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并观察了吸气流速(V_T/Ti)分别为0.45、0.55、0.65L/s,吸气时间(Ti)分别为0.8、1.0、1.2s,呼吸频率(RR)分别为15、20、25次/min和呼气末正压(PEEP)分别为0、0.29、0.49kPa时PEEPi的变化以及喘乐宁对PEEPi的疗效。随着V_T/Ti、Ti、RR的增加,PEEPi均可明显升高,但提高单位V_E时,延长Ti所致的PEEPi增加幅度最大。胸肺顺应性经PEEPi校正后可明显增高。PEEP的提高可使PEEPi相应降低。应用800μg喘乐宁气雾剂喷雾和100mg喘乐宁溶液雾化治疗,用药后10、30和60min时PEEPi均明显下降,分别由用药前的0.65±0.29kPa和0.81±0.41kPa下降至用药后60min的0.47±0.22kPa和0.58±0.32kPa。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对药物中毒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5例已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 13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撤机拔管后再发呼吸衰竭者 ) ,辅助施行面 (鼻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PAP) ,吸气相正压 :1.0~ 1.5kPa ,呼气相正压 :0 .2~ 0 .5kPa。观察治疗前后PaO2 ,SaO2 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PaO2分别为 ( 6.0 4± 1.0 4)kPa ,( 7.73± 0 .84)kPa ;SaO2 分别为 ( 81.3± 5 .8) % ,( 92 .4± 5 .5 ) %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 <0 .0 1) ,症状缓解快。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清醒患者均愿接受 ,早期应用可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 ,可作为机械通气撤机技术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分别为(134.31±8.62)次/min、(36.53±6.1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7.24±8.73)次/min、(45.22±6.31)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O2、SaO2、PO2分别为(44.41±8.32)mmHg、(85.53±5.44)%、(81.65±6.16)mmHg,对照组分别为(49.56±9.15)mmHg、(93.04±5.03)%、(72.42±6.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儿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PCO2、SaO2、PO2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家兔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索高氧液对兔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 家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高氧液组(H组)各15只. 单肺通气(OLV) 30 min后,对照组静脉输入9 g/L生理盐水100 mL,高氧液组输入高氧液100 mL. 输注完毕后,记录OLV前及OLV后30 min(治疗前)及静脉输液后10 min(治疗后) pH,PaO2,PaCO2, PvO2,SaO2及SvO2等指标. 结果与OLV前相比,两组单肺通气30 min后,SaO2 [(91.0±3.5)%, (91.0±2.9)%], PaO2[(10.7±1.2) kPa, (10.9±1.2)kPa], PvO2[(8.3±1.4) kPa, (8.3±1.5)kPa], SvO2[(57.0±2.3)%, (57.0±3.8)%]均明显下降,而PaCO2[(5.9±0.6) kPa, (5.6±0.6)kPa]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在输液后10 min各指标仍呈下降趋势,高氧液组在治疗后SaO2(95.0±3.2)%, PaO2(11.9±1.5)kPa, PvO2(9.2±1.4)kPa, SvO2(63.0±3.1)%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应各指标[(89.0±2.7)%, (10.3±1.1)kPa, (8.1±1.2)kPa, (55.0±3.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OLV期间低氧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静  黎贵湘  方怡 《四川医学》2018,39(12):1340-134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最佳吸气压力。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ARDS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气压力17~20cmH2O,观察组给予吸气压力12~16cmH2O,两组患者呼气压力均为4~8cmH2O,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4小时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 H、潮气量、气流舒适度、恐惧感、腹胀感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PaO2(96. 40±4. 30) mm Hg、PaCO2(37. 30±2. 80) mmHg、SaO2(96. 10±1. 50)%,明显高于治疗前PaO2(68. 30±4. 60) mm Hg、PaCO2(24. 30±3. 20) mm Hg、SaO2(92. 10±1. 8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后PaO2(96. 10±4. 80) mm Hg、PaCO2(39. 60±3. 2) mm Hg、SaO2(96. 90±1. 80)%,明显高于治疗前PaO2(67. 90±5. 10) mm Hg、PaCO2(23. 90±3. 80) mm Hg、SaO2(92. 80±1. 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治疗后PaO2、PaCO2、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 H分别为(7. 32±0. 04,7. 39±0. 04),对照组治疗前后p H分别为(7. 31±0. 03,7. 38±0. 04),两组患者治疗后p H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气流舒适度、恐惧感、腹胀感分别为(379. 00±107. 00) m L、(3. 60±1. 40)分、(3. 90±1. 10)分、(5. 00±1. 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8. 00±120. 00) ml、(6. 70±1. 60)分、(6. 60±1. 20)分、(7. 10±1. 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ARDS采用12~16cmH2O吸气压力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保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血气分析变化,评价疗效。结果: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分别为(51.17±3.2)mmHg、(74.25±4.51)mmHg(1 mmHg=0.1333kPa),PaCO2分别是(66.10±7.25)mmHg、(59.51±5.76)mmHg,呼吸频率(27±3)次/min、(20±2)次/min,心率(105±15)次/min、(95±10)次/min。