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 对全区2004-2006年所有居民死亡资料进行ICD-10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分别计算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结果 2004-2006年全区总体粗死亡率为754.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47/10万.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位于死因的第1、2、3、4位,粗死亡率分别为208.97/10万,151.79/10万,114.17/10万,101.38/10万,16.5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8.91/10万,77.73/10万,56.14/10万,50.28/10万,9.19/10万,合计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60%.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标化死亡率在各年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已成为港闸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现况并探讨其变迁.方法 利用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点(DSP)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粗死亡率为779.9/10万,611.1/10万,61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1.0/10万,732.3/10万和634.4/10万,居民死亡水平处于低死亡水平并呈逐步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进入前5位,传染病死亡前2位退至前7位.结论 死亡水平下降与低年龄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有很大关系;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疾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2004-2005)卵巢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杳的结果,分析我国卵巢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58个样本点的资料,全国样本地区调查女性人口69 690 241人年(其中城市23 598 822人年,农村46 091 419人年).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东、中、西部地区和城市、农村地区,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并与1990-1992年全国第2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和世界部分国家的卵巢癌死亡率资料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女件卵巢癌粗死亡率1.45/10万(1008/69 690 241),在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2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45%(1008/69 667),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0.9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城市卵巢癌粗死亡率为2.67/10万(630/23 598 822),中标率为1.62/10万;农村卵巢癌粗死亡率为0.82/10万(378/46 091 419),中标率为0.59/10万.与1990-1992年调查结果(卵巢癌粗死亡率0.60/10万、中标率0.53/10万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75%)比较,卵巢癌粗死亡率上升了141.07%,中标率上升了83.02%,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上升了92.92%,死因顺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卵巢癌中标率上升幅度农村(118.52%)高于城市(31.71%).结论 卵巢癌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城市卵巢癌死亡率高于农村,近20年来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应允分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方法 从中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2004-2005年)数据库中抽取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与相应年份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和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结果 中国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0.2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16%.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为0.14/10万:其中,女性死亡率为0.25/10万,男性死亡率为0.19/10万.城市与农村居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0.18/10万和0.12/10万,中国东、中及西部地区的中国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0.17/10万、0.11/10万和0.18/10万.甲状腺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率比1990-1992年第二次死因调查时上升了10.00%.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下降了17.65%.结论 中国居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居民甲状腺恶性肿瘤亡率高于男性,不同地区间的死亡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4-2005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肺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从中抽取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根据不同性别,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地区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及死因顺位,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的肺癌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全国死因抽样调查肺癌共死亡43 993例,粗死亡率为30.84/10万,中标率为20.24/10万,世标率为27.62/10万,占被调查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93 841例)的22.70%;男性死亡30 167例,粗死亡率为41.34/10万;女性死亡13 826例,粗死亡率为19.84/10万.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城市中肺癌粗死亡率为40.98/10万(19 628/47 899 806),在城市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占城市全部恶性肿瘤死亡(71 936例)的27.29%;农村粗死亡率为25.71/10万(24 365/94 760 676),仅次于肝癌排第2位,占农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21 905例)的19.99%.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也明显不同,粗死亡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为37.85/10万(19 893/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21.76/10万(8774/40 322 563).肺癌粗死亡率与1990-1992年第2次死因调查(粗死亡率为17.54/10万)相比上升了75.83%,与1973-1975年第1次调查(粗死亡率为5.46/10万)比较,上升了464.84%,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2013年四川省死因数据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进行死因分类,计算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下降,2011年最高(3 953.18/10万,标化率为3 846.19/10万),2013年最低(3 049.21/10万,标化率为2 798.67/10万)。2004年到2013年间,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上升至第1位。呼吸系统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00%,P0.01),恶性肿瘤与心脏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54%和10.61%,P0.01),损伤中毒和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相关疾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结论四川省老年居民保健工作宜以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为重点,同时继续加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2004-2005年中国食管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2004-2005年食管癌死亡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男性为72 970 241人年,女性为69 690 241人年;城市为47 899 806人年,农村为94 760 676人年),从中抽取食管肿瘤死亡记录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及1990-1992年)的食管肿瘤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21/10万(21 694/142 660 482),中标率为9.98/10万,食管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1.19%(21 694/193 841),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食管癌死亡15 067例,中标率为14.32/10万,高于女性的5.75/10万(死亡6627例);农村食管癌死亡16 437例,中标率为12.01/10万,高于城市的6.48/10万(死亡5257例);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食管癌粗死亡率略有差别,东部地区粗死亡率最高为16.67/10万(8761/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12.92/10万(5209/40 322 563).食管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0~岁组达到峰值180.55/10万(1984/1 098 885).与第1次调杏(17.10/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了41.64%;与第2次死因调查(15.02/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33.56%.结论 30年来,我国食管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今后我国管癌防治仍应以农村高发地区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6-2007年绍兴市居民主要死因.方法 采用ICD-10统计分类方法.对2006-2007年绍兴市3个县(市、区)常住户籍人口全部死亡者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7年3县(市、区)总人口3 732010人,死亡23222人,死亡率622.24/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71.70/10万)、脑血管疾病(119.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8.57/10万)、损伤和中毒(53.59/10万)、心脏病(51.31/10万),占全部死因的82.74%.结论 慢性病是绍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要加强防制,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丹东市区2002~2004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东市区居民死因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区2002~2004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东市区年平均死亡率为632.54/10万,男性为713.32/10万,女性为553.14/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始终保持较高的死亡水平,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102.9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142.15/10万;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80.4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8.22/10万;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72.13/10万上升到89.83/10万。