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7):2353-2355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ADR上报和效果评价标准,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ADR监测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2011-2014年ADR上报例数依次为63、95、136、206例,新的/严重的ADR上报例数依次为2、5、15、30例,临床科室上报例数依次为15、39、87、164例,均显著增加。无效报表例数和ADR病历无记录/记录不详实例数都显著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程振田  周芸  袁祥祥  单丽妮 《药学研究》2021,40(10):694-697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在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我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2017-2020年的ADR报告数量和类型,评价自2019年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后监测效果的变化。结果 运用 PDCA 循环进行干预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新/严数量及病程记录率均有所提高。结论 PDCA 循环的干预,明显提高我院 ADR 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8):4027-4029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评价管理实施1年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通过完善ADR监测的管理制度、将ADR监测纳入临床药师考核体系、建立ADR网络上报平台、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传递ADR信息及加强重点药品品种的ADR监测,2013年我院ADR上报数量增加了18.37%,其中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比例明显升高(由22.28%增至38.42%);ADR上报来源方面,病区ADR上报率明显增加(由8.16%增至43.84%);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比均明显下降(分别由54.52%、23.03%下降至43.84%、13.30%);ADR临床表现方面,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比例也显著下降(由53.64%下降至39.41%)。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ADR监测工作的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管理办法,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5年ADR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我院安全、合理用药。结果:我院5年上报ADR数量为1363例,其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2011年)有效例数仅为47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2-2015年ADR有效例数分别为171、286、417、442例,报告总例数逐年升高;2011-2015年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为0(占0.00%)、58(占33.92%)、142(占49.65%)、118(占28.30%)、172(占38.91%)例;有效报表的比例从2011年的82.46%上升到2015年100.00%;对比实施管理前我院ADR报告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以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为主,占57.45%;2011-2015年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ADR累及系统以红细胞异常为主,占68.67%。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34-136
目的探讨实施行政干预措施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为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ADR监测报告机制和工作程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实施行政干预措施前(2012年)、后(2013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汇总分析报告。结果通过实施行政干预措施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上升,ADR报告率增加了104%,ADR监测报告由药学人员转变到临床医师和护士为主体。结论实施行政干预措施对做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基于PDCA循环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教学及其在改善ADR报告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ADR报告工作的特点,应用PDCA循环,进行现状分析、提出计划、实施干预并评价效果。在干预措施中,采用以案例为基础和以问题为导向的ADR教学方案。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某病区住院患者ADR报表的回顾性调查,对进行干预前后的病区ADR上报情况进行数量统计与质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期间列入分析评价的有效ADR报表为42份。干预前共上报ADR报表2份(占PDCA循环管理期间报告数量的4.76%),均为医师上报的一般的ADR,优秀报告0份,关联性评价一致率为0。进行干预后共上报ADR报表40份(95.24%),较前增加38份(90.50%),药师/药学生上报例数占同期总上报ADR例数的90.00%,包括严重ADR报告4份,优秀报告率为75.00%,关联性评价一致率62.50%。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ADR教学,可提升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建立医护药共同支撑的药物警戒体系,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娟  李旭  王平  曾明辉 《中国药房》2015,(8):1088-1091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DCA循环及质量管理工具,如调查表、甘特图、鱼骨图等,分析我院2013年ADR监测与报告情况,寻找ADR上报数量少的原因,探索对策、予以实施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发现了我院ADR监测与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ADR上报认识不足、考核未到病区、奖惩未明确,并据此制定了改进措施:加强与医护沟通、举办培训讲座、将指标分配到病区、落实ADR上报责任人、每季度公布ADR上报数量、落实奖惩制度。经过持续质量改进,2014年1-6月与2013年相比,我院ADR报告在数量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质量上也有所改进。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能明显提升我院ADR上报数量和质量,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得以持续改进;在此过程中提高药学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也为PDCA循环在医院药学全方位质量管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梁华  李莉  高羽  李根 《中南药学》2016,(4):432-43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不积极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ADR上报数量,达到每年100例的上报要求。方法成立ADR品管圈,设计ADR上报不积极的原因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持续改进。结果 2014年1-8月ADR上报数每月均达到10例以上。结论应用PDCA循环提高ADR上报的持续改进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作用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与上报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2016年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4年临床药师干预ADR上报为时间界限,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ADR报告总数,新的、严重的 ADR报告数与比例,新的ADR判定错误比例;以及ADR上报来源变化。结果:干预后,ADR报告数,严重ADR报告数及其比例,以及新的ADR的报告数及其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新的ADR判定错误比例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药师上报ADR比例较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ADR 监测报告,使我院ADR监测报告数量及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陆建平  王惠霞 《江苏医药》2012,38(17):2095-2096
自《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在医院ADR监测小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