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如果混凝土浇筑仓最高温度较低,将使早龄期混凝士力学性能发展较慢,对混凝土的早期抗裂不利.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特高拱坝低温季节浇筑仓实测温度,首先获得浇筑仓最高温度低于合适最高温度的概率,然后假设典型龄期的温度和温度变化率小于典型龄期的容许温度和容许温度变化率的概率与浇筑仓最高温度低于合适最高温度的概率相同,采用概率法拟定了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双控指标,即混凝土浇筑仓达到最高温度前典型龄期对应的容许温度和容许温度变化率,以预警和控制混凝土浇筑仓出现最高温度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块尺寸大,基础约束区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较低,温控要求严,左岸非溢流12~18号坝段及左厂坝1~5号坝段面临1998年高温季节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的问题。研究解决高温季节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讨论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过程中温度回升、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等。  相似文献   

3.
RCC施工期温度应力分析及施工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跃之 《人民长江》1998,29(9):24-26
根据一个实际工程拟定的RCC施工方案,对RCC在施工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5 ̄8月炎热季节浇筑RCC,其绝热温升与入仓温度之和远较气温为低,出现热流倒灌现象。浇筑层的温度因而可升高约4℃,导致RCC的最高温度难以控制在允许最高温度之内,所以在这期间不宜浇筑混凝土。如果非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季节浇筑混凝土不可,则应考虑到热流倒灌而将入仓温度相应降低。此外,在高温季节亦不应安排间歇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混凝土浇筑仓最高温度,提出了温度双控指标,即选取混凝土浇筑仓达到最高温度前的典型龄期,拟定该龄期下容许温度和容许温度变化率。假设该龄期下的实测温度和实测温度变化率为随机变量,且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小概率法,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特高拱坝高温季节浇筑仓实测温度,拟定了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双控指标。实践表明,温度双控指标可以取到动态预警作用,可以使工程单位对最高温度的控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邕宁闸坝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以该工程12#溢流闸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混凝土在3种施工方案下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表明:低温季节采用方案1进行施工时,施工过程中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高温季节采用方案2进行施工时,施工过程中最高温度与最大温度应力值均不满足规范要求;高温季节采用方案3进行施工时,施工过程中最高温度与最大应力值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低温季节浇筑时采用自然入仓的浇筑方式;高温季节浇筑时,应控制底板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14 ℃,闸墩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16 ℃,同时采取通水冷却措施。计算结果可为邕宁闸坝及类似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介绍桥巩水电站混凝土施工中采取的温度控制措施: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石料场堆高成品骨料高度,确保从料仓底部取料、冷水拌和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厢全部加活动遮阳盖,提高运输速度以减少温度倒灌,在混凝土浇筑仓内采用移动式喷雾枪喷雾以形成仓内小环境降温2~3℃,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施工混凝土。实践结果表明,区域最高温度出现在5~8月的桥巩水电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条件下自然温度浇筑通水冷却的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魏德文 《中华建设》2011,(7):166-167
美国《炎热气候下混凝土施工》(ACI305R)标准中,对炎热气候下混凝土施工定义为:高温(即气温高于24℃),低相对湿度,干燥,强烈日照以及大风等综合条件作用下,加速了混凝土的水分损失,使得混凝土干燥和凝结过快,导致混凝土出现强度降低,收缩,开裂,压光困难等问题,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状况下的施工。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过2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利用冬春低温季节采用通仓薄层浇筑法进行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坝在施工期的温度及应力观测情况。由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这里仅获得关于块体升高速度为6~7m/月的施工经验。低入仓温度,高掺粉煤灰(50%)与薄层(h=1m)浇筑相结合,使基础约束范围内的内部混凝土最高温升值控制在30℃以下。碾压混凝土温升与温降过程均很缓慢,块体内温度较均匀,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徐变性能,改善坝体混凝土温度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观音岩水电站夏季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不同气候条件对碾压混凝土温控的影响,探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首先,采用解析法研究机口到入仓过程低温和高温时段温度回升情况;然后通过精细化的仿真计算,模拟碾压施工的过程,考虑日气温变化,研究入仓到浇筑过程气候差异对混凝土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浇筑温度下,浇筑过程的日气温变化对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的影响仅有0.4℃,而运输过程高温和低温时段混凝土温度回升值可相差6℃。因此高温季节重点是通过优化控制运输环节辅以改善仓面小气候等措施,混凝土温度回升最大可以改善6℃左右,最高温度最多能降低2~3℃。  相似文献   