恶性肿瘤是三年间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其次为损伤和中毒以及脑血管疾病。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是丹东市区的主要死亡原因,今后应重点防治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九江市武宁县2009-2011年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国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全部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九江市武宁县2009-2011年平均死亡率为606.0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病例的91.13%。结论目前影响武宁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最大,对全县人群寿命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1.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3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及其3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人口资料与子宫颈癌死亡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样本由经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个县(市)样本单位构成.其中,城市61个,农村97个;东部地区52个,中部地区49个,西部地区57个.两年合计总人年数为142 660 482,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计算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计算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并与1973-1975、1990-1992年我国女性子官颈癌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2.86/10万(1995/69 690 241),占肿瘤死因的2.86%(1995/69 667),在女性人口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9位.农村和城市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2.88/10万(1326/46 091 419)和2.83/10万(669/23 598 822),中标率分别为2.01/10万和1.67/10万.1973-1975、1990-1992年子宫颈癌死亡分别占肿瘤死因的17.91%、4.86%,中标率分别为11.10/10万和3.25/10万.2004-2005年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加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到85岁达到峰值,为20.83/10万(82/393 624).35-44岁组子宫颈癌死亡率比90年代同年龄组的死亡率高.2004-2005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10万(827/24 225 738)、3.25/10万(636/19 563 647)和2.05/10万(532/25 900 856),中西部地区中标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倍(中部2.35/10万,西部2.38/10万,东部1.19/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农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中、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与1973-1975、1990-1992年相比,子宫颈癌的危害呈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在女性肿瘤死因中的构成比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平阳县近几年疾病死亡情况,找出危害我县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卫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县疾病监测点2003-2007年期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均来源于疾病监测点收集整理核实后的统计年报,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和处理。2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死因分类ICD-10进行编码统计。结果1一般资料平阳县2003-2007年累计监测人口129356名,其中男64931名,女64425名。5年共报告死亡个案3947例,其中男2339例,女1608例,5年平均死亡率为610.25/10万,男性死亡率705.71/10万,女性死亡率509.93/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38∶1。2主要死因2003-2007年平阳县居民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11.48/10万)、呼吸系统疾病(55.98/10万)、脑血管病(54.2/10万)、心脏病(50.45/10万)、损伤和中毒(36.64/10万)。此5类死因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死因的24.4%、16.4%、15.0%、10.5%、10.3%。减寿顺位为恶性肿瘤居第1位(减寿率13.16‰),损伤和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彭元章  黎美芝  薛亮  孟炜  田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37-3638,3641
[目的]了解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对克拉玛依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以死亡率、死因顺位及平均死亡年龄作为统计指标。[结果]循环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17.23/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老年组人口;前3位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疾病;汉族死亡率为50.90/10万,少数民族为79.14/10万。[结论]本市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水平低于全国水平,老年人死亡水平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少数民族死亡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居民死亡原因及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山东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城阳区妇幼系统中2017-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死因信息,统计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减寿、期望寿命等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总死亡率为626.90/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29.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531.89/10万,描述性分析表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且死亡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是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其次为脑血管病。期望寿命从80.61岁增长到81.97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青岛市城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同时也是造成寿命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居民死因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居民死因监测的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28.34/10万、593.92/10万、648.47/10万、637.52/10万,677.11/10万和660.03/10万,6年来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O.05),居民粗死亡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405.42,P<O.05),影响玉溪市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伤害。脑血管疾病占据死因第1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前已成为危害玉溪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要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龙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云龙区2013年居民死因进行分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云龙区居民死亡1 854人,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5.71/10万,男性(648.11/10万)高于女性(503.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0,P=0.000)。除0~岁组外,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尤其55~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55岁占总死亡人数的87.06%。死亡率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合计占全死因的84.63%。减寿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合计减寿7 957人年,占全死因减寿的83.34%。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肥西县2013.2017年居民死亡水平,探讨死亡原因和死亡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的肥西县居民死亡信息,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使用SPSS20.0和Excel软件计算和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及不同年龄居民死因构成等。结果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率为559.73/10万,男性死亡率648.34/10万,女性死亡率463.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48,P<0.01);居民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伤害,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9.51%。结论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影响肥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控指导和干预,降低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死亡数据,疾病按照 ICD-10分类,采用 SPSS 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1.74%。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桐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制定干预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的人口死亡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将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居民死亡率为664.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66.54/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46/10万,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35∶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要死因位置,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构成比最高,为43.82%,肿瘤为38.07%、呼吸系统疾病为4.87%,三者合计占慢性病死亡的86.76%。结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