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51±2.10)分低于对照组(15.46±2.42)分, ADL评分(67.95±7.58)分高于对照组的(55.18±6.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参照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增加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6.47%,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分别为93.8%(45/48),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arthel指数、NIHSS及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在统计学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Barthel指数、NIHSS及ADL评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及临床指征,两药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NIHSS评分(3.22±0.44)分低于对照组的(5.35±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Barthel指数(68.33±13.42)分高于对照组的(59.28±1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及疗效观察。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每组各44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12.52±5.41)分低于对照组的(18.09±5.25)分, Barthel指数(77.39±5.67)分高于对照组的(65.34±4.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观察组则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卒中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15.8±5.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1±5.7)分,t=4.205,P=0.000;观察组的卒中量表评分为(14.2±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4.8)分,t=7.976,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3.2)、(66.9±6.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9±4.4)、(6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依次为(3.9±0.8)、(1.6±0.8)、(7.8±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2.7±0.8)、(9.9±2.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21%)明显高于组(69.74%);NIHSS评分(7.37±1.30)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76.54±7.2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8.19±2.21)d短于对照组的(11.21±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闵永宁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51-15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根据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6±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4.7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3.45±1.01)s、(28.01±1.72)s、(2.43±0.21)g/l、(0.31±0.07)mg/l,优于对照组的(12.39±1.02)s、(25.73±1.89)s、(2.80±0.42)g/L、(0.37±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72例。研究组使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NIHSS评分(11.18±2.05)分低于对照组的(14.22±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54.38±7.26)分高于对照组的(50.37±9.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p、Vm、RI、PI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的Vp、Vm明显高于对照组,RI、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依达拉奉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无法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63-66
目的利用临床病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在急性脑梗死基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年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8.5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和Barthel Index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在一年后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9.52%)(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降低复发率,可得到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酌情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40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另外选择在同期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治疗的40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NIHSS分别为(26.34±7.23)、(27.75±8.79),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NIHSS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应用t检验进行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探究急性脑梗死使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病患中随机选取66例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则加以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各33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3.9%,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较提示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患使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抽取48例为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另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宗国才 《淮海医药》2016,(4):481-48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对照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