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金银花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杀青烘干干燥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健  张会敏  石俊英 《中药材》2008,31(4):489-491
目的:探索金银花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稳定金银花质量提供科学、实用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杀青烘干、鲜品晒干、鲜品阴干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并测定其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果:杀青烘干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比鲜品晒干的高12.8%,比鲜品阴干的高24.9%;杀青烘干的金银花中木犀草苷比鲜品晒干的高7.8%,比鲜品阴干的高54.3%。结论:从加工方法操作的可行性以及技术发展前景来看,杀青烘干干燥法是目前研究发现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GAP基地规模化加工干燥金银花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较五种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把同一地区的同一金银花品种,分别采用硅胶阴干法、烘房烘干法、杀青干燥法、自然晒干法和冷冻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得到硅胶阴干品、烘房烘干品、杀青干燥品、自然晒干品和真空冷冻干燥品。用20倍量的95%乙醇在60℃条件下预处理2次(每次1小时),弃滤液,残渣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法提取,提取液经过sevage法除蛋白精制,苯酚-硫酸法测定金银花多糖的含量。结果:杀青干燥品金银花多糖含量最高,为14.57%,冷冻干燥品金银花多糖含量次之,为13.31%,硅胶阴干品金银花多糖含量最低,仅为11.29%。结论:结合对金银花的已有研究,从金银花多糖含量方面考察,得出杀青干燥法为金银花的最佳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在阴干、55℃烘干时挥发油成分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阴干金银花花蕾和55℃烘干花蕾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阴干金银花花蕾及烘干花蕾中共鉴定了70种化学成分,从阴十花蕾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而从烘干花蕾中45个,二者共有成分14个.结论:报道了金银花的阴干花蕾和烘干花蕾的挥发性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绞股蓝化学成分的影响,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阴干(未杀青)和滚筒干燥(杀青)等2种不同加工方式绞股蓝样品开展化学成分比较研究,通过对照品比对、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n)碎片信息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共指认绞股蓝皂苷类成分46个,在各质谱峰面积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结果表明8批绞股蓝样品依据阴干和滚筒干燥2种不同加工方式聚为两大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合质谱鉴定信息,提取并鉴定出差异性皂苷类成分10个,结果表明,滚筒干燥样品所含皂苷类成分母核多含3-4个糖,而阴干样品母核多含1-2个糖,进一步的质谱数据解析推测,绞股蓝阴干过程中皂苷类成分在葡萄糖苷酶等的作用下发生脱糖生成次生苷从而导致成分差异。以上研究结果为绞股蓝的采收加工以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样品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迷迭香酸损失明显,但整体药材优于切段;烘干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高温(80~100 ℃)易造成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大量损失;丹参经“发汗”后,迷迭香酸含量降低,丹酚酸B无明显变化,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升高;阴干及低温烘干(40~60 ℃)最有利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保留,且阴干处理的切段样品与整体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从各活性成分含量、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阴干或低温(40~60 ℃)烘干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温晾干、晒干、热风干燥(40、60、80 ℃)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太子参,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样品在500 r·min-1转速下80 ℃孵化15 min,进样针温度85 ℃,进样量200 μL,载气程序为20 min内从2 mL线性上升到150 mL,IMS迁移管温度60 ℃,SE-54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 μm),柱温60 ℃,时间35 min。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 在干燥后的太子参中鉴别出了37种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的种类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酮类、醛类、醇类。不同干燥方式的太子参中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晒干、晾干和40 ℃热风干燥后挥发性成分相近,真空冷冻干燥与80 ℃热风干燥处理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且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化合物种类最少。结论 建立了一种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GC-IMS检测分析方法,具有高效无损、样品处理简单的特点,可实现不同干燥方式太子参样品的区分。40 ℃热风干燥可以有效保留太子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实现与晒干和晾干样品相似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中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44份样品取自河北巨鹿、河南封丘、山东平邑3个主产区,加工方法包括土烤、晒干、阴干、烘干、杀青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中有机酸类(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的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工方法对金银花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品质的影响较大,其中杀青、烘干等现代加工方法有利于提高金银花药材的品质。结论:与产地相比,加工方法对金银花的品质影响较大;在加工方法中杀青、烘干等现代加工方法更有利于提升药材品质。该结果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对生产实践中金银花的产地和加工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然晒干、烘房烘干、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硫磺熏蒸阴干5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样品绿原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67%,3.39%,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15,0.793;烘房烘干、硫磺熏蒸阴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87%,2.53%,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4,0.765;晒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92%,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根据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花药材内控标准,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最佳加工方法为烘房烘干法,该研究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滚筒杀青烘干加工方法对不同品种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25,采用DIKMA Diamonsil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C;检测波长355 nm.