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右心双腔间隔起搏患者(起搏器组)和3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D-STI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图像获得左心室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总体周向峰值应变(GCS)、总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总体面积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总体拧转(GTw)和左心室整体扭转(GTs)值。比较2组间三维应变参数,并分析GTw、GTs与GLS、GCS、GAS及GR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起搏器组左心室GLS、GCS、GAS、GRS及GTs均明显减低(P均<0.05);2组间G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Ts与GCS和GRS呈正相关(r=0.45、0.40;P均<0.05),与GAS、GLS无相关性(P均>0.05);GTw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起搏器组GTw、GTs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结论 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可损害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致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结果提示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对照组(n=30)、单支病变组(n=34)、多支病变组(n=45)。应用RT3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分析不同应变参数间及其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LS、GCS、GAS、GRS逐渐减低,单支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GAS组间差异较显著。GLS、GCS、GAS与GRS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848、-0.906,GAS与GRS相关关系更为密切;GLS、GCS、GAS、GRS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0.657、-0.717、0.672,GAS与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 RT3D-STI技术参数能够定量评价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测量准确性及可重复性高,新参数GA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HT)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OSAHS 40例,分为单纯OSAHS组20例和OSAHS+HT组20例;另选择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三维全容积图像,存储图像并应用3D-STI分析软件在线分析,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GCS)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峰值应变(GA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组 左心室GLS、GRS、GAS减低(P均<0.05),OSAHS+HT组左心室GLS、GRS、GCS、GAS均减低(P均<0.05)。与OSAHS组比较,OSAHS+HT组 左心室GLS、GCS、GAS均减低(P均<0.05)。结论 OSAHS合并HT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3D-STI能早期、准确有效地评估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OSAHS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独立于HT而单独存在,二者同时存在时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方法 收集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重度OSAHS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试验组患者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行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仅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RS、GC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GLS、GRS、GCS、GAS均较治疗前增大(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LVEF、GLS、GRS、GCS、GAS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心功能;3D-STI技术可准确反映OSAHS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T2DM不合并NAFLD(A组)、32例T2DM合并轻度NAFLD(B组)及35例T2DM合并中重度NAFLD患者(C组)行3D-STE检查,检测常规参数,包括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下侧壁厚度(PWTd)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Ds),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收缩末期左心房容积(LA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3D-STE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以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3D-STE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 3组E/A、IVSTd、PWTd、LVDd、LVDs、LVMI、LVEF、LVEDV及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GRS、GCS、GLS、GAS均较C组增加(P均<0.05)。GLS、GRS、GCS、GAS与HbA1c均呈负相关(r=-0.540、-0.476、-0.489、-0.623,P=0.040、0.032、0.037、0.020),与BMI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3D-STE可用于评价T2DM合并NAFLD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3例(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4例(重度组)和年龄、孕周匹配的健康孕妇60例(对照组)。检测生化指标和常规超声参数,并运用3D-STI测量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整体环向峰值应变(GC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S),计算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ASDI)。并分析三维应变参数与生化指标及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E/A)减低,Tei指数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依次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GLS|、|GAS|降低,ASDI增高,重度组|GLS|、|GRS|、|GCS|、|GAS|和AS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GLS、GAS明显降低,ASDI明显增高(P均<0.05)。|GLS|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471,P=0.036);|GAS|与LVEF呈正相关(r=0.051,P=0.028),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612,P=0.017);ASDI与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呈负相关(r=-0.525,P=0.046),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489,P=0.037)。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心肌应变能力下降,3D-STI技术可早期无创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对43例CSF患者(CSF组)及35例一般资料匹配患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比较2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F组左心室GLS比对照组减低(P<0.05),2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CS、GRS及P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F患者GLS与冠状动脉平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mTFC)呈正相关(r=0.34,P<0.05),且GLS预测CSF的截点值为-18.71%,敏感度81.00%,特异度50.00%。结论 二维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估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N组),根据Ganan分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40例(Ⅰ组)、向心性重构组20例(Ⅱ组)、向心性肥厚组15例(Ⅲ组)及离心性肥厚组15例(Ⅳ组)。采用3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各组间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GAS随着左心室重构程度加重呈逐渐递减趋势(P<0.05),Ⅰ组GAS峰值小于N组(P<0.05);Ⅱ、Ⅲ组GLS峰值低于N、Ⅰ组(P<0.05);Ⅱ组GRS峰值高于其余各组(P<0.05);Ⅳ组GLS、GRS、GCS、GAS峰值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左心室GLS、GCS、GAS、GRS与LVEF相关(r=-0.42、-0.50、-0.58、0.41,P均<0.05)。