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达网干扰仿真系统,硬件采用C/S攻防对抗框架,软件选用Win2000、TCP/IP、VC 6.0及ACCESS。仿真数学模型包括单/多部雷达对目标探测区及单/多部干扰机对雷达网干扰的建模。系统设置完成后将模拟干扰机对抗雷达网的探测与干扰过程。随着仿真时钟的运行,动态实时显示雷达网探测与干扰的电磁态势,最后给出对抗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海军航空兵突防作战中,敌舰艇编队雷达组网探测为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打击来袭目标提供指引.必须综合运用多种雷达干扰措施,合理分配干扰资源,压制敌海上编队雷达网的探测能力.结合编队雷达网干扰的特点,将免疫遗传算法用于干扰规划,可有效地解决干扰兵力优化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弹载干扰机的恒功率转发式干扰,提出了基于掩护信号的抗干扰技术.首先对干扰机的恒功率放大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功率增益压制效应,减弱其对探测雷达的干扰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歇采样直接转发(ISDR)干扰的信号模型,对探测雷达的抗干扰效果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增强探测雷达对抗转发式干扰的能力,提高作用距离.  相似文献   

4.
针对敌方雷达网的多干扰机协同干扰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整数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首先,根据不同干扰样式在不同恒虚警检测器中的干扰效果差异,从压制概率公式出发,构建目标函数,然后根据分配原则建立干扰资源分配模型,最后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寻优求解,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仿真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收敛稳定性好,全局寻优能力强,能很好解决雷达干扰资源协同优化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评估方法没有考虑隐身性能与电子战能力有效结合对雷达探测效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隐身飞机支援干扰的雷达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平滑处理的全空域静态RCS值,结合雷达探测距离公式,仿真得到了隐身飞机全空域的雷达探测范围。然后分别以雷达最大和最小探测距离作为飞机的支援干扰距离,并在设置普通干扰机的干扰距离后,比较分析了三种干扰情况下雷达探测范围的变化。最后定义干扰压制率,对支援干扰的压制有效性进行了量化分析。仿真分析表明,隐身飞机支援干扰战术灵活,能够有效压制雷达探测距离,为目标机提供掩护区域,实现安全突防。  相似文献   

6.
弹载电子干扰机作战效能仿真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弹载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在干扰评估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干扰、探测模型,通过分析反导系统于目标导弹之间的关系,提出最小干扰距离指标,并对几种典型反导武器系统的探测雷达进行干扰效果仿真计算,分析其在最小干扰距离指标下的干信比,得出弹载干扰机的作战效能。该研究对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导弹攻防对抗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倪天权  王建东  刘以安 《兵工学报》2010,31(12):1599-1603
针对具有连续性和严密性布防的组网雷达突防问题,研究了随队式干扰样式对抗雷达网的目标/编队的航路规划问题。从单部雷达的暴露区半径计算入手,通过对两部雷达的干扰突防分析,将目标/编队在随队式干扰掩护下突防雷达网的航路规划研究,转化为利用组网雷达中存在的公共弦组成的连通网状图问题,并通过结合启发式搜索,给出了一种目标/编队在随队式干扰掩护下的雷达网航路规划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某导弹雷达在布网方式下对目标的检测特性,讨论了该导弹雷达网的布站方式和检测原理,给出了该导弹雷达网分布式检测融合系统的最优检测问题,并给出了融合系统全局最优化的必要条件和求解系统全局最优解的数值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态势的雷达组网作战效能评估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态势的雷达组网作战效能评估,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概率统计和雷达网在特定环境下的平均性能评估,而必须结合任务和具体的对抗态势,更全面和真实地反映雷达组网在对抗过程中的作战效能.为此,分析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进行了模型的假设处理,建立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最后计算了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0.
青争 《兵器知识》2015,(3):68-71
<正>常规主被动干扰的手段和局限机载雷达制导武器对抗手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比较成熟,先进作战飞机都装备有干扰弹和干扰机。这些主动和被动雷达干扰措施,都是通过增加导弹对目标的瞄准误差,结合载机的机动以摆脱导弹威胁。干扰弹通过释放箔条形成雷达波束难以通过的干扰云,利用箔条的遮蔽作用形成假目标,干扰和诱骗敌火控雷达和雷达制导的导弹。干扰弹体积小,安装位置灵活,可搭配雷达和红外弹种,是军用飞机最基本的自卫对抗装备,几乎装备了所有的作战飞机。干扰弹的使用简单、灵活,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就是干扰弹装填的干扰丝的波长,需要在装填时就根据威胁等级确定,不容易根据威胁雷达波长进行调整。机载干扰弹的箔条主要用于对抗火控雷达,专  相似文献   

