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芬兰西南部Kutemajrvi金碲化物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与变质岩、侵入体、褶皱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矿床热液蚀变和金、碲矿化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及矿物共生组合等矿化特征;应用了包裹体等方法,对成矿热液流体的演化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新区发现传统的矿床以及过去未知的矿化类型,如中亚和东亚的铀矿床,环太平洋成矿带巨大的成矿远景更加广阔了。这些新区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在这里赋存有巨大的成矿省和Sn、W、Au以及许多其他金属矿床。铀矿床充实和扩大了这一统计结果,在外带中占有特定的大地构造位置。它们产于这一带内较早固结,并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受了构造—岩浆活化的地块中,即产于活化的阿尔丹地盾,外贝加尔和蒙古活化的古生代褶皱带和活化的中国地台的南部,在这些地块中,铀矿床的类型各种各样,但有3种类型是主要的并决定着亚洲外带的成矿专属性.这3种类型是:大陆火山洼地内的脉型铀-钼矿床;中生代化岗岩中的单铂脉型矿床和再活动的早元古代断层中的金-钛铀矿矿床.本文阐述了上述3类矿床的简要特征,并以作者在1955-1968年期间个人研究结果和可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根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对中楚科奇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标型特征。区内已探明金、锡矿的潜力极大,是俄罗斯主要的金、锡矿区。近些年来还发现了金-稀有金属矿床。 中楚科奇金矿床矿化可划分为4种主要建造类型:层控金-石英脉型,金-银型,金-硫化物浸染型和金-稀有金属型。本区成矿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中生代地层的金矿远景与金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阿尔丹地盾中埃利康地区的铀矿床,就其矿化发育的规模来说是铀原料的潜在重要来源。矿床定位于复活的古老区域性断裂中和中生代活化期产生的许多构造变动中。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成矿前的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分布最广,是所有矿体和矿层的围岩。这些交代岩体具有不明显的带状结构和一个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蚀变外带和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内带(晚期有冰长石重结晶作用)。埃利康地区铀矿石中唯一的原生铀矿物钛铀矿是铀矿物的中低温变种,它以微角砾胶结物和延伸不长的细脉的形式发育在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中。成矿后的脉体内,在内生交代作用和表生作用下,钛铀矿受到了强烈改造。矿床属中、浅成热液成因,太古代的铀含量很高的花岗岩化岩石是成矿的物质来源。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乃是热液活动的动力加速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洛德夫(Lodeve)盆地位于法国(France)中央地块(Massif Central)南缘,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主要为构造-岩性控制型砂岩型铀矿床。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洛德夫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模式。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有三种铀矿化,铀矿化主要受构造控制,盆地内ENE-WS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化同时也受控于岩性,含矿层均位于二叠系奥顿阶(Autunian)中下部。在此基础上盆地内铀矿成因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铀成矿具有成岩早期还原吸附、成岩晚期富集沉淀及后生热液成矿三种成因,分别与三种铀矿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海西造山带(即东西构造带)横贯中部欧亚大陆。其北是加里东期构造区,其南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该构造带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演化。在加里东褶皱期、中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化期和阿尔卑斯-喜山晚期构造盆地活化期的反射活化作用,对构造带内的中间地块进行了强烈的改造。