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4839例患者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阴性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复查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做的交叉配血中,发现有4例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盐水介质法未查出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则能同时检测出这4例患者。结论盐水介质法敏感性较差,后两种方法相比较检测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基本一致,凝聚胺法的敏感性略高于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2.
卢冰贤  周云英 《中国校医》2011,25(6):455+457-455,457
目的观察改良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为交叉配血提供更好的试验方法。方法 (1)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2)选取20例需要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以及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这些标本可能存在抗体但改良聚凝胺法配血为阴性。(3)另外选取我院新生儿科5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标本。比较2种方法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点,从而选择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输血的要求。结果 (1)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60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配血在主侧有53例阳性,在次侧有53例阳性,有7例患者的微柱凝胶法配血阴性是因为冷凝集素所引起的。(2)20例患者因为需要大量输血、RH血型阴性、疑似含有抗体,改良聚凝胺法检测阴性,又经微柱凝胶法检出抗体者3例。(3)52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未离心、红细胞未洗涤,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10例、游离试验有15例阳性;标本经过离心、洗涤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8例、游离试验有12例阳性;未处理过的标本微柱凝胶法假阳性5例(5/52)。结论微柱凝胶法红细胞经过离心、洗涤后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相对于改良聚凝胺法是一种标准方法,因此对于临床上需要大量输血和反复输血的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可能存在抗体的标本最好选用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3.
陈勇生  吴映娥 《中国校医》2011,25(5):365-36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MGT)和改良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比较及联合价值。方法应用MGT和MPT两种方法对403例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MGT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5例,交叉配血不合者17例;MPT法测出不规则抗体4例,交叉配血不合11例。结论 MGT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MGT法与MPT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20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13例,阳性率为0.41%。其中抗-D抗体3例、抗-E抗体5例、抗-C抗体2例、抗-Ec抗体、抗-e抗体和抗-M抗体各1例。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是一种简单、快捷、敏感性高的方法,对减少溶血性反应和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柱凝胶卡配血法与凝聚胺配血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用两种方法对所有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对所有配血不合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7例,交叉配血不合者51例;凝聚胺法测出不规则抗体14例,交叉配血不合49例。微柱凝胶卡法,不受非特异性因素及温度等的影响,但脂血及高纤维蛋白原血清对试验干扰明显。结论提倡推广微柱凝胶卡法,应将2种配血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以利于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患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分析其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至2022年本院疑难血型中反定型异常凝集患者(16例)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谱细胞鉴定结果、处理方法以及血型血清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反定型A细胞或B细胞异常凝集引起的疑难血型,应用微住凝胶卡式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当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再用10系谱细胞和血浆分别加入微住凝胶卡式检测不规则抗体是否具有特异性。存在非特异抗体的血浆用洗涤O细胞吸收后再做反定型实验,对于存在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则选用相应抗原阴性的反定型细胞做反定型实验。结果 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为A、B、AB血型各2例。非特异性抗体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Ⅰ、Ⅱ、Ⅲ系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中至少有1孔细胞阳性,有4个标本3系抗体筛查细胞均为阳性。严格对照所用批号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反应格局表后发现所有标本均为无特异性;上述标本血浆经洗涤O细胞吸收后反定型实验A细胞、B细胞与正定型实验(抗A、抗B、抗D)血型均一致。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7-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不规则抗体,准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3956例术前备血及输血治疗的患者用微柱凝胶卡式法抗体筛查及血型鉴定。结果RhD抗原阴性16例,阴性率0.40%,不规则抗体5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血型鉴定应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测项目,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技术为目前输血领域最先进、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可提高Rh血型鉴定的准备率和抗体筛查的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周口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75 87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正反定型,用微柱凝胶法对正反定型不一致及Rh阴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5 870例无偿献血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0.06%,其中特异性抗体37例(78.72%),主要为抗-M、抗-E;非特异性抗体10例(21.28%);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09%)高于男性(0.04%),有妊娠史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10%)高于无妊娠史(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献血者年龄越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越高。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为抗-M、抗-E,非特异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加强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雯  胡俊  向跃芸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20-1121
目的通过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检测RhD、c、E抗原的比较,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抗原的可靠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3491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采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微柱凝胶法)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从33491例微柱凝胶法检测RhD、C、E抗原结果中随机抽取1413例(RhD阳性和RhD阴性)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RhD、C、E抗原检测,与微柱凝胶法结果比较。结果33491例全血标本微柱凝胶法检测RhD、C、E抗原结果显示,其中D抗原阳性为99.364%,阴性为0.636%;C抗原阳性为91.010%,阴性为8.990%;E抗原阳性为41.160%,阴性为58.840%。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D抗原和C抗原强阳性(4+ -3+)、弱阳性(2+-1+)、阴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抗原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体现为阳性结果凝集程度的差异。2例微柱凝胶法D抗原为弱阳性的标本及1例微柱凝胶法D抗原为阴性标本经鉴定为Du型。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RhD、C、E抗原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易于标准化,但对于D抗原弱阳性者应注意Du型的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果的复查及确认,能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的结果,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急诊配血用凝聚胺法,其他配血用微柱凝胶法,发现阳性结果的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比较.[结果]凝聚胺法耗时约10min,共发现49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耗时约30 min,共发现86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的假阳性比凝聚胺法高.[结论]微柱凝胶法较敏感,能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但耗时长,不适合急诊配血;凝聚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适合急诊配血,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工作中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时,最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正确区分阳性的真假性.  相似文献   

11.
