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检测,对比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活检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病例中,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符合114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114/120),6例误诊。结论在肝脏肿瘤中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且为无创,可清晰显示不同疾病类型的影像,为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祺 《安徽医药》2016,20(4):727-728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结合超声造影剂SonoVue(简称:CEUS新技术)对肝脏局灶性小病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行CEUS新技术检查的112例(143枚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US新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CEUS新技术检出肝脏局灶性小病灶恶性肿瘤患者41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0.4%(41/51);检出肝脏局灶性小病灶良性肿瘤患者48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8.7%(48/61)。CEUS新技术检出肝脏局灶性小病灶恶性病灶67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0.5%(67/74);检出肝脏局灶性小病灶良性病灶58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4.1%(58/69)。CEUS新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灶恶性肿瘤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 %、82.8%。CEUS新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灶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9%、89.2%。结论 CEUS结合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能提高肝脏局灶性小病灶病变的检出率,对鉴别肝脏局灶性小病灶良恶性肿瘤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内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认知。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病例6例,其中肝内脂肪瘤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全部病例作CT平扫及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2例肝内脂肪瘤均位于肝右叶;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2例肝内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均匀,CT值-56~-103HU,边界清楚,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病灶区无明显强化;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脂肪成分及软组织成分;CT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密度区域无强化,非脂肪密度区域强化明显。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均开展MSCT检查,统计原发性肝癌、FNH检出情况,并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分析MS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MSCT鉴别诊断与肝穿刺活检的一致性。结果 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肝穿刺活检证实41例为原发性肝癌,42例为FNH;经MSCT检出原发性肝癌40例,FNH 43例,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7.56%;MS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的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97.62%、准确度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50%、阴性预测值为95.35%;Kappa检验显示,MSCT鉴别诊断与肝穿刺活检的Kappa值为0.928,一致性极高。结论 MSCT检测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便于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44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诊断与MRI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手术病理检出病灶共82个,CT检出75个病灶,检出率为91.5%(75/82),漏诊率为8.5%(6/82);75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73个,符合率为97.3%(73/75),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1个,符合率为94.7%(71/75)。MRI检出80个病灶,检出率为97.6%(80/82),漏诊率为2.4%(2/82),80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80个,符合率为100.0%(80/80),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8个,符合率为97.5%(78/80)。结论 CT与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痛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 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g%;b=500时,以1.65×10-3 mm2/s为阈值,分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力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g%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 mm2/s.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 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利用造影剂到达动脉和门静脉的时差,使肿瘤病变区和正常肝脏之间产生对比,形成图像.螺旋CT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全肝的扫描,由于不同肝脏肿瘤形成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原发性肝肿瘤、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螺旋CT已经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肝脏肿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图像与肝实性病变之间的联系,分析彩超对肝脏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肝脏实性病变的患者80例,对他们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仔细观察二维超声图像以及血流特征,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记录结果并与MR、增强CT或病理结果对比,以验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评价彩超对肝脏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结节诊断正确率为88.2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正确率100%;肝血管瘤诊断正确率为94.73%;原发性肝癌诊断正确率为95.23%。结论彩超对于肝脏实性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适于临床上推广和普及,可以作为肝实质性病变检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接受CT和MRI检查。分析CT和MRI的检查结果,并检验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对于颅内血肿、颅骨骨折,CT检查的符合率高于MRI检查(P<0.05);额叶、颞叶、额颞叶及顶枕叶损伤检出率CT均低于MRI(P<0.05);CT与MRI检查诊断颅脑损伤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2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CT检查与MRI检查各有优势,二者可以结合运用从而有效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诊断的136例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与螺旋CT检查,而136例颅内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观察MRI与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疾病确诊率以及术后病理性质与分布情况。结果 CT诊断符合率73.52%(100/136),检出率88.23%(120/136);MRI诊断符合率100%(136/136),检出率100%(136/136),MRI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检出率显著优于CT诊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疾病确诊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分布率最高为松果体瘤22.05%,髓母细胞瘤与混合性胶质母细胞瘤分布最低分别为0.00、0.00,幕下分布率最高为髓母细胞瘤34.55%,毛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与松果体瘤分布最低分别为1.47%、1.47%,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准确性较CT诊断高,该诊断方式具图像清晰、分辨率强的特点,对预后医治具重要意义,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The diagno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s often one of exclusion with initial suspicion based on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exclusion process are revised. Also, the numerous published attribution algorithms for evaluation of drug-related liver abnormalities are describ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with true patients from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Situations that complicate the diagnosis such as age, sex, concomitant use of other drugs,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metabolic pathways involved in activation or disposition of therapeutic drugs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s are described. Finally, developing approach to diagno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fferent of attribution algorithms, are evaluated and explained using a new method based in a Bayesian approach developed and published by the authors. The authors' vision of all these potential advances and their clinical utility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14.
肝纤维化的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fibrosis)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肝脏损伤,首先启动炎性细胞、kupffer细胞,导致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而引起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度沉积,并反映在外周血液中,是纤维生成(fibrogenesis)和降解(fibrolysis)动态失衡的结果。ECM由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和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等组成。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血清中某些标志物的检测应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拟就该问题作一综述。1透明质酸受体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是一种直链高分子…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研究及探讨原发性肝癌致肝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16例,分析出血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手术治疗组13例,其中单纯缝扎2例,1例术后1周发生再出血死亡,1例生存4个月;肝切除术9例,最短生存5个月,最长生存38个月;局部填塞1例生存6个月;缝扎加肝动脉结扎1例存活9个月。术后因再出血性休克并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腹动脉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止血3例。生存期分别为6、9、10个月。结论:诊断性腹穿阳性率为100%,对肝癌导致肝破裂出血的诊断意义重大。手术和介入治疗可创造抢救成功机会,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对慢性肝病的进展、预后和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近20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及其数学模型、影像学检查、血清分子生物学新检测技术等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超声波肝脏弹性检测方法的优化可能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脂肪肝CT诊断的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通过确诊的5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CT检查。通过测量患者肝脏CT值,观察并分析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共50例患者,其中轻度脂肪肝20例,其肝脏的CT值为33~58HU,平均为47HU,肝血管湮没者17例;中度脂肪肝患者16例,肝脏CT值19~37HU,平均值为30HU,肝血管反转显示患者11例;14例患者为重度脂肪肝,肝脏CT值3~25HU,平均为8HU,肝血管出现明显反转显示。21例病例为不典型的脂肪肝,其中有肝岛5例6个灶,9例表现为不均匀脂肪肝,8例为局限性脂肪肝。结论 CT是脂肪肝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no Vue超声造影剂对25例肝占位患者共2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并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其超声造影的灌注模式各有其特点.超声造影前后的诊断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