这一作用与铀成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些中间地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并在性质上也逐渐接近地台,而地槽面积显出西大东小,进入我国境内演变成了夹持地台区的南北二个狭窄的分支地槽。中间地块与地台间在性质上渐变。如塔里木地台及东欧地台就有人认为是中间地块。中间地块受地槽影响而发育的活化阶段的特征在地台区也有反映,仅活化阶段持续的时间、影响范围和强烈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可能引起铀成矿类型、矿化特征和成矿规模上的差异。从欧亚地区的铀矿资源分布来看,中间地块的铀成矿远景最值得重视。除北欧和印度地台外,主要铀矿床都产在为褶皱带包围的中间地块内或其边缘地区。铀成矿与受地槽区影响而发育的活化作用有关。产铀活化区的对比表明,活化程度越高,铀矿化越发育。海西造山运动在法国达列顶点,使莫尔达努比亚古陆及其附近地区强烈变质和花岗岩化。铀矿化也发育,这与铀矿化缺乏的康沃尔或哈茨地槽内的花岗岩化形成鲜明对照。在铀成矿期上,最新的一次强活化期往往是铀成矿最重要的时期,但是矿化时间又往往不是活化期的激烈期,而多半是活化的中晚期。海西期造山运动在西欧-中亚地区最为强烈,它对先前存在的古地块的影响也最明显。这一地区的铀成矿期也正是在海西晚期或稍后的时期,大量的成矿年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高田地区位于桃山铀矿田的东北部,区内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的富铀地层。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的斜脑山岩体、第三阶段的打鼓寨岩体,均为含矿岩体。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为NNE、NE向,倾向整体呈SE向,局部F2构造倾向NW。铀矿体受多期次构造、次级构造控制,多赋存于碎裂花岗岩中,矿石构造以微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矿化类型有铀-赤铁矿化型、铀-硅化型。区内4条铀矿化带中发现了多个工业矿体和矿化体,以U5、U6为主要矿体。通过对铀源条件、构造活动、铀矿化特征、热液活动发育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预测高田地区有较大成矿潜力,也为下一步资源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卡累利阿稳定大地块列赫京构造内金、铀成矿预测的研究成果,引用了有关区域地质构造及工作方法(其中包括冰碛岩测量方法)等方面的资料。在对铀、金矿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阐明了其矿化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成矿的地质前提条件和找矿标志。成矿评价显示了列赫京构造具有发现工业金、铀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北萨地区分布很多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本文在对前人工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成因新模式,即在张应力作用下,火山活动发育,在地沟被层状火山体填积的地区基底岩石出现大范围裂隙为成矿提出了重要条件。从层状火山喷发中心到区域应力场控制的断裂体系以及帽状蚀变带是重要的成矿标志。新成因模式与该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商(南)—丹(凤)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区位于我国秦祁昆成矿域祁连—秦岭成矿省北秦岭铀成矿带东段峦庄块体内,矿化类型为岩浆岩型伟晶岩类,属于岩浆-热液作用成矿。峦庄地块中的秦岭群第3岩性段、加里东期花岗岩接触带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分水岭断裂及峦庄—桃坪断裂带共同控制了铀矿床、矿点、异常点分布,矿床范围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接触带300 m内的矿化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分布区基本一致,矿床褶皱翼部、花岗岩接触带、脉岩产状控制了矿体产出部位,铀矿体产于岩体界面及矿化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形态呈波状、产状由陡变缓部位,矿石铀品位与团块状黑云母及棕红色更长石、磷灰石、锆石等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埃利康铀矿区位于阿尔丹地盾中部,产于钾交代岩和钾化岩石之中。矿物组合类型为晶质铀矿-钛铀矿-金类型。矿化受活化的前寒武纪的构造断裂带控制。矿区内共探明几十个铀矿床和矿化点。矿化强度最大的南断裂,走向北西,长30km,控制了德鲁日诺耶、库伦格、埃利康等几个最大的铀矿床。矿石平均品位0.15%~0.25%,矿化带在走向上连续延伸长20km以上,向深部垂向延伸达2.0km。成矿温度200~230℃。铀成矿年龄135~130Ma。探明铀工业储量约30万吨。  相似文献   

13.
