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肌理在汉字图形中的表现形式与审美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将汉字图形作为肌理表现的一个应用载体,通过肌理在汉字图形中表现形式的分析探究,充分发挥肌理表现的特殊性功能作用,深入发掘肌理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把肌理和汉字图形巧妙地融会在一起,拓宽了广大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汉字图形通过特有的形式美感传达着独有的情感,在汉字图形中肌理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从而验证肌理在汉字图形中运用的重要性及视觉魅力。借用“情感”、“混搭”、“自然”、“联想”这四种肌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探究汉字图形特有的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5)
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单就个人来说,每个设计师对于图形的设计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会产生很大的文化差异与认知差异,但是设计师通过对于图形的诠释,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文化的差异带来的隔阂,能够让图形的欣赏者理解图形所表达的实际内涵。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图形学的原理分析,准确的概括出图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联系,并且深入的对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招贴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而图形又是招贴设计的核心部分。因此,招贴设计与图形创意的联系相当紧密。文章主要阐述了招贴设计与图形创意的联系,分析了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价值,重点研究了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的重要性,以期为招贴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敏 《现代装饰》2014,(2):101-102
正传统纹样蕴含着中国文化、风俗、信仰等审美韵味,是构成装饰图案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就纹样多变的图形表现形式而言,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审美意象外在的形式美感。我们通过对传统纹样的了解与认识,将传统纹样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视觉图形融会在一起,形成装饰图案设计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是文字、图形、色彩,它们都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图形相对于文字来说具有高识别性和易读性,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亮点,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设计师设计的表现重点。文章将对平面设计中如何选择图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等进行详细阐述,更深层次地分析平面设计中图形的重要作用,以使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完美,使信息传达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图形创意,其结构为图与形两部分,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门应用研究,在视觉传播中,它是最醒目、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而图形设计是视觉交流与传播的必然构成。图形创意旨在寻求独特的意义,新颖的意念的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信息,反映人类的某些情感需求和对事物的意念与构想,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上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设计作品促使人们视觉敏感和关注而形成的视觉中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图形是现代平面广告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平面海报中,抽象形态也是设计的主要风格,是传达信息的关键。文章就几何抽象图形在平面海报中的视觉传达作用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抽象图形与抽象思维的含义及抽象图形的视觉特征,归纳出抽象图形在平面广告中的视觉传达方法,以期将抽象图形更好地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7)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环境、传播媒介及受众审美趣味不断改变,VI设计视觉识别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视觉表现形式向简约化、动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4)
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时代背景下,VI设计作为一种视觉包装,可以很好地凸显某个品牌的魅力,因此关于VI设计的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良好的VI设计源自完美的设计思路。文章对VI设计的主要内容、做出完美的VI设计所需培养的创作思维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指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与符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展示出独特的含义,且图形符号在美学上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图形与符号之间本身便是相通的,如何使其更好地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是所有设计师都应当着重考虑和深究的课题。为此,本文主要从图形、符号特征,图形与符号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图形与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VI设计,同时在许多室内空间范围领域中也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将二维设计与三位空间相结合,做到设计互通,反而能取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就是以具体的案例分析,结合空间室内环境和VI设计的严格应用规范来证明这个理论的可实践性,以及带来的品牌文化效应。VI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指利用图形创意、平面设计等表现手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呈现在二维平面中,将企业的内在文化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绪论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自身其他方面的同时,也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形象,因为企业形象成为了战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餐饮业,规范经营的餐饮业就像企业一样有着自己的形象和作业标准,能够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VI视觉设计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又使VI视觉设计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国内和国外知名企业的VI设计都是别具一格的,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VI视觉设计所包含的价值,企业中VI视觉设计的运用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8)
图形创意也被称作视觉信息设计。图形创意是由意、形、情三个主要概念构成,从而产生传递视觉信息的整体图像。情感丰富的图形设计通常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这种潜藏的魅力由图形设计师开发并应用而来,从而形成一种特别的情感设计。文章根据图形创意中的情感因素展开探究,并从各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2)
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抽象图形是一种十分关键的表现形式,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抽象图形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抽象图形的视觉特点,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抽象图形的具体表现,并整理出了抽象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的表现手法,以期为广大设计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1)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最为敏感和备受注目的视觉中心。它在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要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就需要看设计图能否准确地表达出设计主题和作者意图,因此,图形创意在艺术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教育实例,具体探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图形创意技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6)
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专业性上要求严格。标志设计的目的在于利用简洁的语言和图形传递信息。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现代标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在追求标志信息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标志的趣味性、娱乐性,从而使标志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让人们能够快速、准确记忆。该文通过阐述标志设计的概念、意义、性质以及表现形式,分析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在标志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表达方式,探究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在标志设计中的联系与差异,旨在将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完美结合应用于标志设计,创作出更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图形或者是图像的简单设计,而是更倾向于视觉传达效果,提升图形图像的表现力和美感。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地阐述了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最后探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从而将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已经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中。特别是在广告、影视、美术等多个领域当中,都远远离不开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从而使得带动图形图像设计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当前图形图像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予以呈现,而是更注重视觉设计的传达,以便大大增强图形图形设计的美感和表现力。本文主要对计算机图形图形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7)
该文从书画装裱中审美元素的角度,分析书画装裱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审美语言,论述了装裱中的不同材料、色彩搭配、图形构成等,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审美形式,并赋予其视觉化、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阐释中国传统装裱艺术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2)
图形设计是影视海报常用的表现手法。图形设计有良好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提升海报的审美价值,彰显电影的独特魅力,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文章分析了图形设计应用于影视海报的重要意义,对设计中的思维方法进行总结,结合具体案例应用进行分析,阐明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