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部高应力巷道掘进遇软岩时,顶帮部的支护技术基本能够控制巷道的变形量,然而深部软岩巷道底板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巷道底鼓就成为矿井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阳煤集团五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进行现场观察及分析,提出了底板锚注加固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断面软岩巷道在开挖支护后所表现出的底鼓现象,对其耦合控制对策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对大断面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大断面软岩巷道底角是支护的关键部位;巷道是一个有机整体,单一的支护效果并不明显,必须进行全断面支护。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底鼓耦合控制对策,即在锚网索耦合支护的基础上,利用底角注浆锚杆对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从而达到控制巷道底鼓变形的目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底鼓耦合支护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底鼓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研究结果对于大断面软岩巷道底鼓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分析赵固一矿东翼轨道大巷底鼓原因,提出了高强度高延伸率锚网索喷+全封闭U型钢支架+注浆锚杆耦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深部复杂的软岩巷道支护中,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其技术经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鼓剧烈,最大底鼓量达500mm,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文中运用工程地质学、软岩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室内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西翼轨道大巷为例,对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机理及破坏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和膨胀性粘土矿物吸水膨胀是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变形机理是塑性挤出型和膨胀型综合作用的复合型底鼓,提出了反底拱+底角锚杆耦合支护技术结合防治水措施的底鼓控制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5.
在软岩巷道中,底鼓是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底鼓机理存在着特殊性的一面,针对底鼓产生的特定条件研究其发生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这对深化软岩巷道底鼓机理的认识和控制底鼓、保障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新桥煤矿北翼轨道大巷破坏实际情况,提出了修复方案,通过采用全断面锚索支护和注浆支护技术,合理选择参数进行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出现的变形、底鼓、开裂、冒顶等情况,从围岩强度特性、围岩流变特性、支护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并结合新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一种高强联合支护技术,即:锚网索喷+注浆+U型钢支架。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既可确保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稳定,又能够对围岩的底鼓与变形进行控制,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兴安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兴安矿四水平空车线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封闭式耦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的软岩支护中,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8.
膨胀性软岩巷道底鼓防治是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一项技术难题。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矿402采区水仓底板为铝质泥岩,支护困难,在对巷道底板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角锚杆+钢筋混凝土反拱支护方案,在大佛寺矿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为膨胀性软岩巷道底鼓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深部软岩底鼓巷道锚注联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巷道锚注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35.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45.5 mm;顶板基本无下沉。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提高深部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林西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分析出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得出了如下结论:(1)推导出了巷道两侧底板极限破坏深度、极限破坏宽度以及沿滑移面有效滑动力的计算公式;(2)判断出了林西矿1791-2工作面回风巷底板破坏为挤压流动性底鼓,全断面破坏鼓起形式;(3)分析出了巷道底鼓机理、底鼓原因以及控制途径;(4)提出了“顶、帮、底同治”控制巷道底鼓技术,顶帮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网+锚索支护,底板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注加固+混凝土铺底技术;(5)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底鼓得到了有效遏止,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兴安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臌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问题日益严重,底臌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论文通过研究软岩巷道底臌的力学机理并对底臌机理进行了分类,获取了软岩巷道底臌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底臌的支护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支护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臌的支护技术.在复杂的软岩支护中,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分析徐矿集团夹河煤矿-1 010 m大巷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封闭式耦合联合支护技术。经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软岩巷道支护中,该支护技术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7,(3):110-112
软弱围岩巷道中常常出现底鼓变形,而其底鼓问题不能依靠常规单一支护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析了软弱围岩巷道底鼓诱发力学机理和表现特征,将"锚网索+锚杆+滞后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淮北某矿区底鼓治理。变形监测显示底鼓变形显著减小。结果表明锚注联合支护不仅效果理想,而且返修量低,为软岩巷道底鼓治理支护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等手段,分析了磴槽煤矿下伏煤层开采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点,揭示了下伏开采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下伏煤层采动使巷道底板成为碎裂结构,并致使巷道两帮产生收敛变形挤压底板;破碎的巷道底板在地应力和集中应力共同作用下向巷道内移动,形成底鼓。提出了由预留变形量、初次高性能锚网喷支护、锚注二次加固、底角高性能锚固与注浆加固组成的底鼓控制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表明,所提出的底鼓控制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底鼓,保证了巷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可为其他下伏开采软岩巷道的支护设计与底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该文通过研究兴安矿四水平空车线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封闭式耦合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部动压软岩巷道底鼓严重与难控制问题,选取蒋家河煤矿二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现场调查发现该回风巷底鼓十分强烈,同时伴随有顶板冒落、片帮及侧墙破裂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类巷道的底鼓原因与控制机理,并提出了"注浆+锚索网喷+底板锚索"的综合控制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控制区域围岩稳定,底鼓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成果可为该矿或同类矿井巷道支护控制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应力软岩巷道常出现非常严重底鼓现象,给矿井生产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国内外巷道底鼓治理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针对木孔矿+600 m运输大巷出现的严重底鼓现象,建立相应力学模型分析其变形机理,结合原有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在不同支护条件下提出针对底鼓治理的3种方案。然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对比各个支护条件下的底鼓的应力及变形特征。最后,结合数值结果及分析控制底鼓机理,得出适于治理+600 m运输大巷底鼓的优化方案,为挤压流动性巷道底鼓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底鼓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研究软岩巷道底鼓的力学机理,找出了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底鼓的措施及对策,并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软岩巷道底臌防治技术是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一项技术难题。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矿在对矿井大巷底臌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角锚杆+底板注浆+底板锚索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为软岩巷道底臌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膨胀型软岩巷道底鼓防治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山开采中,底鼓现象是膨胀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底鼓会给巷道支护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每种底鼓机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故针对特定的工程环境,研究防治技术非常有必要。在河南奋进煤矿软岩巷道底鼓治理过程中,通过简化复杂应力膨胀软岩受力模式,建立简单实用的计算力学模型分析问题,并试验了两喷一锚支护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