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宝藏经》与中朝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2.
回族民间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至今,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都可以在阿拉伯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和<一千零一夜>里找到相同或类似的情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回族民间故事与阿拉伯故事的比较研究,揭示回族在中阿文化交流史上的桥梁作用,以及回族民众对阿拉伯故事的本土化、回族化的改造,不是一味地"重复"叙述阿拉伯故事,而是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思维表达方式为着眼点,逐步地使回族民间故事具备了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性和独立话语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间故事宝库.  相似文献   

3.
赵纪彬 《殷都学刊》2013,34(1):54-57
《百喻经》自被译为汉文之后,由于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故为大众所喜爱,在中土甚至域外民间广为流传,对中土及域外尤其是一些东亚国家的民间故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由此演化出诸多与之相类的故事类型。本文于此拟检选《百喻经》中的几则故事,阐释它们对中土民间故事,尤其是中土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及朝鲜民间故事的影响,以此勾勒该佛经的传播痕迹,加深对佛经传播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绘画似真人,幻变为真人,表达了男子对女性的强烈追求;人仙相恋往往也以画图为媒介,为"道具";小说中发展为画像成真人的幻术;图画还往往构成了仙道人物同凡间俗人的交往方式,在具体文本表现中,成为仙道幻术及其气息的一个来源和证据。画师竞技,很早就是中古汉译佛经一个饶有兴味的故事母题;佛经写画上美女过于逼真,而引起男性相思者追慕,也启发了中国文学的绘画成真叙事。佛经故事进入中土也经过了西域诸国绘画艺术的熏陶,其对于绘画成真母题构成了重要的中介。有关佛教徒在华夏中原活动的载录中,也不难找到画图成真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5.
从宋代以来,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被说成是时人诽谤欧阳询之作。时至今日仍从此说。实则不然,从小说情节的构建来看,《补江总白猿传》应该是写作者在中国古而有之的"猳玃盗妇"传说基础上嫁接汉译佛经中的罗摩故事创作而成。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具体内容虽然与佛经中"罗摩故事"原型已相去甚远,但从主要情节的构建以及功能上(劝教)的一致性仍能折射出对印度佛经文学的摄取与承袭。通过小说文本与佛经的比较,体现出"猿猴盗妇"故事类型与佛经故事的关系,也可见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是受了佛经叙事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立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26-30
明清小说多神行术描写,其最大特色是与神物崇拜的联系.或是直接在腿上、脚上附加的神行器具,或是飞帕和树枝状载人飞行器,或是当事人穿戴的钻天帽和入地鞋.通常认为其来自佛经的木鸟故事,然而所强调的是跨越远距离空间,不是行动迅捷,神行术故事来源并非完全在此,还有高僧的幻术表演.后者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很容易引起新闻鼓动效应,外来佛教声威借此而高扬.飞行器等神秘想象,还有现实中超人体能的神行者为基础.其多被描述日行"五百里",也是受汉译佛经叙事习惯的影响,"五百"为一个整数而极言其多,这似乎也是人类的体能的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春园的文学创作,各为中韩现代文学起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两国现代文学"没有影响的类似性"的典型代表。其文学起点处在各自国家的启蒙时期,都抱着以"文学之器"批判和揭露同源的封建伦理思想及其给国民造成的罪状的初衷,展开各自的文学实践。他们都采取批判与接收的辩证态度取舍本国文学传统,都通过留学日本接触并接受了各自所需的"舶来"文艺思想,丰富了自己的文学世界,也为各自国家的现代文学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以比较文学的方法,考证二人在各自文学实践当中的传统抑扬与外来文艺思想的接受状况,分析二人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异同点,不仅有助于比较研究中韩两国现代文学各自的特征、演变进程,对论证中韩两国文学从"影响关系"逐步走向"独立体系"的文学史实,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拾遗记》中部分源自佛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系列佛教术语的出现,说明《拾遗记》的作者道士王嘉受到了佛学的影响。而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思想的盛行、王嘉与佛教高僧道安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徒普遍的道教方术与佛教幻化之术并不相互抵忤的思想则是王嘉受到佛学影响的重要原因。《拾遗记》记述的这些与佛经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土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向中土世人宣传佛学内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佛用梵文传过法。佛在世时已经有佛经存在。混合梵文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天竺高僧所汉译之佛经必是翻译自梵文佛经,而西域高僧也是以天竺梵文佛经为最根本最可靠之依据。在佛教输入中国之早期,西域只不过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绝不是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1.
佛经版画源于中国,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传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佛经版画的起源,列举历代单刻佛典及大藏经所附版画精品,归纳了佛经版画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揭示出佛经版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以《楞严经 (卷十 )》为主要分析材料 ,《金刚经》为补充材料 ,从当时佛经翻译中出现的汉字词和固有词 ,直译和意译 ,翻译技巧的使用状况和朝鲜语语序排列的特点 ,分析 1 5世纪朝鲜人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六朝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实的直译转向重文饰雅正的意译 ,此种转向促成了六朝人崇尚华丽藻采的文学思潮的形成 ,并对四声的发明具有催生之功。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六朝文学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保存一件有日本光明皇后天平十二年(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五月一日愿文写经,这就是在日本被称为"五月一日经"的写经。这件写经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是杨守敬自日本携回文书,而是光绪十年至十七年(1884—1891)之间建赮自日本购回的珍贵经卷。光明皇后自天平八年(736年)开始推进历时二十年的写经事业,并在国内广泛收集私人、寺院等公私收藏的佛经论律,乃至各种章疏,不论是否见于《开元释教录》著录,都借来抄写,从而建立起了本于唐朝《开元释教录》的日本奈良佛教一切经。这些海外古文书和史籍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以及开拓利用海外史料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重要的政论文献,由政府向全国人民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一年的工作部署等,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权威性途径,因此其翻译也具有特殊性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对2009-2013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动词前双音节修饰语(双A)的翻译展开研究,结合中西方的思维文化对比,总结出一系列翻译策略,并从语言与力量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了政论文本对外翻译中应恰当采取异化策略,以弘扬国威、鼓舞民心。  相似文献   

17.
吴钧 《齐鲁学刊》2008,(2):144-146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叛逆的勇士",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及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鲁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出一条使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