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06~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总体效应检验Z=2.00,P=0.05;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0.08,P>0.05;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46,P<0.05;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25,P<0.05。结论相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明显优于阴道助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分娩产妇2000例,其中采取阴道分娩产妇为1467例(观察组);采取剖宫产术产妇为533例(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产妇中有52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76%,观察组产妇中63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与自然阴道分娩相比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59)、阴道自然分娩组(n=117)及产钳分娩组(n=8);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Femiscan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产后盆底肌力.同期选择20例年龄相当的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妇女盆底肌力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产后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强,产钳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差,两组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及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后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分娩组产妇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产钳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肌力与选择性剖宫产分娩产妇相当;产钳分娩产妇盆底肌力最差,可能与其第二产程时间过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姚峰 《当代医学》2010,16(30):45-46
目的观察临产后实施剖宫产及计划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6月产科收治的临产产妇16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临产后实施剖宫产组72例,计划选择性剖宫产组88例。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临产后剖宫产组在孕产妇出现临产症状时,根据孕妇要求采用剖宫产。计划选择性剖宫产组采取阴道自然分娩,使分娩在计划时间内进行。观察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湿肺的发生情况。结果计划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者较多,出血量高于临产后剖宫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计划选择性剖宫产组明显高于临产后剖宫产组;新生儿湿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临产后剖宫产组。结论临床实践证明,临产后实施剖宫产优于计划性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与足月单胎妊娠的分娩方式相关的产妇产后发病率。方法:收集1995~1999年间M agee产科医院与婴儿数据库的资料。产妇按分娩方式被分为6个组:自然阴道分娩、手术阴道分娩、未试产的初次剖宫产、试产后的初次剖宫产、未试产的再次剖宫产和试产的再次剖宫产。校正人口统计学特点及共病率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分娩方式相关的发病率O R值及95%CI。选择自然阴道分娩组为参照组(O R1)。结果:32834例产妇中,27178例经阴道分娩(手术阴道分娩4908例,自然阴道分娩22270例),5656例经剖宫产分娩。自然阴道分娩组中有17…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足月产妇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及产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沈丘县人民医院足月行选择性剖宫产的86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阴道分娩的1 0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并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因害怕分娩疼痛选择性剖宫产的有67.7%,担心体型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11.4%,为选择生日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13.3%,担心盆底结构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7.6%。观察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多为害怕分娩疼痛,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需降低剖宫产率方可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吉林医学》2015,(9):1738-1739
目的:探究产妇行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产妇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日、3个月、6个月的盆底肌力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阴道分娩相比,行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但盆底功能可通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因此不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7,(5):597-599
目的探讨不同助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阶段式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通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产妇在生产后24 h的疼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妇产后24 h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自然分娩的产程。结果产后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产程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行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分娩方式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遂弢 《当代医学》2009,15(33):119-120
目的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常规护理,观察其心理状态以进一步探讨分娩方式与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产妇299例,其中自然分娩组152人,剖宫产组147人,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组的产妇比剖官产组有更好的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双胎妊娠新生儿及母体结局与计划分娩方式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设计:孕≥32周双胎妊娠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计划分娩方式(计划剖宫产或计划经阴道分娩)登记基线特征和母儿结局。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校正混杂因素采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研究期间(1999—2002年)共纳入164例孕≥32周的双胎妊娠。其中29例(17.7%)妇女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剩余的135例(82.3%)允许启动经阴道分娩。启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又有26例行急诊或紧急剖宫产娩出2个胎儿,另有2例是行剖宫产娩出第2个胎儿。1例产妇的第2个胎儿在计划经阴道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阴道分娩组(n=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30例)。分别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检测产妇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的变化,并对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分别为(5.01±0.61)cm、(5.11±0.77)cm、(3.81±0.22)cm、(1.92±0.26)cm,与阴道分娩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4分者占83.33%,阴道自然分娩组占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生理变化可以引起盆底组织的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损伤小,较阴道分娩对盆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出血时间及休克等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出血率为4%(4/100),出血量为(639.15±114.38)ml,未出现休克产妇,出血主要发生在产后0~2h内(75%,3/4),未出现晚期出血产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比例及出血量要明显多于阴道自然分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对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要注意手术操作,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钙剂和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初产妇400名,实验组:取剖宫产产妇100名,自然分娩产妇100名,分娩期间用(缩宫素、10%葡萄糖酸钙、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取剖宫产产妇100名,自然分娩产妇100名,分娩期间用(缩宫素),分别比较两组产时、产后2小时及产后24小时的累积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中行剖宫产的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累积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第三产程、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累积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经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钙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明显,值得在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时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阴道自然分娩后产妇的急性疼痛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34例)和自然分娩组(34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急性疼痛值,包括大便时疼痛、小便时疼痛、走路缓慢且活动有疼痛、单侧睡时疼痛、喂奶时疼痛。结果产后1d,自然分娩组产妇的单侧睡时疼痛值以及喂奶时疼痛值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d,自然分娩组患者各疼痛观察指标的疼痛值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自然分娩可缓解产后疼痛,对比剖宫产,可促进产妇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和胶原蛋白特异性代谢产物吡啶酚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产前检查、分娩并分娩后复查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尿吡啶酚的浓度。结果①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为15.9%(13/82),其中阴道分娩组为26.2%(11/42),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0%(2/40),阴道分娩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发生尿失禁、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是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③产后6~8周尿吡啶酚/肌酐值:阴道分娩组为(24.61±2.27)nmol/mmol,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2.11±3.55)nmol/mmol,阴道分娩组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吡啶酚的浓度较选择性剖宫产产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后成功阴道分娩的产妇30例(VBAC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就诊的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的产妇(RCS组)及既往无子宫手术史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正常分娩组)各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住院分娩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VBAC组与正常分娩组相比,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RCS组相比,新生儿体重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论与RCS相比,VBAC可明显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产程中及产后的相关风险并未增加。在严格评估和严密监护的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1例为研究组,同期其他筛选条件相当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5例为对照组,在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检测,于产后5 d进行EPDS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5 d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的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产后抑郁者的产后5 d的E2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分娩镇痛对产妇雌孕激素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诊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对照组采取剖宫产术,对比2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8.2%.观察组产后感染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有阴道试产指征的产妇,应给予阴道分娩机会,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