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提高服药治疗依从性、饮食控制、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危险因素,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P<0.001),说明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提高服药治疗依从性、饮食控制、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危险因素、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P<0.001),说明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干预,并且于干预前后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高,血压显著下降.结果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治疗的作用,以减少高血压病对社区人群的危害,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方法对已在青岛市华阳路街道华阳路社区确诊高血压并建立健康档案的586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接受为期两年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及用药指导,观察其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从而分析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社区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结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社区中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规律服药率,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袁坚宾  薛荃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15-3617
目的调查本社区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干预策略。方法对261例纳入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分组分类进行健康教育等社区干预,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在以健康教育为重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前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管理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分组分类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飞雪  杨丽刚  孙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44-944,947
目的:调查辽河油田新工街道初诊高血压患者各项危险因素干预治疗依从性现况。方法:选择辽河油田新工街道新检出高血压患者154例为调查对象,后者伴随相关危险因素者分别接受了戒烟、控酒、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控制体质量等方面治疗,6个月后进行“行为干预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初诊高血压患者对各类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排序分别为戒烟、运动干预、控酒、控制体质量和饮食干预。在各项干预依从性评分比较中,戒烟、控酒、运动干预等项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控制体质量和饮食干预评分。结论:辽河油田新工街道初诊高血压患者对控制体质量和饮食干预的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实施一系列社区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干预,一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分级管理与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有效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中心及社区站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02例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行分级管理与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GLU、TC、HDH-C、LDL-C、TG以及UA在干预后发生显著变化.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的分级管理与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订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内确诊的高血压患者69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定期血压监测)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前后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结果:69例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疾病知识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主要不良生活行为改变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行为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内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调查,采用平行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干预措施,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中完全依从27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健康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高血脂外,缺乏体育锻炼、心理压力、肥胖、咸食、吸烟以及酗酒等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流行率有明显降低(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危险因素流行率,提高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高血压人群5年血压综合干预对危险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对浙江省温州市近5年间城市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血压综合干预后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2001及2005年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人户体检及详细询问病史调查,采集血压、并发症、饮食、运动量等数据。同时从2001年开始通过在社区开展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调查发现的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定期抽样复查、随访等。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群经常体育运动的人数增加,但同时高血脂人数增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的是提高了人群高血压规则服药率,减少了吸烟、饮酒人数,在合并症上高血糖人数减少。结论 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有所改善,但是形势严峻,在社区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综合干预势在必行,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赵秉清 《中外医疗》2012,31(21):52-53
目的了解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寻求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70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其中患有高血压病者115例,占总人数67.64%,其它疾病55例,占32.36%。病人中以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体重超重、缺乏运动、高胆固醇、高血糖、不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理想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防治,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张桥社区≥35岁的人群、以2005年底在册户籍人数中明确诊断的66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经过5年的制定个体化诊疗及随访方案、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采取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的分级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及高血压人群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张桥社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综合的干扰措施,控制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方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社区对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高危干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与管理。结果干预社区人群血压水平曲线均出现了平行下移的现象,尤以城市社区更为明显。高危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干预社区低于对照社区,高危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发生改善。系统管理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综合防制,从经济学的角度符合效益原则。结论本研究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社区干预和护理策略相关问题。方法自行设计社区高血压病知识问卷,对118例高血压病病人危险因素、症状知识、危害性知识、治疗知识、预防保健知识进行调查,采取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药物干预等方法,分析采取干预策略对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血压控制率。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策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有效控制血压,预防疾病发展,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科团队服务式干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防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全科手段干预,对照组只接受随机门诊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影响因素主要是肥胖和高血脂,分别占调查对象的75%和58%;(2)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全科团队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是进行高血压二级预防的新型社区干预模式;(2)要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超重、高血脂等不良因素给予更多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及 SF-36生活质量表测评,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压达标80.7%、血压有效87.7%、合理饮食82.5%、用药依从性87.7%、合理运动80.7%、抑郁症5.3%)与干预前(血压达标35.0%、血压有效43.9%、合理饮食52.6%、用药依从性45.6%、合理运动40.4%、抑郁症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上显示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修正或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虹  郑美华  党群△ 《广东医学》2021,42(5):603-607
目的 采用综合干预手段评价天津市北辰区高危人群及高血压人群规范化持续化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北辰区35~75岁常住居民1 500名研究对象,先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将其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通过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优化生活方式,指导规律性用药,控制危险因素等进行为期3年追踪随访,分析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高血压防治态度、行为改变、检测与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30.87%)相比,干预后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了解程度提升到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5,P<0.05);危险因素了解程度上在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饮食习惯(高脂、多盐)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并发症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治疗手段了解程度上:与干预前相比,长期监测血压与青年期防治了解程度上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生活方式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低糖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及定期监测血压方面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参加锻炼方面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与干预前相比,高危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LDL-C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干预前后北辰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态度进行比较分析。与干预前相比(有必要预防54.73%,接受宣传55.33%,改变不良嗜好52.9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44.80%),干预后(有必要预防70.51%,接受宣传91.16%,改变不良嗜好76.1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89.5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能加强社区对高血压诊疗意识,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