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鹿茸中神经节苷脂的成分.方法Folsh分配、DEAE-Cellulose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方法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组分(A、B、C),与对照品薄层图谱对照,鉴定了A为GM4,B为GM3,C为GD3,A、B、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4.4%、46.2%、29.4%.结论首次从鹿茸中分离出GM4,GM3,GD33种神经节苷脂成分.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生物学标志.方法应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对32例RB瘤组织及21例对照视网膜组织的神经节苷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RB瘤组织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视网膜组织(0.04±0.01mg/g(湿重),0.11±0.02mg/g(湿重),P<0.01).GM3,GM2,GM1,GD3及GD2为RB瘤组织主要成分,对照视网膜组织中则以GM2、GM1、GD1a、GT1b、GQ1b为主.结论神经节苷脂在RB瘤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对其临床诊断及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最优(纯度)、成本低)生产方法。方法牛脑的氯仿-甲醇提取液通过水草取使神经节苷脂与脂溶性成分分离、再经碱水解除磷脂,上吸附树脂柱,使与水溶性杂质分离。然后作产品鉴定(包括纯度、组成成分、含磷量、活性试验及蛋白反应)。结果所制备的神经节苷脂的纯度为唾液酸含量26%;组成成分:GM116%、GD36%、GD1α/45%、GD1b10%、GT1α14%、GT1b17%;含磷量120μg/100mgGLs;生物活性:较好地促进离体鸡胚背根神经节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本法制备的神经节苷脂纯度高、成本低适用于医药用神经节苷脂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s)是含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以灰质浓度最高,主要为GM1、GD1a、GD1b、GT1b和GQ1b,其次是GM2和GD3;白质以GM1和GM4为主。Ggs在神经元胞体中含量略低于平均水平,突触小体中略高,GT1、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上至少有12种不同的节苷脂,例如GM1、GD1a、GD1b、GT1b、GQ1b等,但节苷脂仅占周围神经总糖脂成分中的一小部分,象其他糖脂一样,神经节苷脂存在于细胞表面,因而成为免疫系统的循环血中组分的潜在靶抗原。而且神经系统的糖脂结构与其他组织相比具有独特性,理论上其免疫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与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75只新生7 d的SD大鼠制作缺氧缺血(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模型(B)组、神经节苷脂GM1(C)组、亚低温(D)组、神经节苷脂与亚低温联合干预(E)组共5组,每组15只。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24h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及30d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B组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各干预组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死亡率下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5),而以E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1和(或)亚低温均可显著减轻HI后脑损伤,联合干预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联合阿加曲班(Argatroban)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血栓通注射液静滴,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静滴,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滴;3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在治疗后B、C组CSS评分改善显著好于治疗前及A组,C组好于B组。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大鼠脑神经节苷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大鼠神经节苷脂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34只,采用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脑轻度(50g.2cm),中度(50g.10cm),重度(50g.20cm)挫裂伤,于伤后12小时测定伤侧和对侧脑组织中脂结合唾液酸含量和神经节苷脂组分(GM1,GD3,GD1a,GD1b,GT1b)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后,除轻度损伤的对侧外,伤侧和对侧脑组织中脂结合唾液酸含量均随损伤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神经节苷脂各组分的变化以GM1最为显,伤,对侧均随损伤程度增加而显增加,除轻度损伤外,GT1b含量亦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程度急性脑外伤后脑内GM1的合成加速,推测急性脑外伤后脑内存在自我调节机制来增加GM1的合成,建议在急性脑外伤早期及时补充GM1,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增强神经元再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比较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A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给予镇静、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及血糖平衡等一般性治疗.A、B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神经节苷脂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分别给予NBNA评分.结果: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轻度病例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病例及A组与B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及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均有疗效,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神经节苷脂GM1中唾液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神经节苷脂中唾液酸(NANA)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Lichrospher 100 NH2(250mm×4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磷酸溶液(73:27),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05nm。结果:分离测定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中唾液酸的含量,平均回收率(n=3)为100.7%(RSD为0.6%),102.7%(RSD为0.08%),103.5%(RSD为0.16%),NANA浓度在(0.00704~0.105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神经节苷脂中唾液酸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介导心肌干细胞(CSC)分化对终末心肌分化基因心房钠尿肽(ANP)和心肌肌凝蛋白轻链2(MLC-2v)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修复受损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出生2d的雄性Wistar大鼠,提取CSC,免疫荧光鉴定CSC表面标志物c-Kit,流式细胞术鉴定CSC纯度。以培养皿为实验单位,分为空白对照组(加等量缓冲液)、5-氮胞苷组(终浓度3 μmol·L-1)、鹿茸多肽组(终浓度800 mg·L-1)和联合组(3 μmol·L-1 5-氮胞苷+800 mg·L-1鹿茸多肽),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ANP和MLC-2v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NP和MLC-2v mRNA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纯度>95%的CSC。