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检查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应用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得到直接显示韧带损伤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清楚的诊断依据。方法:使用头颅线圈,常规采用矢状和冠状两个方位的切面成像。结果:本组病例中所有病变均能清晰显示。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非侵袭性,评价快速,对肌腱、韧带及脂肪有较高的分辨率并可多平面、多角度扫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MR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肩袖损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检查和MRI肩关节造影以及关节镜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关节镜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MR肩关节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比MR肩关节造影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旱在1946年便有报道并被应用于波谱学、1973年MR成像技术的出现,使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因此,对医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统的检测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蒋颖 《影像技术》2012,24(4):30-31
MRA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基于两种效应形成了两种成像技术,即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ftime of flight MR anglography,TOF-MRA)及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Phase—contrastMRA,PC—MRA)两种方法[1]。MRA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MR诊断与关节镜下结果,对比MR诊断在肩关节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肩关节疾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MRI表现与关节镜下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判断肩袖损伤准确率为81.40%、敏感度86%、特异度72.09%;判断关节盂唇损伤准确率为88.37%、敏感度51%、特异性99.98%;判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撕裂准确率90.70%、敏感度67.44%、特异度81.40%。结论:MR诊断可清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能多方位成像且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有效提高肩关节疾患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肋骨骨折,阐述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研究组采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情况及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以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对照组的漏诊率为26.21%(27处骨折),研究组的漏诊率为4.85%(5处骨折)。与对照组相比,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漏诊率更低(P0.05)。结论: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降低漏诊率,准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倪莉 《影像技术》2013,(6):22-22,16
乳腺疾病史女性常见的病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的很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磁共振检查具有多成像参数、多层面扫描、多角度、创伤小,检查精确、误诊率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检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影响检查的质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对病人的准备工作、扫描技术方面、伪影分析及去除方面和磁共振乳腺检查主要适应症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磁共振乳腺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型病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60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B超检查发现乳房存在肿块并需要进行乳房疾病诊断的女性患者,为患者进行各类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MRI扫描、PWI成像、TIC曲线以及MRS检查,对患者MRI扫描图像的形态学特征、PWI成像中最大信号强度的丢失率、TIC曲线的类型以及MRS谱线进行分析,通过所得结果对患者的乳腺肿块型病灶进行疾病诊断。结果:对患者乳腺肿块型病灶的检查:MRI扫描的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79.6%,准确度为72.3%;PWI成像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1.5%,准确度为75.4%;TIC曲线的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68.9%,准确度为79.4%;MRS谱线的灵敏度为62.3%,特异度为92.4%,准确度为79.8%。结论:对出现乳腺肿块型病灶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时,可快速有效的对患者的乳房疾病类型进行确诊,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时间,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的信噪比:计量方法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上研究不同的MRI扫描技术时,必须要用信噪比这个参数来对图像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能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描述了信噪比的常用计量方法及在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中选择不同的参数对信噪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方法:飞利浦1.5T Achiver MR设备对2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扫描,包括常规T1WI、T2WI、FLAIR及磁敏感加权成像。以DSA或手术的病理结果为参照标准,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其相比较。结果:2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共发现27个病灶,与DSA或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病灶显示敏感、准确,与常规序列相结合,能提高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普及化,我国磁共振设备逐年增多,为了确保诊疗的精准性,对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计量检测变得迫切和必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医用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对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基本性能如何进行计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1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磁共振与超声影像设备计量标准及溯源体系研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医学影像技术,为疾病检查、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如何保证磁共振与超声成像设备的质量可靠、检测准确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与磁共振应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50例均行增强扫描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256层螺旋CT和(1.5T)磁共振扫描检查,将256层螺旋CT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将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病灶为21 (84.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20(80.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56层螺旋CT磁共振检测应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为CT增强静脉成像优于磁共振检测,但单纯应用磁共振静脉成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使用X线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64例患者经X线检测结果为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扫描检测结果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为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经过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的检查结果最好,X线平片最差。三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有效的多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能够发现其早期病变状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MR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观察诊断符合情况、MR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观察组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良性、恶性病变时间增强型曲线数据分布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损的可视化检测手段,其应用范围逐渐由医学影像领域扩展到工程领域.多孔介质断面孔隙度分析通常是将样品进行磨片处理后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成像等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样品无法重复利用.本文采用玻璃砂作为多孔介质样品,应用MRI多断面快速扫描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成像实验.获取了样品一系列扫描片层的骨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脑膜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观察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不同组间和不同部位的FA值、ADC值。结果:良性脑膜瘤患者的FA、ADC值存在一定差异;良性脑膜瘤各项值比较均优于恶性脑膜瘤患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膜瘤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楚显示出脑膜瘤各项组织特征,可为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序列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对2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颅脑MR平扫及MRA检查,其中有36例经DSA确诊有动脉瘤。结果:磁共振3D-TOF序列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瘤颈宽度等信息,尤其对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显示较好,对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磁共振3D-TOF序列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磁共振成像在肩关节周围炎的病情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经MRI诊断,观察两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两组冈上肌腱厚度、冈下肌腱厚度、肌筋膜厚度实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将肩关节镜检查的结果,作为评判肩周炎标准,MRI阳性率为96.25%,阴性率为3.7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肩周炎中应用,可获得准确的影像学特征。经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肌筋膜厚度,可评判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