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血清果糖胺作为近期血糖控制的指标,但影响果糖胺测定值的因素较多,尤其受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近年来,国外已临床应用能良好地克服果糖胺不足之处的血清糖化白蛋白(glycatedalbumin,GA)作为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国内尚未见应用性报告。我科自1995年1月份以来开展了GA的检  相似文献   

2.
李青  贾伟平 《药品评价》2009,6(3):99-101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日常诊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工作中要使血糖全面长期达标,短期平均血糖的良好控制非常重要。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是临床上血糖监测的指标之一,对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及反映短期内血糖水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长期理想控制血糖有助于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果糖胺已被广泛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 ,一般认为果糖胺可用来了解过去 2周的血糖变化。由于果糖胺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促反应形成 ,其浓度与血糖浓度有关 [1 ] ,因而许多人在疾病诊断过程中 ,只注意果糖胺浓度的变化即可反应血糖浓度 ,而忽略白蛋白对其的影响作用。所以 ,也有必要了解白蛋白对果糖胺浓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5 0名健康人及 2 5 3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疾病血清中血糖(GL U C)、果糖胺 (FMN) ,白蛋白 (Alb)以及…  相似文献   

4.
果糖胺(GSP)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7~19d,故其值能反映测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目前临床上用来判断短期血糖控制的指标。GSP  相似文献   

5.
王志峰  张静 《天津医药》1989,17(2):122-122
血中葡萄糖能与血清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反应,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后者是一稳定高分子酮胺结构物又名果糖胺。临床证实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能反映一周前的血糖平均水平。测定果糖胺不受血糖临时波动的影响,可  相似文献   

6.
果糖胺是血浆中葡萄糖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通过非酶反应形成的一种酮胺,又称糖化蛋白。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明显增高。果糖胺可反映2—3周以前的血糖平均水平,在血浆中的含量比较稳定,因此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水平的一个短期指标。目前果糖胺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但以硝基四氮唑兰(NBT)法为常用。我们参考了有关文献,改进方法,并对哈尔滨地区部分人群血清果糖胺的正常参考值做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控制的好坏与其各种合并症有关。目前反映其病情控制的检测方法较多,我们将FBG(空腹血糖),FTS(血清果糖胺),ZNS(胰多素)和C肽控制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以分析比较。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糖尿病组:糖尿病患者37例(男19、女18),年龄30~77岁,平均53.29岁;病程半年~18年;IDDM患者7例(男4,女3),年龄18~44  相似文献   

8.
周迪  鹿斌 《上海医药》2012,33(4):6-9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详细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4种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本文结合社区糖尿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简要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DM)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引起的一种复杂代谢性疾病。血糖监测是DM诊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工作中要想血糖长期达标,短期平均血糖控制非常重要。糖化血清蛋白( GA)是临床血糖监测的有效指标之一,对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和反应短期内血糖水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GA检测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通常用酶法检测,现就GA检测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梁金峰  方颖  李培茂  詹鹏  张泽敏  杨成 《贵州医药》2004,28(12):1105-1106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弱,临床上最显著的改变为高血糖。血清果糖胺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是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增高为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发现,部分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升高[1],可能为患者发病前有糖尿病而未得到控制,或为急性期脑梗死应激性所致,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给制定具体治疗措施带来了困难.为了判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原因和鉴别脑梗死高血糖状态,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血清果糖胺(FTM)及血糖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FTM联合血糖水平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原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糖尿病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FPG、HbA_1c及GA的测定,再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要高(P<0.05),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3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判断治疗效果,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各常用血糖参数的相关性及GA的影响因素,评价G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0月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 597例。患者入院初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GA、糖化血红蛋白(HbA_(lc))、24 h尿白蛋白定量,并行连续血糖监测(CGMS),全部患者均由眼科医生眼底摄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GA值为(25.8±7.8)%,HbA_(lc)为(9.0±2.3)%。GA与HbA_(lc)、FPG、2hPG、CGMS血糖均值均正相关(r=0.788、0.396、0.406、0.470,均P<0.01)。体重指数、2hPG、CGMS血糖均值是影响GA的主要因素。GA>17%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高于GA≤17%组(P<0.01),GA>17%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与GA≤17%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A是一个可准确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水平及变化的优良且检测方便的指标,G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糖化白蛋白(GA)在糖尿病(DM)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DM住院患者,每天检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BG)值,并于入院后0,1,2周,同时检测GA值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研究GA与平均血糖的相关性及对比HbAlc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同期选取115名健康体检者,测定其GA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GA与HbA1c、平均血糖(MBG)及空腹平均血糖(MFB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餐后2 h平均血糖(2hPBG)无显著相关性;GA、HbA1c均在2周的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GA下降趋势更明显,GA/HbA1c比值逐渐下降.结论 CA能较好的反映DM患者过去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GA较HbA1C敏感而较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4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对4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上述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法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为一类以复杂病因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长期高血糖.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功能受损或胰岛素的利用在机体的特异性器官或组织上产生抑制作用.糖尿病导致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视网膜以及肾脏等组织或器官病变为特征的多种并发疾病的产生.高血糖状态主要包括波动性高血糖以及持续性高血糖,它们是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尤其是微血管最主要的因素.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较大,会增加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血糖检测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等.血清l,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又称1,5脱水山梨醇,是吡喃糖环状结构第一位碳脱氧所形成的多元醇,其含量在多元醇糖类物质中仅次于葡萄糖.1,5-AG已经成为诊断和监控糖尿病高血糖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目前,1,5-AG主要用于辅助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期(1~2周)血糖水平变化及餐后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发现的糖尿病监测重要指标,血清糖化白蛋白能及时有效体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变化水平,并与糖尿病许多并发症密切相关。就血清糖化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检测方法及标准化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陶俊  周漫  李艳 《安徽医药》2021,25(3):482-48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其是否并发酮症酸中毒分为酮症酸中毒组(DKA组,47例)和糖尿病组(非DKA组,67例),并收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间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以及GA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GA水平(12.72±5.03)g/L显著高于非DKA组(9.25±3.09)g/L和对照组(5.25±1.11)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KA组HbA1c、空腹血糖、ALP、尿素、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DKA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A组总蛋白、白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KA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A与HbA1c、空腹血糖、ALP、尿素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总蛋白、白蛋白、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DKA病人血清GA水平显著增高,监测血清GA水平可用于预测DKA的发生.DKA病人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增高,ALP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伴有肝功能受损;尿素、尿酸水平升高,提示可能伴有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张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18-119
目的:观察果糖胺(FTS)在糖尿病用药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T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论果糖胺(FTS)是一个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