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孟洁 《新闻传播》2023,(18):41-4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博的普及,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表达立场和观点,社会现实能被微博舆情有力地展现出来。本篇论文主要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以“江歌案”的一审这起突发的有影响的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人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关于此事件的300个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以0-1矩阵的形式输入Excel表格中,再导入Ucinet软件中,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图,根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的整体分析,再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研究以“江歌案”的一审为代表的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比如运用小团体、K-核、网络密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当事人、名人、法律用户等在整个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控制,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微博形成的舆情氛围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进而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文章阐述微博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分析高校微博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并通过案例对高校微博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校微博的管理与引导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微博舆情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微博舆情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民情民意,因此,如何更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并进行舆情的风险预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微博消息为研究对象,基于K-means算法完成对微博消息的聚类定量分析,找到所要分析的某类微博内容,进而在这类微博中找出微博消息意见领袖,提出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估算法,完成微博消息预警模块的实现,对微博舆情监测分析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社会媒体,在网络舆情领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弥补传统网络舆情分析的不足,本文将共词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的思想与方法拓展到微博舆情分析中,并设计了基于网络可视化的微博舆情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发现共词网络可有效探测舆论热点,复杂网络在舆论领袖发现中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为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途径,探索和拓展了其研究方法,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撰写的中国首份权威网络舆情指数报告——《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在重庆发布。报告显示,微博2010年一跃成为继新闻、论坛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舆情源。蒙牛“诽谤门”、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等事件,均以微博作为舆情源头率先披露。今年“两会”期间,张春贤等省部级代表、委员的实名微博,更是使得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发挥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块化模型,引入中心性度量和集聚系数两类系统化的社会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微博社会网络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发布”政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描绘出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的个体特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特征向量指数、页面排序指数、权威性指数等综合舆情指标的引入丰富了网络中个体的评价依据.此外,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政务微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熊萌之 《传媒》2018,(15):86-88
微博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更加庞大,且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入.因此,微博这一平台已然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着眼于微博环境,通过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情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校网络舆情及大学生微博用户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高校学生微博热点话题的概念、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在当前微博信息挖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网络信息采集与抽取、中文分词、文本聚类、空间向量模型等技术,结合高校学生微博舆情特点,研究设计了基于高校学生微博的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对该模型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张晔 《新闻世界》2013,(9):128-12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微博作为公众表达个人意志的平台之一,对社会问题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以及网民意见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平度征地事件的整体概述,分析基于微博平台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其所体现的微博舆情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璐  吴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20-129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能够揭示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题特征、情感类型与强度,剖析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协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郑诚 《新闻窗》2012,(1):68-69
2011年以来,以备受追捧的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上掀动一波又一波热点舆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舆情的整体格局。从去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动车追尾事故追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调查、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网络舆情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牵动亿万受众的神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5.
媒体的变革,使得微博等新媒体成为舆情爆发的源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社会政治生活形成多方面的影响,急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控制与引导规范。其中,出台管控的法律是根本,健全引导体系是关键。我国微博舆情现状分析1.微博谣言泛滥谣言(lie)不等于流言(rumor)。流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  相似文献   

16.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新闻大学》2015,(1):145-149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热潮使信息传播途径、方式发生变化,微博意见领袖正在引领和掌控者微博的主流信息,左右社会的舆论导向。因此,结合微博意见领袖的泛众化、圈群化、显性化的传播特征,分析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发端、发展和低谷期中的作用,总结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并就网络舆情中如何识别、培养和正确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为相关部门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雾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中雾霾话题信息为例,采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API开放平台获取新浪微博数据,使用Gephi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工具绘制有关图表.[结果/结论]揭示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并为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实践层面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博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中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65%的舆情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舆情的一大源头.微博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更使其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微舆情环境下,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泛滥也滋生了不少社会负面舆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疏通公众情绪,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微博网络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对已有舆情传播模型提出挑战。为有效地揭示出微博用户关注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网络中舆情传播演化的机理,以有向无标度网络为载体提出舆情传播的SIRS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微博的传播特性以及舆情话题的衍生性等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