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丘亮辉 《工程研究》2009,1(1):97-98
为了推进工程哲学在我国的深化与普及,以学术专著《工程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的出版为契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组建《工程哲学》讲师团,赴部分企业、高校宣讲《工程哲学》,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殷瑞钰 《工程研究》2009,1(1):75-82
工程演化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工程哲学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都提出了研究工程演化论的要求。文中分析了“演化”、“演化论”、“工程”和“工程演化论”这几个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指出工程演化论研究中应包括“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两大方面的内容,前者包括对工程演化的过程、路径、方向、动力、机制、约束条件等问题的研究,后者的重点是研究具体行业领域中工程的演化问题,文章最后阐述了研究工程演化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17-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第六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推动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工程哲学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深入对话,探讨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来自我国工程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围绕“工程与哲学”、“工程、社会与文化”、“大科学与大工程”、“工程伦理”、“工程评估”、“工程教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4.
《工程研究》2013,(4):461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创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开设"工程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工程评论"、"工程哲学"、"工程教育"、"工程社会学"、"工程史"、"学术动态"等栏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笔谈、书评,并将利用少量篇幅发布有关工程研究的学术信息。欢迎学术界同仁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5.
医药工程是指人类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界、制造人工自然物的活动过程及其物质成果。医药工程哲学是工程哲学研究视野向医药工程领域拓展的产物,可以为化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开启智慧之门。医药工程哲学研究框架除总论部分外,其分论部分包括医药建筑工程、医疗药物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疗人体工程四个实践层面的哲学问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经过与西医药几百年的纠结磨合,依然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医药发展走向新时代之际,中医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应该与哲学、工程哲学研究者携手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工程哲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创建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工程哲学。中医药工程哲学理应成为医药工程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王楠  梁军 《工程研究》2009,1(4):391-392
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第四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年会在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伦理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王礼恒院士、汪应洛院士、张寿荣院士,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工程研究》2013,(4):462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简称《工程研究》)(邮发代号80-941)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并由北京中科工研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工研公司)全权运营的期刊,是我国"跨学科工程研究"领域的第一份理论性、综合性杂志。《工程研究》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定价:RMB 38.00元,全年定价:RMB 152.00元。需补订2014年之前各期的,按每期RMB 22.00元计。  相似文献   

8.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开设工程前沿、工程战略、工程创新、工程管理、工程评论、工程哲学、工程史、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1月12-13日,以"工程知识论和工程创新"为主题的"第30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与第九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的20余位院士以及来自高校、产业界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傅志寰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胡文瑞院士、中国自然  相似文献   

10.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办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开设工程前沿、工程战略、工程创新、工程评论、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哲学、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七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于2015年5月18—19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南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会议主题为"工程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推动工程方法论的深入发展,探讨中国工程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十余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2.
宋毅  桑宇 《工程研究》2014,(4):412-415
分析了储层改造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储层改造实践过程中应树立的物质观、系统观、社会观、生态观和伦理观,以及储层改造实践的方法论.储层改造并不能创造资源,也不能改变资源丰度.储层改造的工程实践必须立足于油气藏自身的地质特征,结合储层室内评价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储层改造工程师在储层改造的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当践行职业伦理,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工程研究》2014,(1):107-109
正2013年12月26日,《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研究》)第一届编委会第五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召开,就编辑部2013年度工作情况及2014年度的工作安排、编委会五年来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出席本次会议的编委会委员有(按姓氏笔画顺序)王大洲、王中宇、王佩琼、邓寿鹏、石耀林、李平、李伯聪、李洪钟、李增喜、杜澄、罗铁坚、殷瑞钰、徐锭明、秦毅、顾基发、高随祥、傅志寰、  相似文献   

14.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简称《工程研究》)杂志(邮发代号80-941)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并由北京中科工研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工程方法论研究一直是工程哲学和方法论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本文考察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本体论和工程方法论的关系,分析和阐述了工程方法论的性质、特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指出,工程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工程方法,工程方法论是以具体工程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二阶性"和"多视野"的理论研究,工程方法论有不同的层次,应该特别注意研究行业性、类型性的工程方法论问题。本文还简要分析了经验、科学、技术和工程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正荣 《工程研究》2009,1(4):362-367
工程哲学所研究和考察的对象是整个工程领域,是关于重大工程问题和工程共同规律或一般规律的哲学思考。本文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中国工程哲学研究面向实践的发展进路及应当具备的主要特征,即实践性、开放性、前瞻性及广泛性,提出了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历史使命,进而探讨了实现上述特征及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9月19日-2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第八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太湖书院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工程界、企业界、哲学界和管理界等相关领域的领导与专家,整体、系统、全面地对工程方法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交流,主要研究了各类工程方法的共性特征和应该遵循的原则、规律,强化了我国工程界的工程方法论意识,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富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目前主要呈现出自然辩证法原理和科学技术哲学两大学科分支,后者又蕴涵工程哲学学科等分支领域。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扩展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自然辩证法不同于国外的学科特色。国内外工程哲学都由工程界和哲学界共同推动发展且具有相似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工程哲学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明显区别于技术哲学且具有鲜明体系化理论。工程哲学对于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开拓性意义。相对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等,工程哲学作为自然辩证法学科分支更加全面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原理,广泛拓展了自然辩证法实践,凸显了自然辩证法“两科联盟”特征,充分呈现了自然辩证法学科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丘亮辉 《工程研究》2009,1(1):98-98
为了推进工程哲学的研究和普及,“工程哲学网”(www.gczx.org)已于2009年2月28日正式开通。该网站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建立并管理,主要内容有:工程哲学委员会组织机构介绍、工程哲学论文及研究进展、工程哲学新闻动态及照片、工程哲学应用及案例、工程哲学会议及培训信息等。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集成、工程建构、工程运行和工程管理的视角,结合钢铁冶金工程讨论了工程知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钢铁冶金过程是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诸多知识范畴的集成,包括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了钢铁材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钢铁冶金工程流程运行的主要特征,解析了钢铁冶金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冶金工程知识的结构,揭示了冶金工程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协同性、整体性、集成性等特征;论述了钢铁冶金工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技术进步对冶金工程知识创新的推动作用;讨论了"界面技术"对冶金制造流程协同–集成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对钢铁冶金工程智能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工程哲学的视野下,探讨了宏观动态冶金学和钢铁冶金工程知识面向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