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观察到光肩星天牛Anopol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与黄斑显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Canglbauer成虫可以完成正反两种交配,交配后可以正常产卵(有单雌产卵和配对产卵两种),交配可以正常孵化。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幼虫消化道外形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消化道比光肩星天牛的较短,尤其以中肠明显。黄斑星天牛中肠膨大部分比光肩星天牛长而且皱褶多。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清楚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1853)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1889)的分类问题,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成虫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天牛(包括其过渡型)不同个体的酶谱柱中清晰显示的酶带均处于同一位置,且在颜色、宽窄和相对迁移率上均基本相同,即在酯酶酶带上差异甚微,因而这两种天牛应归属为同一种:光肩星天牛,而黄斑星天牛为其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4.
新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dou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2002年前后从外省传入新疆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摸清它们在新疆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其生活习性中的薄弱环节,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该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极其相似,在外部形态上除了卵和蛹外,其幼虫和成虫有些差异,据国内有关专家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等技术分析鉴定后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类[1]统称为黄斑星天牛.据调查在新疆光肩星天牛多于黄斑星天牛.它们在新疆都是1年发生1代,大多以卵和幼虫越冬,在焉耆县翌年5月上旬化蛹,成虫于6月初出现,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初~7月底.雄成虫寿命为8~65 d(平均32 d),雌成虫寿命为6~67 d(平均34 d).由于新疆南北的气候差异,南北疆成虫发生期也有差异,伊宁市比焉耆县提前半个月左右.它们在新疆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15种树木,危害树木的主干和直径粗3 cm以上的枝干.[结论]基本掌握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天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混合种群的显微特征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鞘翅上斑纹的颜色是传统形态分类区分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重要外部形态特征 ,光肩星天牛的鞘翅斑纹颜色多为乳白色 ,而黄斑星天牛则为黄色 .在许多地区 ,如宁夏青铜峡市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以混合种群的方式存在和共同危害 .这种混合种群中出现了许多鞘翅斑纹颜色介于乳白色和黄色之间的“过渡类型”个体 .作者从同一寄主合作杨上的该混合种群中采集了近千只成虫标本 ,按鞘翅斑纹从乳白色自然、连续地过渡到黄色的颜色序列 ,从标本中选取 12只成虫 ,分别代表序列上鞘翅斑纹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 ,并从左到右依次编为 1~ 12号 .利用扫描电镜对这 12个体的斑纹、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和比较 ,以探讨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过渡类型”三者间超微形态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 ,从乳白色到黄色 ,斑纹上的分泌物表现出了从少到多的连续变化趋势 ,而在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部位上则无显著的差异 .  相似文献   

6.
宁夏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宁夏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自然种群很少,主要有花绒穴甲寄生天牛的老熟幼虫、蛹、成虫,柿树螟蛾捕食天牛卵,寄生蝇、虱蝇类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姬小蜂寄生天牛蛹.花绒穴甲是大型杨树天牛最有价值的优势天敌种,在宁夏很多地区有少量发现.该虫自然扩散能力弱,分布狭窄,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寄生率较高,其它昆虫偶尔发现有寄生和捕食现象,但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7.
将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这2种杨树主要天牛种类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成虫交配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幼虫两种同功酶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血清蛋白同功酶和过氧化物同功酶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两种天半的这两种同功酶种间差异表现在A区1~2条酶带宽窄、深浅的差异,而总体的差异不大,说明这两种天牛是近缘种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优良肉用鸡与当地品种鸡进行杂交,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孵化率、成活率、均匀度、活重以及纯利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杂交组合从优到差的次序依次是,大骨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蛮杂一代、矮脚鸡♀×岭南黄快羽快长型商品代蛮杂一代、大骨鸡♀×固始鸡♂和固始鸡♀×岭南黄特优3号♂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一代,并且4个杂交组合的纯利润分别高出当地肉杂鸡5.36、5.78、0.54、0.22元·只^-1,最大效益活重分别为2143.8、2462.1、1578.3、1402.7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记述茧蜂科 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 Opiinae短背茧蜂属 Psyttalia Walker的一新种扩颚茧蜂 P.ex-tensa We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与分布于南非的 P.ngomeensis Fischer相似 ,但新种的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触角仅为 2 7节 ,柄后腹光滑可与后者区别 ;与中国唯一的已知种罗氏茧蜂 P.romani Fahringer的区别在于并胸腹节仅具中纵脊 ,上颚基部齿状扩大 ,回脉后叉式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生产性能优良的金鳟品系,开展硬头鳟和金鳟的正反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苗种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能与亲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为金鳟体色;硬头鳟自交组及硬头鳟♀×金鳟♂杂交组受精卵发眼率为59.47%~62.52%,金鳟自交组及金鳟♀×硬头鳟♂的杂交组受精卵发眼率为76.91%~81.22%,4个实验组苗种孵化率保持在91.55%~94.25%;硬头鳟自交组、硬头鳟♀×金鳟♂杂交组、金鳟♀×硬头鳟♂杂交组、金鳟自交组绝对增重率分别为0.106、0.103、0.101和0.073,正反杂交组苗种的绝对增重率略低于硬头鳟自交组(P0.05),但显著高于金鳟自交组,2个正反杂交组间无显著差异;鳗弧菌攻毒后硬头鳟自交组、硬头鳟♀×金鳟♂杂交组、金鳟♀×硬头♂杂交组、金鳟自交组死亡率分别为54.5%、60.8%、61.6%、100%,正反杂交组苗种抗鳗弧菌病性能比硬头鳟自交组苗种稍差,但显著优于金鳟自交组苗种(P0.05),正反杂交组子代苗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β-葡聚糖诱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免疫响应机制,为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进行养殖试验,饲 养8周后采样分别进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转录组测序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结果】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选择诱杀树种防治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