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医院排放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氯化法,本文对广州市23间医院排放污水各作一次性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只有一间医院,文中分析了一些医院未达排放标准的有关情况,并介绍一些掌握投氯量的经验,提出有关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拥有3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共19家,已有4家选用液氯消毒法处理医疗污水。六七一医院是全市首家选用“次氯酸钠发生器”装置处理医疗污水的医院。为了鉴定该装置的处理效果及摸索最佳操作条件,市环保局、监测站和六七一医院污水处理站的同志对处理前后的污水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分析。根据不同的排污量调试工艺参数,控制投氯量和余氯量。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地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污水消毒措施。目前,我国城镇集中式混合污水处理厂及医院、疗养单位分散污水处理厂,较普遍采用加氯一级净化处理工艺。即污水经过简单的过滤、沉淀后,加氯消毒排放。所使用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等。 含氯消毒剂其本身对生物就具有毒性。某些消毒剂中混有对生物有毒害的杂质,可造成环境污染。氯与污水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起反应,可生成二次污染物。上述有害物质,随消毒后的污水,排入海域、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直接危害水生生物。上述污水,一旦污染了饮用水源,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以往,用氯气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必须经过加氯机配制氯溶液后由水射器加入水体消毒,这种加氯方式的缺点是:(1)需要加氯设备及配件,而设备配件易损,不便管理;(2)需要自来水混合,加氯气受水压限制,水压波动时,加氯不正常或产生跑冒气现象;(3)未充分发挥氯气灭菌的功能,使建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不能降低。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检测、论证,证实了通过控制设备直接将气态氯投入医院污水中进行瞬间消毒的方法是成功,污水与气态氯直接快速反应,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自动投氯控制装置性能可靠、安全、成本低、维修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5.
污水氯、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中水质及毒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水质和毒性2方面比较了氯、二氧化氯消毒对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质特性方面,氯消毒对污水色度影响不大,而二氧化氯消毒明显降低了污水的色度;氯、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的DOC基本没有变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明显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略有降低,当二者投加量均为30mg/L时,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增加约0.7cm-1,二氧化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降低约0.05cm-1.在毒性生成方面,氯、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污水的遗传毒性,而二氧化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应用吉林大学新近研制的玉米淀粉接枝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以下简称为接枝物)作为絮凝剂,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含汞污水絮凝沉降的处理效果。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接枝共聚物作为混凝剂,处理含汞污水,其处理效率可达到99%以上,处理后的水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对最佳投药量,量佳沉淀时间及最佳pH值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污水处理装置外排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在净化处理中采用沉淀、过滤 ,同时投加混凝剂、助凝剂 ,并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所定指标要求 ,可作为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浅池自动同步虹吸投氯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加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据此原理,定量池与接触消毒池水位落差高于0.25m,无论定量池水位上升快慢,污水与消毒剂便可自动同步双虹吸。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级混凝沉淀+机械过滤器法处理含磷废水,通过做pH、CaCl2的投加量对除磷处理效果影响的小试,确定混凝沉淀最佳条件为pH值为11和CaCl2投加量100mg/L.工程运行现状表明:该法处理磷化废水是可行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唐适宜 《环境保护》1999,(6):22-22,47
北京大学医院污水处理站建于1989年,根据含菌污水的处理要求。在1997年8月又进行了改造,采用了漂粉精自动定比投加技术消毒处理。经过1年多的运行证明,改造后的设备出水清澈、无色,完全符合《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5)中A标准要求。这套设备操作方便,消毒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省能耗。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重视新建居民住宅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最近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站.这座污水处理站由上海市政设计院设计,日处理污水量5000吨,可承担清潭和花园两个新村三万居民排放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两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通过下水管道流入处理站,经泵提升送入沉淀池沉淀,然后进入曝气池发酵灭菌,使有机物分解,再经加氯混合接触池进行季节性加氯消毒,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附近河道.沉淀的粪便污泥经浓缩,用泵送到指定的储存处作农肥.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水在氯(胺)化消毒条件下,常规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特性,考察了消毒方式、消毒剂投加量、接触时间、p H和溴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消毒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丹江口水库水经氯化消毒可产生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等常规含碳和较低浓度二氯乙腈、三氯硝基甲烷等含氮消毒副产物,而氯胺化消毒仅产生三氯甲烷和三氯硝基甲烷等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自由氯消毒过程产生的各类型DBPs浓度约为氯胺消毒的7.5倍,短时自由氯转氯胺方式DBPs产生量介于两者之间;随着自由氯投加量增加,各类型消毒副产物均呈现增加趋势,投加量大于2 mg·L-1后DBPs增加量较少.随氯胺投加量增加,三氯甲烷生成量变化不大,投加量大于2mg·L-1后可产生三氯硝基甲烷等副产物.随反应时间延长,自由氯的衰减速率明显大于氯胺,同时消毒副产物增长量明显快于氯胺消毒.随着p H升高,自由氯消毒后三卤甲烷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氯胺消毒后变化不明显.随溴离子浓度的增加,自由氯和氯胺消毒后副产物类型均向溴代DBPs转变,同时总生成量明显增加,自由氯消毒DBPs增长量明显大于氯胺消毒过程.丹江口水库水采用氯胺化消毒可以降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风险,如采用自由氯消毒方式,水厂需根据实际常规处理工艺重点控制自由氯的投加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13.
邓中瑜  黄文论  封荣朝 《环境科技》2007,20(4):37-38,42
高密度人造纤维板污水的CODCr,BOD5及甲醛等浓度均很高,污水经格栅除去漂浮物后进入微电解池,利用新生态H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利用Fe3 的絮凝作用去除污水的CODCr,SS等;污水进入絮凝沉淀池后,通过调节pH值,投加PAN及PAM,将水中的有机物和SS吸附、沉降;污水进入ABR系统后,经水解、厌氧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及难溶的有机物降解,提高其可生化性;最后污水进入SBR处理系统,经过进水、曝气氧化、沉淀、排水、闲置等5个阶段不断循环后,水质得到有效降解.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概述医院排放的污水通常都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用于灌溉,就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因此,必须对医院污水进行处理,并严格地将污水中的细菌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以内。医院污水的处理有多种方法。目前,国外较多采用现场次氯酸钠法处理医院污水。次氯酸钠是氯的含氧酸所组成的盐类中氧化能力最强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与氯同为廉价的强氧化剂。因此,可以利用固体食盐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作  相似文献   