11.
电子对抗环境下的目标探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标探测模型是空防对抗仿真中的关键模型之一。在对空袭电子战战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四种电子干扰方式下的目标探测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目标探测建模问题,提高了空防对抗仿真的可信度,该模型亦何用于海战和空战仿真等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电子对抗辅助决策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由4台计算机以局域网形式构成星型结构.采用10M/100M以太网交换机、TCP/IP网络协议,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和VC 6.0开发系统软件.ECM情报分析模型仿真雷达信号的侦收、分选、识别.EW干扰资源分配模块在电子战资源数据库中选取对应干扰方式.推理模块据预定设置生成作战指挥方案、电子对抗与反对抗态势图.人机界面采用对话方式键入或调用数据文件输入,双屏显示对抗态势和表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电子装备的干扰目标分配是电子对抗作战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实战中的部分模型参数是无法实时获取的。电子装备的作战使用分为任务计划准备和实战使用两个阶段,提出可以利用计划准备阶段的有关历史数据来预测实战使用时的模型参数。首先提出了灰关联预测值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有限历史数据的计算方法;继而建立了实战中干扰目标的灰关联预测分配模型,并对算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仿真示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合理,算法可行,符合实战对电子装备干扰目标分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某型号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分析其信号波形特点及信号处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弹道导弹突防过程中对相控阵雷达的转发式分时干扰方法,结合典型的导弹突防电子战模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为弹道导弹突防战术技术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围绕当前信息化作战训练转型的需要,研究了在地面防空训练模拟系统中实现电子对抗训练的工程方法.提出了电子对抗训练科目的设置原则,建立了适合软件实现的电子对抗模型,包括电子干扰模型与雷达反干扰模型,最后给出了软件实现的关键流程.  相似文献   

16.
CHESS电台采用差分跳频技术,实现了短波频段内高跳速和高数据传输速率,对通信对抗提出了新挑战。分析了差分跳频序列生成原理,基于CHESS电台结构,构建了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仿真模型,对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差分跳频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频带干扰对差分跳频具有较强的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HESS电台的干扰策略,可为我军的电子对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雷达干扰装备设计定型中,选用被试装备的实际作战对象作为配试雷达来检验被试装备的干扰效果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获得对作战对象的干扰效果数据,采用替代等效推算的方法进行雷达干扰装备试验就成为目前检验干扰装备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对雷达接收机的噪声温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等效温度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两部雷达在干扰条件下的噪声温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温度的干扰距离等效推算方法,并建立了推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程炜  樊祥  冯源 《制导与引信》2011,32(1):18-22
如何有效应对ARM的攻击是当前电子防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哈姆”反辐射导弹(HARM)为背景,介绍了有源诱饵干扰ARM的原理,指出其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以火箭弹为载体的有源干扰诱偏系统(诱饵弹)。设计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案,经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并大致给出了系统设计应用的几个重要战技参数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有源干扰下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反舰导弹在有源电子干扰下的突防概率, 分析了电子战系统的任务与特性.应用排队论与对策论的方法, 得出了有源干扰的系统效率, 从而得到反舰导弹在有源干扰下的突防概率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对抗侦察训练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半实物仿真与数字仿真相结合的信号产生方法.简要介绍仿真训练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应用流程,依据信号产生的设计要求,深入研究雷达对抗侦察仿真训练中电磁环境信号的产生方法,并应用于部分电子战装备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研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设计灵活、适应性强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为其他电子对抗仿真训练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