结果:滚筒杀青烘干加工的四倍体金银花呈绿色,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5.31%,0.105%,两者分别显著高出相同加工方法下二倍体的18.0%,32.1%,并且滚筒杀青烘干的四倍体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的传统自然晒干处理.结论:滚筒杀青烘干方法是适合四倍体金银花的新型干燥方法;在滚筒杀青烘干加工条件下,四倍体金银花药材质量显著优于原亲本二倍体,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四川中江丹参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中江丹参规范化生产及适宜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为中江丹参的品质保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直接晒干、不同温度(40、60、80℃)直接烘干、直接阴干、阴干至表面起皱后堆置"发汗"、阴干至表面起皱后晒干、阴干至表面起皱后再于不同温度烘干等共计10种加工方法,对四川中江同一批次丹参样品进行加工,以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就丹参酮类成分而言,晒干法相较于其他加工方法,使其含量显著降低,与低温烘干(40℃)相比减少了58.82%,与阴干法相比减少了36.36%;从丹酚酸B的含量来看,直接晒干法又优于其他加工方法,能有效保留丹酚酸B的含量。传统的"发汗"加工方法对丹参酮类成分的影响较小,却使丹酚酸B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从各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的产地加工方法选择阴干或40℃低温烘干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苏娟  贺亚男  杨鑫  谢慧娟  纪奇森  杨明  张定堃  韩丽 《中草药》2023,54(22):7374-7386
目的 研究阴干、晒干、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寻找差异成分,并建立HPLC-DAD同时定量分析5种吲哚类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以期为建立规范的马蓝叶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4种干燥处理的马蓝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热图聚类分析(heat map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67个共有化合物。HCA和PCA将阴干和热风干燥归为一类。OPLS-DA筛选出14个差异成分,多为生物碱类,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HPLC-DAD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马蓝叶中的5种吲哚类生物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热风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最高,靛玉红含量最低;阴干样品的靛红、色胺酮、靛玉红含量最高。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马蓝叶的品质有明显影响。热风干燥和晒干有利于吲哚苷水解合成靛蓝,但靛红和靛玉红的含量较低。而阴干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较低,而靛玉红含量较高。阴干和热风干燥能显著提高马蓝叶药效成分的总含量。建议在初加工马蓝叶时使用阴干或热风干燥,为进一步探究马蓝叶的产地加工方式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评估马蓝叶的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陈衍男  赵恒强  卢丙  王晓  崔莉  郭兰萍 《中草药》2018,49(17):4022-4028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过程中光皮木瓜水分迁移变化规律。方法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监测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蒸制后干燥、分段式干燥、阴干)下光皮木瓜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分析水分迁移变化。结果新鲜光皮木瓜片中含有3种状态的水,其含量为自由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热风干燥、蒸制后干燥、阴干的规律相似,总水分逐渐散失,水分与非水组分的结合力会增强,蒸制加快了木瓜片的失水率,蒸制后干燥与热风干燥下木瓜片失水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式烘干中,干燥的间歇阶段会发生不同状态水分之间的转换,以重新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低温干燥对木瓜组织破坏较小,更利于组织中不易流动水转化为自由水,进而较快散失,而高温干燥在前期就对木瓜片组织结构造成破坏,组织收缩变形,水分与非水组织间的结合力出现短暂增强的现象。结论光皮木瓜干燥过程中3种状态的水分含量与LF-NMR T_2谱的峰面积有较高的相关性,LF-NMR技术为光皮木瓜中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为木瓜的加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来探究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鲜天麻进行晒干、减压干燥、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等四种干燥处理和微波炮制、煮制、蒸制、酒制、姜制、蜜制等六种炮制处理,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化学成分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方法学考察表明,6种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2% ~ 100.6%之间(RSD 0.2% ~ 1.7%);不同干燥方法与炮制方法处理后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减压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微波炮制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炮制方法。结论 该HPLC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用于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的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桂枝药材中苯丙素类(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桂枝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晒干、阴干及3种现代加工干燥方法后桂枝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微波干燥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阴干、晒干、低温热风干燥有利于桂枝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以干燥时间、化学成分含量、外观性状、气味等为评价指标,确定热风干燥50℃为桂枝药材较为适宜的现代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药材、饮片长期贮存中成分稳定性的影响,进而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保药材质量。方法将新鲜延胡索分为大个延胡索(直径1 cm)和小个延胡索(直径1 cm),分别进行个子货烘干、晒干,切片烘干、切片晒干,水煮、水蒸、醋煮及采用最优工艺醋蒸。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四氢非洲防己碱、原阿片碱、四氢黄连碱、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去氢紫堇碱8种生物碱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成分稳定性影响。结果延胡索药材及饮片经过18个月贮存后,所测指标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烘干、晒干法处理药材、饮片成分在储藏过程中下降率大,稳定性差。醋制和蒸煮处理有利于增加延胡索药材贮藏的稳定性。醋蒸法样品稳定性好,干燥时间短、效率高,有利于长期贮藏。结论制备延胡索药材时宜选用水蒸后烘干,制备醋延胡索饮片时选用鲜品切片后醋蒸法。  相似文献   

16.
