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肢蹄病是山羊多发疾病,不仅影响放牧采食,且经常由于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合理转为顽固性或慢性病,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分析导致山羊跛行的弓形腿病、关节病和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与防控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羊腐蹄病又叫传染性蹄皮炎、蹄间腐烂、趾间腐烂、坏死杆菌病.最常见由坏死杆菌等病菌所引起,是山羊养殖中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在夏季最高.本文介绍了山羊腐蹄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西某乡镇供销社饲养隆林山羊450只,1999年冬季全群发生以奇痒、皮肤脱毛、结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亡64只.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山羊疥螨病,用伊维菌素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羊蠕形螨病是贵州山羊常见的外寄生虫病,因山羊蠕形螨虫寄生于皮下的毛囊和皮脂腺内,造成山羊生长缓慢、皮张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山羊蠕形螨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432只山羊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早期免疫学诊断,对诊断阳性病例(53只)使用皮复康缓释注射剂+伊维菌素擦剂联合用药治疗,用药结束后150 d进行免疫学检查,全部表现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口唇部,感染为主。山羊口疮病传染性比较高,传染速度快,致死率比较高,严重危害山羊的生命健康。因此,喂养山羊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对山羊口疮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其传染率和伤害度。山羊口疮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重视疫区管理、加大饲养管理力度等等。山羊口疮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中药治疗、注射治疗以及皮肤治疗。  相似文献   

6.
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俗称羊口疮,致病病因是由于脓疱病毒所致,对山羊的危害性比较大,也是一种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主要特征是羊口唇部等皮肤和口腔黏膜长出脓疱、丘疹以及羊口腔溃烂形成厚痂。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染病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山羊最主要的病变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阐述了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发病病因、分析了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病理以及提出解决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几项措施,希望对未来的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肤癣菌病是犬猫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且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病情顽固、易复发。若人们与患皮肤癣菌病的犬猫亲密接触,很容易被传染动物源性皮肤癣菌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提高对该病的防治,现对犬猫皮肤癣菌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介绍,以供养宠者和兽医参考。  相似文献   

8.
舍饲山羊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舍饲山羊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综述了舍饲山羊生产中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山羊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提升山西省沁水县养羊产业化水平,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做好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山羊绦虫病是常见的羊寄生虫病之一。本文分析了山羊绦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及病变,阐述了诊断和预防治疗的技术要点。1病原及流行特点山羊绦虫病是不同类型绦虫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的常见寄生虫病,危害较大。病原是绦虫,相关人员对寄生在山羊的小肠内的绦虫做了深入研究,发现这类绦虫有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3个属,有的单独感染致病,  相似文献   

10.
山羊口疮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所以山羊口疮病的治疗及预防问题引起了广大牧民及兽医高度关注。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山羊口疮病临床症状和病因分析、山羊口疮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2大部分,帮助提高牧民养殖山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犬皮肤病是犬临床常见病之一,该病是临床症状相近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因此造成对该病诊断的困难。诊断该病的难点在于辨明病因和皮肤损害类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这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对该病的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生物学技术,从流行病学、临床诊断、血相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微生物检验及感染途径等方面,对陕西省舍饲布尔山羊良种肉羊罹患流行性淋巴管炎病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假性皮疽囊球菌(Cryptococcus farciminosus),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致病。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方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刺参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腐皮综合征”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制约刺参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病症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该病的病原病理和发病原因,归纳总结了该病常见的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并对刺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刺参养殖过程中“腐皮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山羊痘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例山羊痘病羊为试材,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对皮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痘疹及颌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肺脏和脾脏进行了宏观和显微观察。[结果]皮肤疽疹多呈灰白色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有的病例痘疹内出血,呈暗紫红色。胃黏膜上的痘疹均呈灰白色。在痘疹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结、肺脏和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均可捡出胞浆内包涵体。[结论]皮肤、肺脏和胃黏膜表面的痘疹和痘疹部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包涵体为山羊痘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为山羊痘临床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新疆某肉羊养殖场育肥羔羊羊群发病。通过对发病羊群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疫情为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并提出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山羊症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例山羊痘病羊为试材,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对皮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痘疹及颌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肺脏和脾脏进行了宏观和显微观察。[结果]皮肤痘疹多呈灰白色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有的病例痘疹内出血,呈暗紫红色。胃黏膜上的痘疹均呈灰白色。在痘疹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结、肺脏和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均可检出胞浆内包涵体。[结论]皮肤、肺脏和胃黏膜表面的痘疹和痘疹部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包涵体为山羊痘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为山羊痘临床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融合证据理论的动物疾病诊断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疾病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不确定性疾病的诊断,可能导致诊断错误.该文基于融合证据理论,提出一种不确定性动物疾病诊断模型,能够融合多种症兆进行诊断,可有效地降低误诊率.通过对系统的原型实现证明,该模型误诊率低,能够在疾病诊断专家系统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掌握杨梅根腐病早期症状是取得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效果的基础。在调查该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 采用断根和接致病菌等方法模拟其早期症状。发现单株早期症状主要是:盲芽增多, 叶色变淡, 非正常落叶增加, 部分枯梢, 老干上抽生细小新梢复又枯死。根系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部分细根和根瘤先枯死;多数树体的坡下侧根系先发病枯死。在诊断中还要区分枝叶病虫害和生理病害引起的症状。在群体(成片)发病的早期诊断中, 宜把成片的杨梅林看作是一棵大杨梅树 。单株发病死亡, 就是群体早期症状的开始。表2 参1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山羊板皮辐射灭菌工艺的技术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炭疽杆菌芽孢的辐照致死剂量为8KGY。根据不同菌种、株的辐射抗力测定结果,提出了在灭菌工艺中应用无毒指标菌的不同监测标准:短小杆菌“E601”的阴性培养率达到85%即可;蜡状杆菌“4001”则要求达95%;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8017”则要求不得检出。研究表明,辐照30KGY剂量的山羊板皮对品质无影响。试验还对山羊板皮出口标准包对剂量减弱情况进行了测量,提供了灭菌工艺中的剂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0.
羊病诊断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着重于知识处理,包括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两个核心环节,在羊病诊断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羊病诊断的知识获取方法和知识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