10.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温季节施工的温度应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龙滩大坝施工及气候特点,对高温、次高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入仓温度、浇筑温度及各种措施的温控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坝温度和应力的变化过程及规律,提出了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浇筑相应的温控措施,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裂缝主要通过坝体温度控制、施工措施和结构优化来防止。结合实际工程典型溢流坝段,根据边值条件和坝体各分区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通过稳定温度场、基础温差、层间温差和内外温差的计算,确定了坝体温度控制标准;以温控标准为依据,采用有限元法对表面保温、浇筑温度、水管冷却、纵缝设计、开浇时间、升程高度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优化了温控措施。分析表明,温控措施能满足混凝土连续上升浇筑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要求,为大坝混凝土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滩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控防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拟定的施工进度安排,进行了该坝施工期和运行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计算,揭示了夏季不同浅筑温度时,坝体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对拟定的长间歇层面汛期坝面过水和长间歇,进行了大坝应力场的仿真计算,分析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另外,研究了夏季混凝土浇筑升程内埋设冷却水管的温度削峰效果,同时也对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采用水管冷却的降温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严寒地区极端气候环境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不利的问题,以兼顾安全可靠和保障施工进度、控制成本为原则,运用经过二次开发的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多个温控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温控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最高温度达到42.3℃,采取水管冷却措施后,最高温度仍达到35.6℃,均超过了设计拟定的最高温度控制要求;选用较低的浇筑温度但不考虑水管冷却时,最高温度为33.8℃,仍不能满足要求。综合考虑浇筑温度和通水冷却后,混凝土最高温度分别为29.5℃和31.5℃,可满足温度控制要求。因此,建议坝体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不超过16℃并需通水冷却,施工中应采用2 cm厚保温被对仓面临时保温,越冬层顶面应覆盖至少14 cm厚保温被,坝体应采用10 cm厚XPS挤塑板永久保温。研究成果对严寒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坝温控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水闸属于薄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实践表明,若不采取温控措施,尤其是低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水闸结构在浇筑初期极易出现表面裂缝,后期易扩展为贯穿性裂缝.弄清各温控措施对水闸温度场、应力场及开裂风险的影响,是制定水闸温控指标和防裂措施的前提.以某在建的低温季节浇筑水闸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在低温季节浇筑施工...  相似文献   

15.
三峡三期工程主坝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峡右岸三期工程施工中,为了有效控制坝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采取了高温季节使用预冷混凝土浇筑、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及浇筑温度、对混凝土内部人工通水进行初冷、中冷和后冷等措施。三峡三期工程大坝混凝土内部温度没有出现超标现象,混凝土温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模拟了水电站厂房混凝土施工过程,即考虑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随龄期的变化,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进行了温度场和热应力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若对低温季节浇筑的部位,采取自然入仓浇筑方式,高温季节浇筑的部位,采取控制浇筑温度和采用天然河水冷却的措施,最高温度和最大热应力均可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有关厂房坝段的设计、施工和温度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由其内外的温差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故在施工阶段控制温差和温度变化是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措施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严格控制浇筑温度;加强中期和初期通水;表面养护和保温等。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温度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某挡潮闸枢纽工程中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时的温度控制问题,避免因混凝土干缩、自体积变形、外部约束和温度效应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开裂,取闸室底板和中墩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对闸墩采取不同的温控措施,进行闸墩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仿真分析,研究闸墩冷却水管布置方案的温控效果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为现场科学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仿真结果表明:通水冷却效果良好,闸墩均未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初期采取降低入仓温度和通水冷却等降温措施来减小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最大温升,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温降阶段的降温幅度;控制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及温降速率是大体积混凝土闸墩温控防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化子闸泵站工程为例,考虑冷却水温度、通水流量、水管间距、混凝土浇筑温度、保温层厚度以及后浇带宽度等因素,利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泵站施工期的混凝土温度与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变水管间距对混凝土冷却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设置后浇带对温度应力有较大的释放;水管通水水温、混凝土浇筑温度与产生的拉应力呈现线性增长。水管通水流量超过一定值时泵站冷却效果不佳。保温措施能有效避免低温季节浇筑早期产生的表面裂缝。同时,选取优化温控方案对化子闸泵站施工期温度、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温控措施优选合理,泵站内外温差、早期表面拉应力及后期内部拉应力均处于安全可靠范围,可为泵站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