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或阻滞平面过高时有发生[1]。作者在对麻醉学专业实习生、低年制住院医师和进修生的带教中发现,有40%~60%的学生对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后的神经阻滞平面判断有误,其原因是对椎管内麻醉所涉及的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存在错误的解剖观念。因此,在带教时需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与临床麻醉相结合[2]。作者基于对临床麻醉医生的教学经验,以腰椎间盘手术的硬膜外麻醉为例,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乌苏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孕足月、初产、单胎剖宫产孕妇48例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及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每组24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常规采取硬膜外麻醉,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前静滴氯胺酮0.5mg/kg,1~3min后开始手术,胎儿娩出断脐后予丙泊酚1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前、开腹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结果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开腹时及胎儿娩出时心率低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胎儿娩出时心率高于手术前及胎儿娩出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胎儿娩出时及胎儿娩出后5min MAP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10min时Apgar评分均高于出生后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出生后10min时两组Apgar评分均达10分,评分满意。结论剖宫产术中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弥补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同时避免全麻的并发症,母婴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可以视为安全有效的静脉辅助用药,应用于剖宫产中。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手术高位硬膜外麻醉500例临床观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茹 《医学信息》2006,19(3):517-517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T或C-C穿刺点硬膜外腔内向上留置导管3~5cm注入1%利多卡因和0.15%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循环呼吸扰乱情况。结果低浓度利-布合刑颈部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好,生理扰乱轻。结论甲状腺手术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中血压下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关硬膜外麻醉对应激及内分泌影响的研究报导较多,但对硬膜外麻醉后受体改变尚未见报导。本文采用~3H-DHA(美国杜邦产品,比活度3959.0GBq/mmol)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对20例硬膜外麻醉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进行测定,以探讨硬膜外麻醉对β-受体的影响,与血压的关系。研究对象:20例,男9女11,年龄52±16岁,均为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排除心、肺、内分泌疾病及未使用对β-受体有影响的药物。标本采集:硬膜外麻醉前及麻醉后1小时,淋巴细胞β-受体测定:按Boyum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妇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妇科手术的时候分别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方式,按照麻醉方式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有100例,对其麻醉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的镇痛得分以及心率下降率、恶心、头晕等情况可见,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腰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患者,且<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显著优于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且安全性好,可靠性强,是三种麻醉方式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其中应用局部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者80例(局部麻醉组),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80例(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局部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总并发症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有严格适应证的患者中,行局麻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碎石技术。  相似文献   

7.
浅谈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由学生角色转变为医生角色的一个重要桥梁.本文对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据中华医学会信息,上海市东方医院麻醉科为减少硬膜外麻醉的危险性,采取联合应用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改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尽管硬膜外麻醉比全麻风险大、合并症多,但因其具有肌松好、连续性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在...  相似文献   

9.
金英杰 《医学信息》2009,22(12):2806-2808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每组30例.于L3~4或L2~3椎间隙穿刺,E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给药,CSEA组以0.1 ml/s的速度向蛛网膜下隙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布比卡因6~10 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1),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EA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及各时闻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海绵状血管畸形、发育性静脉异常以及其他混合性病变或未分类的血管瘤,这些病变发作往往预后不好,通常需要提前手术或血管内介入干预[1].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注射到硬膜外,通过浸润的方式起作用,脊柱高低位两点穿刺硬膜外麻醉可以解决单一硬膜外麻醉中麻醉平面不够、上腹部腹肌紧张、牵拉反应明显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腰硬联合麻醉中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的问题.当妊娠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患者需要剖宫产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需要面临困难气道带来的困难插管和返流误吸的巨大挑战,腰麻可能会带来脑脊液的流失、颅内压下降引发脑血管出血等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两点穿刺双持的硬膜外麻醉方法.本文通过病例报道来详细介绍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邢平 《医学信息》2010,23(18):3479-3480
硬膜外麻醉是指将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滞一定范围内的脊神经,使之产生暂时性的麻痹而进行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硬膜外麻醉广泛的用于临床局部麻醉,如阑尾切除,分娩等,本文介绍了目前报道过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它麻醉方法相结合的实例,以指导该麻醉方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CSEA,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CEA).取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观察组在蛛网膜下隙注入局麻药后再在硬膜外隙置管,腰麻作用消失后行硬膜外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除了各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外,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且经MRI检查确诊的7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n=39,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组(n=40,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量、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估两组认知功能缺损状况,分析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麻醉组麻药用量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T0、T1时(Heart rat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比较无明显差异,硬膜外麻醉组T2、T3时SBP明显低于全麻组,T3时DBP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且硬膜外麻醉组T0-T3时间HR、DBP及SBP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全麻组(P<0.05),但术后1 d、7 d后硬膜外麻醉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1 d硬膜外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少老年髋关节患者术中麻醉用量,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方法 选择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并观察患者手术前、中、后产妇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自身对疼痛的感受情况.结果 本组200例剖宫产病例中,150例(75.00%)未用辅助药物顺利完成了手术,18例(9.00%)仅给以少量地西泮及氯胺酮后也完成了手术.结论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产妇手术前、中、后的血压、脉搏稳定,自身对疼痛的感受情况良好.说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止痛效果可靠,腹肌松弛效果良好,血压较易控制等优点,但我们发现也存在着麻醉不完全、血压下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脊柱手术主要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手术的麻醉主要是采用全身麻醉,因为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太近,影响手术视野消毒、妨碍手术,在手术中需切除硬膜外导管,导管较远的话就达不到麻醉效果.脊柱手术全身麻醉常用瑞芬太尼(REM)麻醉.瑞芬太尼(REM)是一种超短效镇痛药,其镇痛作用强,时间短,代谢快并且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作用,病人苏醒快,可控性好.本文主要是瑞芬太尼(REM)应用于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置管失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新型麻醉方法,既有脊麻起效迅速、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1],已成功应用于下腹部及以下几乎所有种类手术中.临床上在实施CSEA过程中,时有穿刺及置管失败的情况发生.近三年,我科共发生穿刺置管失败12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在老年病人股骨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病人股骨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方式。方法:选择老年病人63例,把病人分成3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21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19例,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23例。分别作硬膜外麻醉、常规腰麻及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的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的麻醉效果略差于另2组,CSEA组和OCSEA组的麻醉平面比EA组更易控制,OCSEA组的循环比其它2组更稳定。结论:小剂量、小容量、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适合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张小丽 《医学信息》2009,22(12):2783-2784
目的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资料: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160例.方法两组对照,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利用统计结果观察效果.结果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满意,无一例患者术中知晓及不适.结论麻醉方法的选择,术中监测及麻醉处理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和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的是基于蛛网膜下联合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麻醉时间。结果观察组用药明显比对照组少,麻醉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子宫全切术中基于蛛网膜下联合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所获效果良好,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干扰小,用量小且手术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提升了麻醉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在急腹症手术中的应该选择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7例急腹症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方法使用的分析,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气管内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压变化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气管中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不仅能使患者得到充分的镇痛,应激反应较小,而且血压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