ELISA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氮胞苷组、鹿茸多肽组和联合组细胞上清中ANP和MLC-2v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ANP和MLC-2v表达水平高于5-氮胞苷组和鹿茸多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氮胞苷组、鹿茸多肽组和联合组ANP和MLC-2v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以通过增强心肌分化基因ANP和MLC-2v表达介导CSC分化为心肌细胞,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5-氮胞苷所致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鹿茸生长素对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鹿茸生长素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和加入同位素3H—TdR标记方法,观察其对3H—TdR掺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加入鹿茸生长素组的3H—TdR的掺入值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细胞增殖作用明显。结论 鹿茸生长素能明显刺激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鹿茸提取液在正常和低钙条件下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方法:60只蟾蜍随机分为任氏液组对照组、任氏液+鹿茸组和低钙任氏液+鹿茸组,采用斯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在任氏液或低钙任氏液中加入鹿茸提取液,通过蟾蜍心室肌肉收缩波动,心室外加药心室内吸收的方法给药。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的离体蟾蜍心肌收缩曲线,并进行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任氏液+鹿茸组:在心室外浓度达到40 mg·mL-1后,心肌收缩力在加药前后比较,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加,P0.01。低钙任氏液+鹿茸组:在心室外浓度达到5 mg·mL-1后,心肌收缩力在加药前后比较,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加,P0.05。正常蟾蜍离体蛙心灌流标本的心率、心室外加入鹿茸前后的心率和在低钙条件下心室外加入鹿茸前后的心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低钙条件下,鹿茸提取液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兴奋作用比在正常任氏液条件下更容易出现,但对心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日常饮用鹿茸血酒对雌性去势大鼠的雌激素水平及抗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手术,每日管饲生理盐水9.1 g/kg);去势对照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生理盐水9.1 g/kg);基酒对照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基酒9.1 g/kg);鹿茸血酒低、中、高剂量组(卵巢切除术后,每日管饲鹿茸血酒4.5 g/kg、 9.1 g/kg、13.6 g/kg),干预31 d后,股动脉取血。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的水平。结果 鹿茸血酒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均可提高去势大鼠的血清E2(P<0.05)。鹿茸血酒低剂量和中剂量均可抑制去势大鼠血清SOD的下降,并且抑制MDA的上升(P<0.05);低剂量组抑制去势大鼠血清SOD下降和MDA上升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日常饮用高剂量的鹿茸血酒31 d可提高雌性去势大鼠的雌激素水平,低剂量的鹿茸血酒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林双阳梅花鹿鹿茸水溶性蛋白组分应用的安全性,为鹿茸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新鲜双阳梅花鹿鹿茸进行高速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用饱和硫酸铵进行沉淀,PBS溶解沉淀,最后通过SephadexG25分子筛层析方法过滤除盐,初步获取鹿茸水溶性蛋白组分.将58只 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鹿茸蛋白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NIH/3T3细胞,加入不同剂量(1.56、3.13、6.25、12.50、25.00、50.00、100.00和200.00 mg·L-1)鹿茸多肽作为实验组,以加入0 mg·L-1鹿茸多肽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以加入50μg·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NIH/3T3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各组NIH/3T3细胞中胶原蛋白分泌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NIH/3T3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IH/3T3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 1/2)的磷酸化蛋白(p-ERK 1/2)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6.25、12.50、25.00、50.00、100.00及200.00 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6.25、12.50、25.00和50.00mg·L-1鹿茸多肽组NIH/3T3细胞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12.50及25.00 mg·L-1鹿茸多肽组NIH/3T3细胞培养液中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12.5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划痕愈合率、NIH/3T3细胞中p-ERK 1/2表达水平及NIH/3T3细胞质中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能促进NIH/3T3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并提高其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是可能是通过激活ERK 1/2磷酸化及增加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鹿茸对小鼠耐低氧作用的影响。方珐:连续灌胃小鼠以不同剂量的鹿茸10d,末次给药后1h。进行密闭低氧实验。以存活时间作为指标,观察鹿茸对小鼠耐低氧作用的影响。佶果:鹿茸可延长小鼠在不同低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佶论:鹿茸具有提高小鼠耐低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 (260)/A (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文献查阅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1977—2012年有关鹿茸及其鹿源系列中药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方面的106篇文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医疗保健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迅速发展,鹿茸及鹿源系列中药的来源更为复杂多样,鉴别方法由简单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发展为多学科、多层次、多组分指纹图谱技术的综合鉴定,并引入化学、数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药材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但各种鉴定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鹿茸及鹿源系列中药真伪鉴别与质量控制等实际问题,必须进行管理、市场和技术部门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分析了人胃癌和乳腺癌与对照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LS)结合型唾液酸含量和GLS高效硅胶薄层层析图谱的差别。胃癌及乳腺癌组织中GLS结合型唾液酸含量较对照组织明显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织的1.4倍和2.8倍。胃癌组织的主要GLS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明显改变,但在移动距离相当于GD_(1a)—Gal NAc处出现一条小带,含量仅约4.7%,而在对照组织的GLS图谱中未见此带。乳腺癌组织的GLS图谱中,位于GD_3和GD_(1a)之间的一条带较对照明显增多,由3.7%增加到13.6%,实际含量增加9.7倍。同时,在GM_3和GM_2之间出现一条对照组织中没有的带,含量甚微,仅约为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