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杉木迹地更新经营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研究了杉木连栽人工林生长量下降,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数量减少等杉木地力明显衰退现状,提出杉木连栽幼林施肥,营造混交林,回心土造林,萌芽更新等可持续经营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为速生用材树种,为我国解决用材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片面追求速生丰产,营造大量杉木人工纯林,导致了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尤其是在多代连栽杉木林地上,林地地力衰退问题就更加突出和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杉木多代连栽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以及防止地力衰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连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连我与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及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原因之一是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土壤退化、林地地力衰退和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等与人工林地力衰退相关的概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表现:一是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及主要体现,二是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三是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包括杨树人工林地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酚酸类物质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等;分别从平衡施肥体系的建立、新型肥料的施用和杨树人工林的连作与轮作、纯林与混交林营造的角度对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表现:一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二是林地养分的匮乏;三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并从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有毒物质的累积3个方面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对合理轮作、混交、林地施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类经营措施的不合理,致使世界范围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主要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落叶松(Larix spp.)、桉树(Eucalyptus spp.)等存在地力衰退现象[1-4],其中田大伦[5]、杨玉盛[6]、叶绍明[7]等分别对杉木、桉树连栽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得出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枯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等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工林连栽地力和生产力下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人工林连栽导致地力和生产力下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地力和生产力的概念不可混淆,认为地力下降不是人工林连栽所独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地力下降是可以缓解的,提出要用系统论观点考察地力下降问题,并就如何在桃源县深入研究解决地力下降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红松人工林皆伐迹地二代连栽红松历经10年试验,结果表明:连栽后红松造林成活率为62%,10年后幼林保存率仅为30%,且幼树生长缓慢,生长量与同龄的一代林分相比树高和胸径分别下降了33.3%和49.5%,呈现明显的地力衰退趋势,故红松人工林二代不宜连栽红松。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迹地不同树种更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人工林连栽容易引起产量下降和地力衰退等问题,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进行更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力楠为更新树种形成的人工林生长快、蓄积量大,林下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快。火力楠是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一、杉木林地力衰退成因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但多年来出现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问题.近些来年,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表明,造成地力衰退的主要成因是: 1.随着连栽次数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逐代下降,是导致杉木林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林地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栽杉次数的增加呈负相关.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养分含量平均下降10%~20%;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C/N(碳氮比)等的差异都达到显著的水平.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养分含量下降40%~50%,各项指标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这表明,杉木连栽次数越多,林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下降亦随之剧烈.  相似文献   

11.
The area of plantation in China rank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But, many challenges are still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lantation. A review of plantation in China was presented and the challenges were analyzed. The plantation features juvenile and middle age class with low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here are the risks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plantation, the potential decline in land fertility and bio-diversity, all of which are unfavorable to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12.
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情况,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的探讨,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树种特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动态。提出改革栽培制度、改善林分结构、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林的发展规模等对策,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连作人工林化感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林地力衰退是国内外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许多树种的连作人工林均出现了地力衰退现象, 严重影响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文中回顾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历史, 重点对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人工林化感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连作人工林化感效应今后的研究重点, 以期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为解决长期困扰人工林经营的难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物个体生物量随造林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0年后个体生长缓慢,年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造林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对衰弱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林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的酸度变化、浸提液的离子含量、腐殖质组成以及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并与混交林的枯落物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枯落物的矿质养分及水溶性物质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落叶松人工林地力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实验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撂荒而形成的林下植被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林与撂荒地相比,物种组成上有明显差异,但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明显。杉木人工林和撂荒地的灌木、草本、藤本3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38、41和79、40、38;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5、0.931、0.828和0.944、0.948、0.83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228、0.247、0.218和0.216、0.254、0.222。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风倒木和干死木导致人工林乔木层郁闭度减小,增加了林下的光照,从而改变了林下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彭州市境内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地、农业用地、人工林地、滩涂地、撂荒地)下的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细菌37门106纲278目491科959属2137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  相似文献   

19.
间伐对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M50土壤水分监测仪,在样地尺度上,测定了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无间伐和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地生长季节的土壤水分,对比分析间伐对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间伐人工林林地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和天然林,间伐导致了人工林林地表层土壤水分下降;而对于深层土壤含水量而言,间伐措施又显著提高了深层6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与天然林地土壤含水量相比,无间伐人工林深层60 cm和8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仅为天然林的49.7%和52.1%,深层土壤已经出现旱化现象,间伐措施能够减缓这种旱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福建省桉树调查的资料,对影响桉树生长的主导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建立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编制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定表。该表不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而且精度高,为福建省桉树选择理想造林地提供了依据,对促进桉树的栽培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