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晓东 《中医研究》2007,20(10):18-20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气机之功。在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时,临床常采用配方颗粒剂。配方颗粒与中药合煎的化学成分是否相同,尤其是药效是否接近,是评价中药颗粒配方能否取代中药合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胡-黄芩合煎与分煎液的保肝作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琳  谢鸣 《中成药》2004,26(11):942-943
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中的重要功能药材,能"外解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体现着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作用的主要方面.现代研究也证明,单味柴胡、黄芩及其成分有解热、抗炎、保肝等活性[1~4].近些年,随着中药材的颗粒化及其颗粒配方的推行,促进了复方合煎与分煎药效差异方面的研究[5~8].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比较观察小柴胡汤中的核心药材柴胡-黄芩的合煎与分煎液在保肝方面的作用差异,了解2种不同煎煮方式下的效用特点.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 ,并比较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的药效。建立SD大鼠LPS(2 0 μg/kg ,80 μg/kg)发热模型 ,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 (△T)曲线 ,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组体温变化。结果 :小柴胡汤分煎合液与合煎液组在大鼠注射LPS后多个观察点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合煎与分煎合液作用于不同剂量模型的体温变化曲线不同。结论 :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但小柴胡汤合煎液在解热的显效及持续时间上优于分煎合液。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对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并比较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的药效。方法:建立SD大鼠LPS(20、80μg/kg)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比较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结果及结论:小柴胡汤分煎合液与合煎液对两个剂量的LPS导致的大鼠发热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相似文献   

5.
周嘉琳 《中医杂志》2007,48(8):745-745
在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学术界对中药的单煎、共煎问题一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中药单煎符合中医理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传统中药均是以复方共煎,担心单煎后中药的疗效会发生改变.我们经过10多年的科研探索和临床应用实践,证明单煎的中药配方颗粒与共煎的汤剂疗效基本一致,现就有关研究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柴胡汤单煎和合煎均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SGPT增高,显著抑制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显著报制酵母所致大鼠的体温升高,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显著延长热板法测得的小鼠痛阈,单煎和合煎的作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走出单煎、共煎争论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3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以来,单煎与共煎的争论空前激烈、广泛、持续,波及到药学界、临床医生直至病人.其争论内容不外乎单煎与共煎成分含量差异、药效学差异以及临床疗效差异.诚以为单煎与共煎的争论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出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分煎与合煎是否存在疗效、药效不同差异。方法:采用自拟复方健胃舒颗粒治疗脾虚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分煎组与合煎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效。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2%和70%,总有效率均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在抑制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调节小鼠胃功能,促进小肠推进度及镇痛药理实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胃舒颗粒分煎及合煎疗效、药效保持一致,从一个侧面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灵活配方及加减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单煎与共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龙 《河北中医》2006,28(7):531-531
长期以来,中药汤剂作为中医用药的传统剂型,一般均为共煎。然而,自从中药配方颗粒新剂型发展问世以来,医药界对中药不经过共煎能否起到应有的疗效,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否能代替中药汤剂,引起了争论。对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中药配方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剂又称为免煎中药。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及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为更好地应用、发展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药房网络系统中提取2011年9月~12月份的中草药处方共2256张,采用Excel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销售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房排石类中草药销售总张数呈下降趋势,中药饮片张数减少较快,中药免煎颗粒张数减少比较平缓。但从排石类总收入看,中药饮片的收入是中药免煎颗粒收入的2倍。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在临床上逐渐普及,但中药饮片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解决中药免煎颗粒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期将江苏省江阴市天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饮片投入临床使用。所谓免煎饮片,即采用先进设备,将原药材按规范炮制、经水煎提取、低温浓缩、干燥制成细粉、颗粒状,按成人量单味包装,供临床使用的一种新型中药。1经半年时间的临床使用,笔者发现免煎饮片在以下几个方面要优于传统汤剂。1.1不必煎煮,携带方便,传统汤剂需经患者细心煎煮、浓缩方能服用,不仅费时费力,有时因煎法不当还要损失有效成份,影响药效。且不便于出差、旅行携带,中断服药同样会影响药效。1.2工业化标准生产,真空包装,清洁卫生,不致虫蛀霉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对中药免煎颗粒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优势、不足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概述,认为中药免煎颗粒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用简便,质量要求严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疗效存在争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并加强临床对中药免煎颗粒的研究,不断克服不足,大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免煎颗粒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蕾  伏晓  代大顺 《中医研究》2011,24(2):32-33
中药免煎颗粒是一种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制药工艺,将单味中药饮片经过加工煎煮、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程序,使之成为中医临床上可随机组方,即冲即饮的颗粒剂型。我国对其开发和应用也初具规模,通过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显示了以下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中药免煎颗粒是中药汤剂剂型一个新的改革尝试。从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并应用到临床之中,至今已经20多年了。中药免煎颗粒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运用现代药品制备方法,对药材经过煎煮、滤过、分离、干燥包装等程序,制备而得。所以在  相似文献   

15.
羊桃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桃煎李士桂主任医师古羊藤9g地桃花20g十大功劳6g解毒草10g火炭母15g金果榄6g榄核莲6g性质功效清热解毒化湿剂。解毒化湿,清热止痢。主治病证细菌性痢疾、泄泻(湿热证)。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200~400ml,日分2~3次服加减运用腹胀痛...  相似文献   

16.
屈岭  王红  陈翠美  李政国 《光明中医》2012,27(2):265-266
目的 中药免煎颗粒在临床的应用不断扩大,为了探索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煎剂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观察组64例以葛根芩连汤中药免煎颗粒加减治疗,对照组43例予传统饮片煎剂治疗,疗程同为3~5天,两组临床资料没有差别.结果 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两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煎剂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药免煎颗粒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000年引进江阴天江药业的中药免煎配方颗粒,临床应用4年来,获得大多数患者的认可。根据我院的临床实践及收集的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飞  石维  魏睦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427-2430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中药药对黄芩柴胡的合煎、分煎以及配方免煎颗粒剂的HPLC紫外图谱信息,探求不同调配方法对药物组分的溶出度及组分改变的影响。方法:逆相色谱柱:RPC18(Cadenza CD-C18# ZB0703C4.6mm×150mm,4μm)。流动相:A=0.1%TFAH2O,B=0.1%TFAH2O/CAN=1/9。梯度:A/B=100/0~90/10in5minA/B=90/10~60/40innext55min。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20μL。结果:各组合煎时,药对中特定组分的溶出度增加,部分主要组分高于分煎组2倍以上。免煎颗粒的溶出度与分煎接近。各组合煎与分煎或颗粒剂之间相比,出现了少量低丰度峰的增减改变。结论:合煎能使药物的成分溶出度增加,但组分改变不显著。免煎颗粒有推广的可能性,但在量的等效性方面。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扁平疣为常见皮肤病,笔者应用自拟消疣煎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8~40岁,平均26.2岁。病程1d~5年。2治疗方法消疣煎:紫草12g,红花10g,蚤休30g,大青叶30g,薏苡仁30g,香...  相似文献   

20.
陈春  臧波  王泽山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56-756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症。三九中药免煎颗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提取制剂,具有见效快、服用方便、吸收良好的特点。我们观察了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中草药饮片比较,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