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金匮要略》阐述了胸痹的病机、发病特点和证治方药。指出胸痹的基本病机是“阳微阴弦”。其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实证除寒邪内侵、阴乘阳位为主外,还有痰浊瘀阻、情志郁结、邪热侵袭等;虚证除上焦阳虚外,还有阴虚、气虚、肝肾亏虚等。  相似文献   

2.
气虚怎可生热?从阴阳学说分析,气属阳,阳虚当生寒,何来之热?阳虚过盛,阴盛格阳,可见之真寒假热证,然气虚毕竟不能等同于阳虚,因气虚之阳不甚亏也,寒不盛,也不可能出现真寒假热之象。故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气虚生热”确难甚解,即有解者,亦仅涉皮毛而已。至于深入考究,为数甚少,以致模糊不清,一知半解者甚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4.
“肺阳虚”之名,始见于唐容川所著《血证论》,其谓“咳喘之病,多属肺肾之阳俱虚”。考历代医籍,无肺阳虚之词,但探究《内经》以来古今医籍,都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肺阳虚之病因病机、证候及治则等内容。《灵枢·百病始生》云:“重寒伤肺”。“重寒”乃寒邪之甚也。经云“阴盛则阳病”。“重寒伤肺”必是肺阳受损,肺阳虚矣。肺阳既虚,肺之功能低下,故唐容川日“元气不支,喘息困惫”,张锡纯曰“心肺阳虚,不能如离照当  相似文献   

5.
浅析《素问·调经论》阴阳虚实寒热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这一阴阳平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病理状态变化。阴阳的偏盛偏衰,可表现为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不同证候,故张介宾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此即通常所说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的病机。今之所言的这四种病机虽然可致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但与《素问·调经论》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有显著不同。试析如下。1“阳虚则外寒”与“阳虚则寒”“阳虚则外寒”,是指外邪袭表产生表证恶寒之机理。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中医文献记载中类似于迟脉证,大多属于阳虚,其临床表现为寒证、虚证居多,亦兼有气虚、阴虚或挟有瘀血、痰浊等不同证候者。一般是根据“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治则,采用温补方药为主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如能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从整体观点出发,参照脏腑虚损情况从不同途径探索,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以下谈谈我们治疗病窦综合征的几种常用法则。一、温阳法温阳,是治疗病窦综合征的基本方法之一。病窦综合征患者临床多具脉迟、肢冷之通证,有的还兼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虚寒证。《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素问·阴阳别论》亦云: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之精髓,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支柱。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证论治之纲领,其中虚证又可分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四种证候,亦即四个“目”。纲举目张,理应有利于辨证论治,但遗憾的是阴虚与血虚之含义,至今仍有不明之处,直接影响中医辨证论冶之效果与提高,特撰文探讨之。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4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68.40%),其次为阳虚(11.26%)、阴虚(10.82%)、淤血(4.76%)、痰(饮)(2.16%)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肺(37.50%),其次为肾(33.82%)、脾(26.47%)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虚哮证和血淤证等,累积频率4.87%.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阴虚、气虚+血淤、阳虚+血淤等,累积频率3.98%.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以气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累积频率为46.90%;阳虚与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阳虚证;阴虚与肾、肺、肝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证;淤血与肺关系密切,表现为肺络淤阻证.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以气虚、阳虚和阴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等,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累积频率为24.3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有肾虚寒哮(0.44%).四证素组合有肺脾肾气虚(4.42%)和痰热肾虚证(0.44%).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阳虚、阴虚等为本,以感受寒、湿(浊),或形成气郁、淤血、痰(饮)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雍履平 《中医杂志》1993,34(9):567-567
“阳虚生外寒”、“气虚则必寒”,曾有论述,而“气不足便是寒”尚无专论。为便于临床运用,兹刍议之。1 “气不足便是寒”说的由来及其意义“气不足便是寒”乃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的论点,由于先贤朱丹溪认为“气之病寒者十无一二”,从而有  相似文献   

11.
海霞 《国医论坛》2014,(3):21-22
脾胃病中脾阴虚、胃阴不足者显著增多,为深入探讨临床渐多的脾阴、胃阴亏虚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在对脾胃虚证之气虚、阳虚认识基础上,提出用甘淡濡润、药食并用之法,滋养脾阴,补充胃阴,以恢复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在治疗心悸方面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法多样.姜德友教授精修经典,法宗恩师,融汇龙江医派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姜德友认为心悸乃本虚标实之证,综合龙江地区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将心悸分为7个证型:即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方法选择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实证病性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湿、热、气滞、寒,且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湿、热、气滞、寒证素积分(P0.01)。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气虚积分显著高于阳虚、阴虚、血虚证素积分(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实证证素以血瘀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女性常见损容性疾病,易诊断难治愈,慢性病程且复发率高。笔者通过古籍文献梳理及长期临床实践,提出黄褐斑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郁(瘀),强调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同时,应将“补法”贯穿于黄褐斑治疗始终。《本草纲目·虚损》将虚分为“气虚,血虚,精虚,五脏虚,虚热,虚寒”六类。本文以此为纲,根据黄褐斑的颜色、在面部分布的特点以及伴随症状等,将其分为不同证型:五脏虚而生斑包括心气虚而生斑、心神虚而生斑、肺气虚而生斑、脾气虚而生斑、肝血虚而生斑、肝阴虚而生斑、肝气虚而生斑、肾阴虚而生斑、肾阳虚而生斑、肾精虚而生斑;因气血为生命活动之根本,故特分出气虚生斑和血虚生斑之证;又因临床阳虚和阴虚褐斑患者众多,故不能遗漏虚热生斑和虚寒生斑的病机探讨。笔者分别论述了因虚生斑的具体病机和相应的治法方药,旨在丰富黄褐斑的中医辨证体系,拓宽本病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气虚和阳虚发热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不仅与一般的阴虚生内热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且与《素问·调经论》所说的“阳虚则外寒”也迥然有别。下面就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要点谈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一、病因病机关于气虚、阳虚发热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盈,上焦不行,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首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经典方剂。导师殷海波教授结合方药,依据“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的思想,审察病机,灵活化裁,标本兼治,临证取其温阳散寒通滞功效,治疗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凡辨证属阳虚寒凝为主者,以阳和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8.
[答]《素问·调经论篇》有“阳虚则外寒”其经文之意是因寒邪袭表,卫阳郁遏,不能温煦肌表,寒邪独留体表而产生寒慄之症。此“寒”并非虚寒,乃卫阳郁遏之表症。与“阳虚则寒”的虚寒证不同,此为阳气不足,失其温煦所致。“阳虚内寒”应为“阳虚生内寒”即指全身阳气不足,而产生的里虚寒证。“内”应作“里”讲。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