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颈椎疾患减压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脊髓受压的颈椎疾患患者4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MP治疗组,22例,手术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术后1h开始静脉应用MP(80mg/d),每天2次,连续使用3d。B组:对照组,20例,施行同样减压术未使用MP。以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标准进行前后对比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至少6个月,并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7±3.1)分和(6.1±2.4)分,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JOA评分分别为(10.9±3.3)分和(8.7±2.3)分,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系统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伴有脊髓受压的颈椎疾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62例CSM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2组.MP治疗组:32例,根据患者体重,术中脊髓减压前15 min以MP 1 500 mg或2 000 mg冲击,15 min内滴完, 45 min后继以2 000 mg MP维持用药23 h;对照组:30例,术中脊髓减压前15 min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点滴,术后20%甘露醇250 mL 地塞米松5 mg静脉点滴,Bbd×3 d.术后3 d、7 d、1个月和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7.93±9.45)%、(48.77±8.86)%(P<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74.25±7.56)%、(60.85±9.66)%(P<0.05),术后6个月分别为(83.26±9.54)%、(70.67±8.99)%(P<0.05).术后MP组2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经治疗痊愈;对照组有5例出现反跳现象.结论:围手术期应用MP对于CSM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深层肌肉刺激康复训练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立医院脊柱外科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101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51例给予联合深层肌肉刺激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脊髓神经功能、腰部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19±0.79)分低于对照组(3.58±1.01)分,观察组术后4周VAS评分(1.05±0.36)分低于对照组(2.20±0.59)分,观察组术后8周VAS评分(0.37±0.05)分低于对照组(0.86±0.13)分;观察组术后4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29.88±4.73)分低于对照组(32.54±4.05)分,术后8周ODI评分(21.78±4.44)分低于对照组(26.95±5.10)分;观察组术后4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24.66±2.58)分高于对照组(21.37±2.14)分,术后8周JOA(27.05±1.40)分高于对照组(24.18±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对颈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院收治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丹参组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8±2.6)分,术后2周JOA评分平均为(13.7±2.4)分,改善率为(61.5±2.9)%.对照组术前JOA评分平均为(9.1±2.2)分,术后2周JOA评分平均为(13.4±2.3)分,改善率为(60.5 ±2.2)%.丹参组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有效促进术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52-5654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给予减压融合内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滑脱程度。研究组手术后的JOA评分为20.53±3.27分,而对照组手术后的JOA评分为21.21±4.51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的优良率为80.00%,与对照组的为79.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滑脱程度分别为2.46±1.13、2.32±1.08和12.54±4.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1.56、3.96±1.67和16.57±6.0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疗效确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MP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MP组于脊髓减压前30 min给予MP 20 mg/kg体重快速静滴;对照组仅行前路减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2周、6个月分别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MP组在术后1 d、2周和6个月时的脊髓功能康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MP能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术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椎板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术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于叙事理念的心理干预联合深层肌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后患者情绪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0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两组均给予基于叙事理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深层肌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疼痛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11.21±2.11)分、(11.56±2.43)分,均低于对照组(16.42±2.41)分、(17.17±2.67)分(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64±0.86)分、(1.98±0.54)分,均低于对照组(4.43±0.93)分、(3.02±0.64)分(P<0.05);观察组术后2、4、8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分别为(21.64±2.46)分、(24.98±2.44)分、(26.58±1.54)分,均高于对照组(20.43±2.33)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40例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日本的(JOA)29分法对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4年,平均3年。术前(JOA)评分14.2分,术后(JOA)评分26.5分,改善率平均86.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对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择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选用改良TESSYS技术,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5.87±9.22)min、术中出血量(24.38±6.31)mL、切口长度(1.44±0.61)cm、住院时间(3.36±1.71)d均优于对照组(82.67±12.12)min、(86.71±12.41)mL、(6.37±2.51)cm、(9.73±3.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较对照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降低术后腰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是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与脑卒中患者排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和脑卒中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脊髓损伤患者和4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1周的排尿日记记录、残余尿量测定。结果脊髓损伤组尿失禁次数平均每天11次,尿失禁量平均(180.6±21.4) ml,残余尿量平均(257±86.5) ml;脑卒中组尿失禁次数平均每天16次,尿失禁量平均(298.8±34.6) ml,残余尿量平均(28.5±18.5) ml。两组比较,尿失禁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尿量及残余尿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检查,脊髓损伤组12%出现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脑卒中组未发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结论脊髓损伤和脑卒中患者排尿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保护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戏式训练对脑瘫儿童家庭环境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脑瘫患儿8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医院内正规强化康复,观察组患儿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家庭环境评定量表(HOME)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OM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BSID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SID的智力发育指数(MDI)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游戏式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脑瘫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康复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减重训练(PBWS)对提高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20例,整个康复过程均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PBWS;C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PBWS。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但B组与A组、C组相比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PBWS可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抗醛固酮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130例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常规治疗+螺内酯)61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69例,在入选时,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螺内酯组增加(P<0.05),LVEF也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比(e/a)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收缩功能,但未改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24日收治的76例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8例,短节段固定融合术)与对照组(3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Cobb角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腰痛症状改善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2年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进展,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项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PEEK棒半刚性固定与钛棒刚性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创伤程度。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接受PEEK棒半刚性固定的PEEK组45例、接受钛棒刚性固定的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创伤指标[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皮质醇(COR)]、影像学测量指标、功能评分。结果PEEK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 d时,2组患者的血清MYO、LDH、COR含量均明显升高,且PEEK组的血清MYO、LDH、CO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PEEK组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明显高于对照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EK棒半刚性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减小创伤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且解剖固定效果与钛棒刚性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康复A组和康复B组,每组25例。康复A组行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康复B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于康复前,康复4周、8周、12周行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康复8周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P<0.05),康复A组在康复8周及12周时Harris评分较康复B组改善更明显(P<0.05)。康复12周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于康复4周、8周、12周时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12周时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结论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盆底锻炼,即Kegel训练;B组联合雌激素局部治疗;C组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52,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1个月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A、B两组比较,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盆底锻炼、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