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在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中,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该文以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遗产活化的视角下分别从园区遗产价值、建筑本体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及外部空间活化四个方面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科学重构空间秩序、合理确定功能业态、有效升级建筑形象、全面激活场地活力等工业建筑改造启示,以期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郭子璇 《城市建筑》2023,(16):194-19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的许多工厂被废弃,造成旧工业厂房的闲置,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一处遗存家园。文章通过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分析现存待改造的厂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场地、功能和空间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工业厂房的改造策略,包括场地场所精神的唤醒、内部功能置换和重构内外的空间序列,以期重新唤醒厂房昔日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城市工业废弃地背景、现状和概念进行了解,学习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的优秀案例,对其设计理念和手法进行归纳,来达到对城市工业废弃地场地空间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剑  陈跃中  王斌 《风景园林》2020,27(7):73-78
首钢园区内关于景观设计的地块位于首钢北部园区冬奥广场片区的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包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入口广场、星巴克咖啡厅、北七筒办公区。在冬奥会组委会入驻的背景下,通过对工业遗迹的重新挖掘,设计与建筑新功能相适应的交通组织,实现活动承载与氛围营造,使场地重新焕发活力;将原有的工业元素进行重构与塑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首钢的历史信息,通过注入新的事件、场景、元素、映像重构场地记忆。  相似文献   

5.
丁旭 《城市规划》2006,30(7):89-92
《礼记》有所谓“礼止乱如渠止泛”,对“秩序”(礼)的偏好人类与生俱来。规划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赋予场地一种秩序的过程.引导场地建设由无序变为有序,场地的秩序有两种:非形态性(非形)的与形态性(具形)的。前者关注场地产业发展方向、规模、性质等宏观战略层面的内容;后者则强调场地的形态结构、功能布局、交通秩序、景观与建筑空间秩序等微观技术层面的内容。非形秩序决定.规范着具形秩序的产生与发展.具形秩序应当体现非形秩序的内容与要求。那么秩序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751时尚设计广场和惠通时代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数据,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利用数据的空间化和图示化对后工业景观重构价值的公众感知进行研究,从六个感知维度探索公众感知因素与不同的后工业场地改造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遗存保留程度在影响公众感知中占主导地位,新增添的景观元素决定公众对改造场地的氛围的感知倾向;绿色植物的丰富与景观水质的提升是改变公众对后工业景观生态方面负面感知的关键因素;与工业遗存相结合的互动性、参与性设施的设计影响公众深层次的体验感知。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议,以期从公众视角为工业遗存的保护和改造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7.
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规划师》2006,22(9):73-75
历史街区中的"秩序"是指历史街区空间的韵律、规则、逻辑关系.历史街区的"意义"是其包含的思想与文化,是映射于大众心理的生活环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历史街区中"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可分为三类:意义重构--秩序未变,意义重新解读;秩序重构--意义未变,空间秩序重新组织;秩序与意义的双重重构.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3,(8):52-54
近年来,废旧工业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园的项目较多,且形式多样。通过对良渚玉文化产业园的改造设计,提出保留原有工业建筑的痕迹,打破原有厂区规划的建筑秩序、重构建筑的外立面,以新的形式适应新内容的设计思路,探索此类项目的设计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9.
杜厦 《城市建筑》2014,(12):25-25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在现有煤矿总体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影响着场地竖向设计、场内道路设计及管网综合设计等。本文研究了芦村一号煤矿浅谈总平面布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