结论: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改善通气,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在2014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为31例,乙组患者为29例.甲乙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和治疗前后甲组患者呼吸参数.结果 甲组患者水肿完全消退时间(41.37±5.67)h、两肺啰音消失时间(41.26±3.94)h、SPO2恢复正常时间(13.48±2.61)h以及住院时间(5.02±0.76)d均优于乙组患者[(64.97±6.47)h、(73.68±6.49)h、(48.16±4.18)h、(9.94±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pH(7.37±0.07)、PaO2(95.23±12.34)mmHg、PaCO2(28.11±3.14)mmHg、SaO2(0.94±0.03)%、R(16.47±2.34)次/min均优于治疗前[pH(7.24±0.11)、PaO2(61.19±12.19)mmHg、PaCO2(32.37±6.19)mmHg、SaO2(0.74±0.11)%、R(36.12±3.1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很好,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情况和呼吸参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延长吸气平台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进行机械通气的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在不显著升高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PEEPi)的情况下 ,延长吸气平台时间 (EIP)的短期效应。方法 :16例早期ARDS患者 (≤ 4 8h) ,在保持除EIP外 ,其他参数不变 ,血流动力学稳定 ,比较EIP为 0 .2s和EIP延长后 1h内两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尽管气道平均压力增高 [EIP延长后为 (2 0 .6±2 .3)cmH2 O ,延长前 (17.6± 2 .1)cmH2 O ,P <0 .0 1],但是延长EIP并不能显著提高PaO2 [延长后为 (93± 2 1)mmHg ,延长前 (86±6 )mmHg,P >0 .0 1]。延长EIP后却能明显降低PaCO2 [延长后为 (6 2± 13)mmHg ,延长前为 (6 7± 13)mmHg ,P <0 .0 1]。并使血气pH增高 (延长前为 7.19± 0 .0 9,延长后为 7.2 2± 0 .10 ,P <0 .0 1)。从而使氧饱和度轻度增高 [延长前为 (93± 13) % ,延长后为(94± 13) % ,P <0 .0 1],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在早期ARDS患者 ,延长EIP ,不引起PEEPi明显升高 ,并不能够显著提高PaO2 ,但能明显降低PaCO2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治疗中内源性呼气末正压(AUTO-PEEP)及针对其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e) 低潮气量(LTV)通气方案对COPD呼衰患者血气影响.方法用呼气末阻断法测量31例COPD呼衰患者AUTO-PEEP;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无PEEPe传统通气法,治疗组用小潮气量加PEEPe通气,比较两组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的血气、通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1例COPD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早期AUTO-PEEP为7.3±3.5cmH2O;治疗前及通气2小时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平均血压值(M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24小时后治疗组pH、PaO2、PaCO2、Ppeak、MMV、HR、MBP分别7.34±0.04,95±5mmHg,45±5mmHg,30±7cmH2O,8.2±2.5L/min、92±15次/min,114±25mmHg,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32±0.03、84±6mmHg、47±8mmHg、31±6cmH2O、10.2±2.8L/min,100±18次/min、120±12mmHg,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普遍存在不同水平AUTO-PEEP,采用LTV 适度PEEPe通气较传统通气方式能进一步改善气体交换,减少MV提高PaO2,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测定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8名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呼气末阻断术检测18名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时的PEEPi,分别应用调整吸气呼气时间比例、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外加3、6、9cmH2O呼气末正压的方式,分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对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结果:吸气及呼气时间比由1:2变为1:2.5后,对比PEEPi和血气分析显示出明显差异,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后,PEEPi、PaCO2和PAP和吸入药物前相比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患者在PEEPe增至9cmH2O的状态下,对比患者PEEPt和PAP显示明显差异,心率显著增加,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对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则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时普遍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应用调整吸气呼气时间比例、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外加低水平的PEEP能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对患者呼吸及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测定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可以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3 h及治疗72 h,对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B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O2、pH、PaO2、PaCO2、HR及BR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O2、PaO2、pH均高于治疗前,但HR、BR、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但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B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常规治疗合并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护理,如呼吸机监测等,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BiPAP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与Sa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同时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师元  