15.
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生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生产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好,生化后污水混凝效果提高,处理后水质可达生产回用要求。对影响五物接触氧化效果的污水浓度,气水比,接触时间参数和不同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进行了条件选择试验,获得了处理效果随条件变化的曲线,最佳混凝及其最佳投加量。  相似文献   

16.
医院污水中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物质 ,这些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 ,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较长 ,当人们接触或食用被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或有毒物质污染的水和蔬菜时 ,就会使人致病或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所以要对医院排放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目前 ,常用于医院污水消毒设备主要有 :液氯投加机、臭氧发生器、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等。这些设备均有其优缺点 ,现分别从设备的结构、技术性能方面作如下比较 :1液氯投加机液氯投加机主要有旋风分离器、…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北根  于志勇 《环境工程》2006,24(5):21-22,25
针对传染病医院污水所含病菌的特点,采用“消毒+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消毒”二级处理工艺对阳泉市“SARS”病医院污水进行了处理。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其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次氯酸钠废液应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合理投加量,通过实验研究了采用次氯酸钠废液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COD和p 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次氯酸钠废液有效氯的合理投加量为5.0 mg/L~5.2mg/L,此时能使粪大肠菌群数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同时COD有一定的下降,p H也在排放限值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污水杀菌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次氯酸钠的投加,会消耗水中的微生物,并且产生消毒副产物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对BOD5的测定产生干扰。反应时间30min时,3.0mg/L的加氯量可以使粪大肠菌群小于800个/L,达国标要求。增加反应时间可以减少氯的使用。当次氯酸钠投加量大于5mg/L时,此时余氯含量大于1.05mg/L,BOD5受到显著抑制,应在除氯后用非稀释接种法测定。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增加停留时间等方式改善工艺,减少次氯酸钠投加量。  相似文献   

20.
厌氧—接触氧化—ClO2消毒法处理医疗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接触氧化-ClO2消毒法来处理医疗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