粟明丽 《现代保健》2014,(34):61-6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检出2例抗体,抗人球蛋白法检出55例抗体,微柱凝胶法检出62例抗体。其中Rh系统抗体24例,MNSs系统11例,Lewis系统9例,Diego系统2例,抗-E联合抗-Mur 1例,未确认抗体特异性17例。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判读清晰易于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和分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DAT分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d)检测不完全抗体和DAT,用试管法进行DAT分型。结果:1291例反复输血的受血者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为2.09%(27/1291),对27例不完全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鉴定,其中抗E 12例、自身抗体3例、抗D2例、抗Ec2例、抗c2例、抗C1例、抗e1例、抗M1例、抗E合并抗JKa1例、抗c合并自身抗体1例、不明抗体1例;DAT阳性率为16.7%(216/1291),对216例DAT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其中IgG+C3d致敏为46.76%(101/216)、IgG致敏为18.06%(39/216)、C3d致敏为26.85%(58/216)、18例分类未果8.33%(18/216);不完全抗体和DAT皆阳性为0.23%(3/1291),临床诊断皆存在AIHA。结论: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都有较高的阳性率;重视和加强该类受血者的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诊断非ABO-HDN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诊断非ABO-HDN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孕妇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阳性者孕妇检测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效价,并对阳性者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4 229例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有14例,占0.33%,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D 4例、抗-E5例、抗-E、c 1例、抗-c 1例、抗-M1例、自身抗体2例;其中8例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所致敏。结论: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对早期诊断非ABO-HDN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RbD阴性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情况。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RhD抗原,微柱凝胶法检测Rh—CcE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结果共检出RhD阴性176例(占0.37%),其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占2.84%)。表现型主要以ccdee和Ccdee为主。结论非紧急情况下,医院应对RhD阴性患者进行血清学表现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尽量选择Rh血型相同的血液输注;同时血站应建立一个稳定而具有详细资料的Rh阴性献血者库,以解决血液供需矛盾,及时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价值。方法:采用228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标本,分别采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放散实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所有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200例,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1%、99%,传统试管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67%、79%,三个方面的差异都较为明显(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相比于传统试管法的检测阳性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在临床输血中所产生作用的分析。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从我市二甲医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检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可以发现配血不合原因,其中有83.3%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检测中为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输入配比率较低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8例疑似HDN的新生儿,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和放散试验并对比结果。结果:在128例中104例诊断为HDN患儿,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2.31%,传统试管法为80.77%,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高于传统试管法(χ2=5.92,P<0.05);在微柱凝胶法3项试验中,以放散试验的阳性率最高,DAT阳性率最低。结论:对于辅助诊断HDN,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18例血液内科需多次输血患者Rh表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检测Rh表型及选择相匹配的Rh表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对918例需多次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918例患者共检出Rh(D)阳性911例,其中911例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386例)>CcDEe(332例)>CcDee(79例)>ccDEE(64例)>ccDEe(30例)>CCDEe(10例)>CcDEE(7例)>ccDee(2例)>CCDEE(1例);6例Rh(D)阴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4例)>Ccdee(1例)>CcdEe(1例);1例弱D表型为DCc Ee。D、C、c、E、e抗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9.67%)>e(93.96%)>C(91.00%)>c(48.96%)>E(42.92%)。进行Rh配合性输注后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其中新产生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仅为1例。结论对于多次输血患者输血选用Rh表型匹配的血液输注,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尤其对Rh系统免疫过的患者再次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申请输血治疗患者2810例。分别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试管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比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例数有18例,阳性率为0.64%,明显高于试管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0.50%(14/281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方法均呈阳性的标本有14例,试管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漏检有4例。结论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易于操作、试验重复性好以及结果判断简易等优点,对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和保证其安全性有重大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