党晓燕  万林  屈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70-1372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值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行低潮气量、低频率、采用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值机械通气模式,监测上机前和上机后PEEP值为0 cmH2O、5 cmH2O、8cmH2O时的pH、PaO2、PaCO2、SaO2、气道峰值压(PIP)、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以及氧利用率(O2UC)。结果:应用不同PEEP值进行机械通气后,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0.01),气道峰值压和PEEP i明显降低(P<0.01),氧利用率(O2UC)明显增加(P<0.01)。但PEEP值在5 cmH2O时疗效最好。结论:PEEP通气模式在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早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PEEP值在5 cmH2O左右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相同的常规治疗下 ,BiPAP治疗组 2 5例应用Bi PAP通气经鼻 (面 )罩给氧 ,对照组 2 1例经鼻导管给氧 ,用血气分析仪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PaO2 、SaO2 、PaCO2 、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iPAP组PaO2 、SaO2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而PaCO2 、呼吸率及心率显著下降 ,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1 ,P <0 0 1 ,P <0 0 5 ,P <0 0 5 )。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呼衰患者的缺氧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尤其对改善组织缺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34)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及临床症状等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无创通气干预3d后,治疗组血SaO2、pH值、PaO2、PaCO2分别为94.3%、7.36、82.1mmHg、49.6mmHg,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9.0%、7.31、72.8mmHg、58.9mmHg),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13d)及病死率(2.9%)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d和11.8%),P〈0.01。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症哮喘合并呼衰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30例用无创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衰的患者(无创通气组)治疗前、治疗4小时、治疗3天后血气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同用常规方法治疗的30例患者的对照组对比。结果无创通气组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及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j—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无创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首先行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而后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1),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0%。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时应用BiPAP无创通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傅向东  张婕  赵琦  黄玲 《中外医疗》2013,32(5):41-42
目的观察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值、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i PAP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治疗老年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预后。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 PAP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和3 d血氧饱和度(Sa O2)、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记录患者插管率、病死率、呼吸支持时间、血气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 d和3 d后的Sa O2、Pa O2、p H值均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 d后的Sa O2、Pa O2分别为(89.45±5.12)%和(78.69±5.04)mm Hg,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 d后(87.33±4.32)%和(75.12±4.64)mm Hg,研究组治疗后3 d后的Pa CO2为(48.52±4.31)mm Hg,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 d后的(51.30±4.2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插管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14.2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血气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98±0.86)d、(4.70±0.81)d和(17.31±3.3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 PAP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治疗老年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减少患者再插管率,改善患者动脉血氧状况,缩短患者治疗和好转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