地壳中矿产分布的预测是从不同方面和以不同精度进行成矿研究的结果。本文阐述了对中亚和其它地区热液矿床所进行的大比例尺构造一预测研究的经验。大型矿床的确定大型热液矿床作为地质体,是矿化成生体系的组成部分,通常占据矿化体积的核心部分,并被较小的矿床晕所包围。大型矿床的核心部分必定有以下主要特征:1)容矿构造在规模上应与矿石量相适应。构成这些构造的岩石应能容许巨大的体积变形,而构造条件应保证矿石的赋存;2)矿床形成过程应占有此期成矿活动的全部时间,因而矿化在矿物共生组合成分上将是复杂的、多阶段的;3)应当具备使成矿溶液沉淀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的电性与成矿条件有关,并可作为各种成因金矿化的标志。本文所述的含金硫化物建造和含金硅质建造的矿床赋存在缝合的裂谷构造的边缘部位。地层为(自下而上):火山-白云质-硅质建造;硅质-陆源建造;陆源(亚复理石)建造;碳酸盐类白云质-灰质建造以及磨拉石(火山磨拉石)建造。在早期迥返阶段,形成火山-滑动沉积(硬砂质)建造;在后期迥返阶段,侵入有岩基型钾(钠-钾)质花岗岩类岩体以及杂质脉岩群。主要成矿围岩为陆源、滑动沉积建造。矿化受与裂谷冰川槽大体平行及近于对角线方向分布的深断裂长期活动带所控制,并为平缓推覆构造所屏蔽。  相似文献   

15.
裂隙断裂构造的运动学分析方法,除对断裂裂隙面进行研究外,还对断裂滑动的向量方向进行分析,以此来阐明构造运动的方向。 根据此法与传统地质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的矿床构造-物理模型能够准确地确定围岩和控制热液矿床构造形变单元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恢复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确定矿床的规模和预测矿化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16.
同旺代地区一样,凯朗德半岛(南布列塔尼)的铀矿床及矿化点在空间上都产于浅色白云母花岗岩内;这种浅色花岗岩是海西期剪切构造带附近的巨大花岗岩体的组成部分。铀矿化呈脉状产出,以沥青铀矿为主,伴随有一期次要的硫化物脉体活动。通过对矿床构造的研究发现铀矿化主要赋存在张性断裂网脉中。这种张性断裂网脉是由区域性左旋东西向剪切作用所造成的。这种剪切作用使某些变质层位(如花岗岩的北部围岩或变质捕虏体)中的断裂进一步发展。在铀矿化形成过程中,构造力学因素似乎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460铀-钼矿床是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找到的一个大型中低温热液斑岩型铀-钼矿床。文中阐述了该铀-钼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迁移过程和演化历史分析的角度,结合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总结了矿床的3个主成矿期(24、88和122Ma),具有斑岩型、浸染型、网脉型和表生铀矿化3种矿化类型。对矿床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新近纪表生淋积作用在矿体上部地表处附近形成的次生富集带,总结出冀北火山岩地区铀-钼地质找矿工作靶区的判别依据,明确了寻找此类型铀-钼矿床或盲矿体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Кубака金-银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确定了矿床在Авландин中心式古火山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并对矿化围岩、矿体、近矿交代岩和自然金进行了描述。根据含矿火山岩的年龄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以及沉积物中存在矿石碎屑确定矿化发生在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比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Бобриков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大盆地是一个世界级金成矿省,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开采的金矿床。这些金矿床包括卡林型,产于各种构造环境和主岩中。大盆地中古生代到早新生代的历史是一次多期EW向挤压作用,它沿北美西部边界叠置于优-冒地槽构造背景上。自始新世,本区一直是火山作用和陆相沉积作用的部位,并伴随有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拉张和由缓慢到快速的隆起。 大盆地中的金矿大部分呈浸染状产于沉积岩和火山岩主岩中,以及矽卡岩或脉状矿床中,金通常为次显微状。大盆地金矿主岩较为广泛,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其时代范围从元古代到更新世或全新世。金的矿化作用似乎主要发生在新生代,部分发生在中生代。 最新的研究应用混合流体(高度演化了的大气水与未变化的大气水)和田岩作用(硫化物化作用)模式来解释杰雷特峡谷以沉积岩为主岩的金矿床,这些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这类矿床。一些浸染型金矿化的首要控矿因素表现为具有持续的大规模的热液流体对流室,这种对流室可以模式化为延伸极深或沿其发生大型隆起的大规模新生代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