吴发明  殷莉丽  蔡晓洋  王盼  包小红  周娟  李敏 《中草药》2016,47(20):3702-3706
目的通过化学组分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麦冬品质的影响。方法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麦冬皂苷D和麦冬甲基黄烷酮A的量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建立。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化学组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6.9%~20.8%,其中,阴干、晒干、冷藏干燥和晒半干后烘干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程度均较小,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最大;麦冬样品有18个HPLC特征峰,聚类分析可将14种干燥方法分为3类,聚为一类的干燥方法干燥条件相近。结论通过化学组分量变化和HPLC图谱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干燥方法的差异,可作为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筛选的技术指标,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建议晒干和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烘干相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建立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对采收期的射干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55℃、85℃、105℃烘干5种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射干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晒干、阴干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鲜药材有所下降,晒干样品含量降低了27%,阴干样品含量降低了9%;三种烘干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中以105℃烘干2h效果为最佳,85℃次之。结论:研究表明105℃烘干2h为射干最佳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有效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及4个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阴干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4个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16批蟾蜍肉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70,共匹配出10个共有峰,指认出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4个氨基酸;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5%;PLS-DA得出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0.7,提示4个氨基酸可作为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品质的关键指标;阴干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测定值分别为7.92%、4.62%~5.37%、7.89%~9.02%和4.60%~9.24%。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氨基酸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可为蟾蜍肉干燥方式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燕  李爱暖  王玥  李燕芳  曾锐 《中草药》2018,49(4):819-825
目的通过化学成分测定,评价远红外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发汗"干燥对粗茎秦艽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ESI-HRMS~n测定秦艽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和4个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山柰酚)质量分数。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品质,确定最佳干燥方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样品的獐牙菜苦苷差异不显著,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差异明显。其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在冷冻干燥中保留最佳;4个黄酮类成分在"发汗"干燥中保留最佳。各成分在阴干样品中质量分数最低。聚类分析及TOPSIS分析表明"发汗"干燥具有与冷冻干燥相似的品质,且品质最好,其次是烘干干燥和远红外干燥,阴干干燥的样品品质最差。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药材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研究表明《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秦艽"发汗"的干燥方法具有科学性。但传统"发汗"过程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干燥效率,进一步研究方向应关注"发汗"干燥结合现代干燥技术如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以保证秦艽药材稳定品质的基础上缩短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产地及采收期莲房中原花青素量的变化,确定莲房适宜的产地及采收期,为莲房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2产地6个采收时期及不同成熟度的莲房样品,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花青素量,比较质量分数差异。结果不同成熟度的莲房中的原花青素量具有较大差异,成熟样品质量分数大于幼嫩样品;不同干燥方法对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有较大影响,其中烘干法影响较小,阴干法其次,晒干法影响最大;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具有一定差异,呈区间波动特征。结论宜选用与莲子采收保持一致的成熟莲房,采摘后宜采用烘干或阴干法干燥处理,不宜置烈日下暴晒;浙江12产地7~9月份的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大多在6%~8%波动,均可作为莲房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