326、0.198、0.348、0.192,均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UA、TC对BPV各指标的影响,Hcy水平与24 h SBP(β=0.023,P=0.029)、24 h DBP(β=0.028,P=0.034)、24 h SPV(β=0.156,P=0.005)、24 h DPV(β=0.035,P=0.039)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C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Hcy与BPV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在促进CH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相互作用,临床应密切监测CHD合并高血压患者Hcy与BPV的变化,并积极控制Hcy与BPV水平,进而提高CHD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