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峥俏  李宏  李晓菲  尹琦 《山东医药》2011,51(29):75-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方法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常规治疗+FDP)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监测生后6h内、3d、10d时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72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生后6h两组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3d FDP组IL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10d FDP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3d后IL-6水平增高,IL-8、TNF—α水平降低,能降低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d、14d分别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两组患儿NBNA评分情况比较,14d时治疗组≥35分患儿有28例,高于对照组的20例。结论丹参能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朱在英 《山东医药》2008,48(5):62-63
将60例重度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纳洛酮0.1 mg/kg 5%葡萄糖注射液2 ml快速静推,1次/8 h,连用3 d;1,6-二磷酸果糖(FDP) 250 mg/kg,1次/d,静滴7 d.两组治疗7~14 d.结果 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惊厥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周内症状消失例数、脑水肿消失或明显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FDP治疗新生儿重度HIE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12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FDP、连用7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得分、头颅CT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时间点NBNA得分及头颅CT恢复正常率(中度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FDP辅助治疗中重度HIE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张华  陈泽燕  周文智 《山东医药》2009,49(33):48-4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智能发育、脑瘫等的影响。方法将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生后28 d行MBNA评分。18个月后,采用Gesell量表测试患儿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等4个区的智能发育商,并观察其脑瘫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NBNA评分及4个区的智能发育商明显升高(P均〈0.01),其脑瘫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中重度HIE进行早期干预能提高HIE新生儿的NBNA评分及其远期智能发育商,减少脑瘫的发生,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1996年1月至1997年9月,我们对收治的重度窦息复苏后新生儿(治疗组)进行早期药物干预预防HIE,并与3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重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主要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和颅内出血两种病变 ,后两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几年 ,我们对 3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早期治疗 ,发现对预防新生儿窒息后颅内病变有较好作用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窒息新生儿共 6 0例。治疗组 30例 ,为窒息复苏后即刻进行治疗者 ,男 19例 ,女 11例 ,胎龄 38.0 1± 3.49周 ,出生体重 370 0± 16 8g,出生后 Apgar评分≤ 3分 (即重度窒息 ) 2 2例、 4~ 7分 (轻度窒息 ) 8例 ;出生至开始治疗的时间 0 .5~ 4小时。对照组 30例 ,为窒息复苏后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时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84.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0)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治疗组为(38.4±1.3)分,对照组为(34.3±5.0)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给予1,6-二磷酸果糖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彦 《山东医药》2011,51(12):87-88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HIE患儿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根据生后开始应用神经节苷脂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A组)、中期治疗组(B组)及晚期治疗组(C组)。比较各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行为神经评分及头颅CT恢复正常比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组在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结束后行为神经评分及头颅CT恢复正常比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以A组效果最明显。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有效,其治疗最佳时间可能在缺氧缺血后5 h,但可持续到损伤后24 h,以后疗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川芎嗪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加3P)水平变化的调节。方法 HIE患儿9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30例)、高压氧和川芎嗪联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以30名正常新生儿组作对照。在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SE、MBP水平。结果 3组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NSE、MB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NSE、MBP水平明显高于川芎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SE、MBP水平显著低于川芎嗪治疗组(P〈0.05)。结论 NSE及加BP水平是反映脑组织损伤和修复的生化指标,临床上早期用高压氧联合川芎嗪治疗重度HI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且病死率高。1998~2000年我们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HIE患儿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80例HIE足月新生儿,均在出生后48小时内入院,其诊断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有 HIE 病因的106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4例。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纳洛酮0.1 mg·kg~(-1)·d~(-1),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滴注3~5 d。对入院时有明显神经症状者,首剂0.03~0.05 mg/kg 静脉注射,然后按上述方法静脉滴注。比较两组 HIE 发生率。结果治疗组 HIE 发生率48.1%,中重度 HIE 发生率24.1%,较对照组的86.5%及44.2%明显降低(P 分别小于0.01,0.05),治疗组中出生后6 h 以内用药者 HIE 发生率34.4%,明显低于6 h 后用药的68.2%(P<0.05),未见有不良反应。结论对有 HIE 病因的新生儿,早期应用纳洛酮预防 HIE 疗效显著,尤以6 h 内应用为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心、肾功能损害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琪  刘兰 《山东医药》2007,47(25):80-81
检测24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8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肌钙蛋白I(cTnI)及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组轻、中、重度患儿CK—BB升高,中、重度患儿cTnI、CysC升高(P〈0.05,〈0.01),中、重度患儿心肌、肾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2.9%、50.6%;CysC、cTnI与CK—BB显著相关。提示动态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HIE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及早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蔡娜莉  付亚林 《山东医药》2012,52(13):91-92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监测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同期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C组),72例窒息新生儿未发生HIE 22例(A组)、发生HIE 50例[HIE轻度18例(B1组)、HIE中度17例(B2组)、HIE重度15例(B3组)]。各组出生后均行Apgar评分,并于出生后12 h、3 d测定血清MBP、NSE的浓度。结果①A组、B1组、B2组、B3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出生12 h,C组血清NSE、MBP与B2组、B3组比较,P均<0.05;出生后3 d,C组血清NSE、MBP与B1组、B2组、B3组比较,P均<0.05;出生后12 h、3 d,B1组、B2组、B3组同一个时间点NSE、MBP两两比较,P均<0.05。③B3组患儿不良预后(脑瘫或中枢性协调障碍及死亡)发生率与B1、B2组比较,P均<0.05。结论出生后动态监测MBP、NSE有助于判断窒息新生儿的预后和HIE患儿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L-1β、NSE、ICAM-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军 《山东医药》2011,(41):39-40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甲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IL-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0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GM1组加用GM1 20 mg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在治疗前、后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在第1和8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NSE、ICAM-1。同期住院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 GM1组治疗有效率、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GM1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1β、NSE、ICAM-1较正常组下降明显(P〈0.01)。IL-1β、NSE、ICAM-1水平变化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GM1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1β、ICAM-1水平,减轻脑损伤,从而影响NSE的表达,进而对HIE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仙芝 《山东医药》2009,49(33):85-8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1,6二磷酸果糖(FDP)能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脑细胞损伤。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FDP治疗HIE患儿5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足月HIE患儿92例,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6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联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肌肉注射mNGF和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NSE、MBP水平,并评价各组出生后3、10、14 d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SE和M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SE和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SE和MB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出生后3 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0、14 d联合治疗组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mNGF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新生儿能显著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系胎儿和新生儿在宫内及分娩时缺血、缺氧所致,是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且缺氧时间越长、脑部受损越重,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越高.近年国外报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发生率为4.7%~8.9%.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共有2081例新生儿分娩,其中191例(9.1%)出现窒息, 轻度169例(Apgar评分4~7分),死亡2例;重度(Apgar评分0~3分)22例,死亡6例,病死率27.2%.现分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石军 《山东医药》2006,46(1):58-59
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继发脑性瘫痪患儿及89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临床分度、1分钟Apgar评分、急性期惊厥频率、急性期原始反射状况、急性期CT改变是HIE继发脑性瘫痪的主要危险因素。认为对重度窒息、频繁惊厥、原始反射异常、CT改变显著及临床表现危重的HIE患儿,应重点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脑性瘫痪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因此,治疗目的不仅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更重要的是设法减少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中、重度HIE存活率明显提高,为了减少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残疾儿,我院自2001-04以来,引进婴儿高压氧舱技术辅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现将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