结论 3D-STI技术为分析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肌形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定量评价容量负荷改变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情况。方法 选取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PDA组)、继发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ASD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5人,分析其常规超声及3D-STE资料;比较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PAP)、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面积应变(GLS/GCS/GRS/GAS),观察PDA及ASD组左心室GAS的影响因素;评估3D-STE评价左心室容量负荷改变后其三维整体应变的价值。结果 3组LVEDD、LVESD、LVEDV、LVESV、LVEF、PAD及P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LVEDD、LVESD、LVEDV、LVESV及P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A组及对照组LVEF均高于ASD组(P均<0.05),PDA组PAP高于ASD组和对照组(P均<0.05)。3组左心室GLS、GCS、GRS及G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组间GCS、GRS及G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A组GLS高于ASD及对照组(P均<0.05)。PDA组左心室GAS与PAD、LVEDD、LVESD、LVEDV、LVESV、动脉导管内径及长度均呈线性相关(P均<0.01),其中PAD、LVEDV及LVESV为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ASD组左心室GAS与缺损处宽度、LVEDD、LVEDV、LVESV及LVEF均呈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缺损处宽度为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3D-STE可定量评价容量负荷改变后左心室三维整体应变,其面积应变与容量负荷呈线性相关,即左心室心肌纤维随容量负荷改变而发生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组)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分析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DCM组LVEDV、LVESV及血浆BNP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均P0.05)。2DCM组LVEF、GLS、GCS、GRS、GAS与血浆BNP水平均呈负相关,其中GAS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最高,LVEF次之(r分别为-0.829、-0.705,P0.05)。3DCM组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GLS、GCS、GRS及GAS与LVEF均具有较好相关性,其中GAS与LVEF相关性最高。4DCM组左室中间段GLS、GCS、GRS、GAS均高于基底段及心尖段(P0.05)。结论 RT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D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各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50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CHD者为实验组,同时以30例高度怀疑冠心病(CHD),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均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利用3D-STI技术、M型Teichholz法和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3D-STI技术软件得出应变参数((左室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LS)、左室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左室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及左室收缩期峰值面积应变(AS))、左心室17节段的时间-应变曲线及显示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的牛眼图;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方法得到的各参数与CA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法所得实验组不同病变冠脉分支不同节段之间心功能参数(LS、CS、RS、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D-STI各应变参数(GLS、GCS、GRS、G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GLS、GAS为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敏感指标。结论3D-STI能更好的评估冠心病节段病变及整体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在冠心病的及时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定量评价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左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成功行肾移植的青年尿毒症患者31例(肾移植组)及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志愿者 31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肾移植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指标测量;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和左室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的差异。结果 术前肾移植组GLS、GCS、GRS、GAS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一月,GLS较术前无显著差异,GCS、GRS、G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三月,GLS、GCS、GRS、GAS较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术后三月GCS、GRS较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GLS、GA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GLS、GAS是尿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GRS、GCS是维持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主要因素;2、青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早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高尿酸血症(HU)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和3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3D-STI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与血尿酸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STI各应变参数预测HU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诊断效能。结果HU组LAD、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室GLS、GCS、GA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GLS、GCS均呈负相关(r=-0.571、-0.463,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3D-STI各应变参数中,以GLS截断值为20.35%时诊断HU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9,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66%,Youden指数为0.61。结论3D-STI能够早期评估HU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介入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和1、3、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采用3D-STI检查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左心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CS)、左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RS)和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AS)。对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VEDD、LVEDS、LVEDV、LVESV、SV较术前增加(P均<0.05),但术后2天、1、3、6个月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检查结果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GPLS、GPCS、GPRS、GPAS较术前增加(P均< 0.05),且以术后2天增加最为明显,术后6个月GPLS、GPCS、GPAS较术后3个月增加(P均< 0.05)。结论 3D-STI技术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心肌应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客观、有效地评价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