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无线移动Internet的特点,利用跨层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无线移动IP切换机制。该机制在网络层利用组播协议将数据分组转发至移动主机,在链路层利用链路触发信息控制组播树的形成。理论分析表明,同传统的移动IP协议及分级移动IP协议相比,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移动主机的网络层切换时延,显著减少网络层切换引起的分组丢失。并有效减少无线链路上的无线信令数量,节省大量无线资源。  相似文献   

2.
适合于多频道移动Ad Hoc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在该协议中,所有的节点被划分成若干个子网,且每个节点可处于不同的子网.相邻的子网采用不同的频道.在一个子网中,采用令牌来控制各个节点依次进行传输,以便解决传输的碰撞问题.通过限制每个子网中的最大节点数,来保障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文中还提出一种动态令牌传递算法,该算法无需预先建立逻辑的令牌传递环路,而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地选择令牌的传递路径.因此,它能很好地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并简化了令牌的维护过程.  相似文献   

3.
分析标准移动IPv6,(MIPv6)快速切换机制,提出一种基于邻居信息结构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NFMIPv6).当MN(mobile node)从一个AP(access point)覆盖区域移出时,它进入的目标区域是有限的,且该有限目标区域可以提前预知.通过预配置和定时更新的办法使MN提前获取目标有限区域的邻居...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层次移动IPv6协议(HMIPv6)的总体域外注册开销并为移动节点提供移动IPv6协议(MIPv6)的选择,分析了移动节点的域外注册开销函数,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三级移动管理(ATLMM)框架.在ATLMM中,移动节点根据其移动特征和通信量特征在高级别移动锚点(MAP)、低级别MAP和家乡代理中选取合适的代理,从而自适应地在MIPv6和HMIPv6之间做出选择.理论分析表明,ATLMM的总体域外注册开销低于传统的基于节点移动特征的移动管理方案.仿真实验考察了当移动节点的数目、整体移动特征或整体通信量特征变化时,ATLMM的总体域外注册开销.结果表明,ATLMM在各种情况下的总体域外注册开销均低于传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蜂窝网的自适应可靠组播算法.在该算法中,邻近的基站之间通过一个控制组播组交换信息以控制缓存数据量的大小.每个控制组播组包含的基站数量根据网络结构和主机的移动速度来调整.多个基站的合作保证移动主机能够可靠地接收组播数据,同时又能节省基站缓冲器的容量.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少缓存达到快速恢复丢失数据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移动组播传输协议.  相似文献   

6.
An improved network layer protocol based on mobile IPv6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iththeexplosivegrowthoftheInternet,therearemoreandmoremobileusersonthenet workintherecentfewyears.Millionsofusershaveportablecomputers ,andtheyurgentlywanttoconnectthenetworkanytimeandanywhereinordertosharethenetworkresources.Thedevelop mentofmobilecom…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车载网移动切换方案。该方案中,路面移动节点由其家乡IPv6地址唯一标识,在移动过程中无需转交地址。此外,该方案采用预移动切换机制,即在二层移动切换之前进行三层移动切换,在预移动切换过程中路面移动单元(OBU)仍然与当前关联的接入节点(AP)链路相连,当前关联的AP能够将目的地址为OBU的数据转发给OBU。因此,预移动切换机制降低了数据丢包率,缩短了移动切换时间,确保了通信的连续性。通过对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8.
移动计算系统检查点迁移策略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评估移动计算系统检查点迁移处理策略的性能,基于移动计算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给出了移动计算系统中的进程状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移动计算系统检查点迁移处理策略性能评价模型.利用该性能评价模型对当前的3种日志检查点迁移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此性能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该检查点迁移处理策略性能评价模型可用于确定不同移动计算环境下相对适用的检查点迁移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移动云计算中切换用户的服务质量,对基于移动代理的切换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机制下用户切换和接入控制问题,在切换业务占优的接入控制模型下,根据不同业务效益的差异建立效益函数,利用业务总效益最大原则提出了一种能保证切换用户可靠通信的接入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接入控制算法不仅能保证用户在切换时的通信可靠性,而且还能最大化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子网的自组网组播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自组网的各种组播协议最佳性能,在对ODMRP和TSBMRP协议详细分析基础上,通过仿真比较了TSBMRP和ODMRP的性能,结果表明,TSBMRP协议比ODMRP协议提高了自组网组播的数据到达率,减少了数据传输和控制费用,在节点高速运动时的优越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异种网络间的Mobile IP切换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GPRS和IEEE 802.11 WLAN网络以及采用Mobile IP在这两种网络间提供移动性支持的方案.分析了Mobile IP在异种网络间的切换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驻留计时器和多条隧道技术解决切换过程中的时延问题、包丢失问题以及乒乓效应的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个移动节点(MN)同时切换场景下切换过程受其他节点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代理移动IP协议中利用有限状态吸收马尔可夫链分析多个MN同时切换场景的模型,推导了多个MN切换时完成链路层切换的总时延公式;给定时延限制下MN切换成功的概率和移动接入网关的容量公式.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分析的正确性,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建模方法更合理,所得结论可作为网络管理和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QoS的宽带无线接入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对多媒体业务(视频、音频和数据)的支持,因此必须能够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由于移动网中蜂窝半径的持续变小和用户的移动性,使移动网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更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在微蜂窝宽带移动系统中提供较高服务质量的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接入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针对嵌套移动网络中的乒乓路由和数据包多层隧道封装问题,将区域管理和移动自组织网络多跳转发的路由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机制.该机制通过构建新的网络优化模型,实现域内自主路由和数据最短路径转发;通过更新接入点的路由信息,保持原有的转交地址CoA不交,减小了域内切换的时延.性能分析表明,该机制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封装次数和隧道长度,具有较小的传输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星际链路子网出现重负载时组播报文扩散问题,提出了LEO卫星星座系统组播报文扩散算法.依据每个卫星节点的流量分布,采用基于链路负载的广度优先树算法,生成到目标节点路径最短的广度优先树和扩散转发表.组播报文依此能够避开拥塞链路和节点,以最佳路径快速扩散到各个卫星节点,且不会出现环路.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重负载时,采用本算法,其组播报文扩散时间与网络轻负载时大致相同,且报文不会丢失,满足组播报文扩散时延最短且无环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Mobile IP中组播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在Mobile IP中实现组播的方案,它引入了移动组播网关的概念,并用它来管理Mobile IP中的组播.整个过程分为接收组播包和转发组播包2个阶段:在接收阶段,移动组播网关可以通过将自身加入组播树或由隧道从某一个移动主机的家乡网络来获得组播包,完全消除了"隧道会聚"问题;在转发阶段,移动组播网关采用建立局部的组播树或者是通过隧道的方式向移动主机转发组播包,保证了路由效率和可靠通信.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建模和性能分析,数值分析表明,新的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组播协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组播方案,该方案汲取了MMA方案和Mobicast方案的优点,可根据网络的情况灵活的改变数据传输的方式,从而到达最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代理移动IPv6的开销分析与自适应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PMIPv6)中包括绑定更新开销和数据转发开销在内的总开销,首先对PMIPv6与MIPv6的绑定更新开销和数据转发开销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比了2种移动性管理方案的总开销.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允许移动节点(MN)动态地根据切换频度和流量强度等参数,选择适宜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自适应优化方案.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获得比静止采用某种移动性管理机制更好的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式化方法对移动IPv6协议系统建立了时间自动机模型,使用实时模型检测工具Uppaal对所建模型的关键性质:活性、移动性和平滑切换等进行了分析和检测. 检测结果证明,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时存在丢包现象. 通过分析丢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移动IPv6实现平滑切换的理想时间约束条件,并在理想条件下重新验证了协议的性质. 结合模型在理想约束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指出了提高移动IPv6移动性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the scalability of RMON-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the concept of Mobile RMON Agent (MRA) was presented by combining the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with RMON. Then an MRA-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MRANM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RMON functions were achieved by programming the mobile agent to make it capture and analyze packets lo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n the Grasshopper platform indicates that MRA as a mobile agent can migrate to another subnet and calculate a RMON MIB value and TrafficMatrix in a subnet with 29 hosts. Furthermore, the behavior of MRA can be customized to achieve new RMON functions, such as the statistics of hostTable in RMON MIB.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MRANMS is based on the mode of distribution, and besides the compatibility with standard RMON, the system possesses scalability of manageme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