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TLR4 基因敲除对小鼠免疫细胞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取20 周龄的雄性野生型C57BL/6 小鼠和TLR4-/ -小鼠的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分离细胞,用流式检测F4/80、CD11b、CD11c、CD3、CD4、CD8 分子的表达;qPCR 检测附睾脂肪组织内IL-6、HMGB1、TNF-α、脂联素和抵抗素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C57BL/6 小鼠相比,TLR4-/ - 小鼠脾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M1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上升(P<0.05),M2 型(F4/80+ CD11b+ CD11c- )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这种趋势在附睾脂肪组织中表现更为显著。同时发现附睾脂肪组织中CD4+ T 细胞比例下降(P<0.05),CD8+ T细胞比例上升(P<0.05);IL-6、HMGB1、抵抗素表达升高(P<0.05);TNF-α和脂联素表达降低(P<0.05)。结论:TLR4 基因敲除可导致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通过Toll样受体4 (TLR4)调控心肌缺血损伤及对脾脏组织CD4~+T细胞、CD8~+T细胞及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C57BL/6野生型小鼠(WT)和TLR4基因敲除(TLR4-/-)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ISO)组和ISO联合重组HMGB1(r HMGB1)组。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小鼠心功能,应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诱发心脏功能损害、心肌组织坏死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脾脏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Th17细胞比例升高;与ISO组小鼠相比,ISO联合r HMGB1组心脏功能损害、心肌组织坏死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均加重,脾脏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Th17细胞比例更高;与ISO联合r HMGB1组野生型小鼠相比,ISO联合r HMGB1组TLR4-/-小鼠心脏功能损害、心肌组织坏死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减轻,脾脏组织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HMGB1通过TLR4诱发心肌缺血时心肌组织损伤,并上调脾脏组织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Th17细胞比例,从而可能促进心肌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高脂饲养C57BL/6J小鼠肾周脂肪组织炎性反应。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6)和高脂饲养组(HFD组,n=6)。用RT-qPCR检测肾周脂肪组织中TNF-α、CD11c、IL-1β、IL-10、TGF-β1、CD206等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周脂肪组织及肾实质F4/80、CD68、LC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D组小鼠肾周脂肪组织TNF-α、IL-1β等mRNA相对含量升高(P0.05);HFD组的肾周脂肪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CD68及炎细胞广谱标志物LCA的表达均呈高表达(P0.05)。结论高脂饲养的C57BL/6J小鼠肾周脂肪组织确实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甘氨酸对小鼠体重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甘氨酸(Gly)对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F)、Gly组、Gly+HF组,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以Gly 等药物定量腹腔注射处理。连续12 d,观察体重变化,实验末取血测定血脂4项(TC、TG、HDL-C、LDL),摘取雄性小鼠附睾周围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垫,摘取雌性鼠腹部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垫,称重并记录,留取肝脏组织并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HF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体脂含量无明显差异;Gly组的体重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Gly+HF组体重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HF组; Gly组血清TC和TG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Gly+HF组血脂4项与HF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光镜下HF组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脂肪变性,Gly+HF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少,肝细胞内脂滴小且少。 结论: Gly对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的小鼠都有降低体重和体脂含量的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有预防肝脂肪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及多功能T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NOD2~(-/-)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气管分别滴入MTB减毒株H37Ra建立肺部感染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4周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评分;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多功能CD4~+ T/CD8~+ T细胞的比例。结果 NOD2~(-/-)小鼠感染H37Ra后肺组织炎症加重,肺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两种小鼠感染后, CD4~+/CD8~+T细胞中TNF-α~+、 IFN-γ~+单阳性细胞及TNF-α~+IFN-γ~+细胞均显著增加;与C57BL/6小鼠感染组相比, NOD2~(-/-)小鼠感染组体内TNF-α~+ CD4~+ T细胞、 IFN-γ~+ CD4~+T细胞及IFN-γ~+ CD8~+ 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H37Ra可诱导NOD2~(-/-)小鼠的Th1细胞型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CD4+T淋巴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Kv1.3的表达、功能及其在A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研究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1)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4.93%±2.15%vs67.80%±2.54%,P0.05)。(2)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AS组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0.1750vs0.7971±0.0955,P0.05)。(3)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状态下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82,P0.05)。(4)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刺激48h后较刺激24h后细胞因子(IL-2,TNF-α)分泌显著增加。(5)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670±1.579vs1)。结论: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增多,提示高表达Kv1.3的CD4+T淋巴细胞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醉茄素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抵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 J小鼠分为醉茄素A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HFD)饲养,分别给予醉茄素A或对照溶剂DMSO腹腔注射,每天测量小鼠体重及摄食量。1周后取材,称量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iWAT)、附睾白色脂肪(eWAT)、腹膜后白色脂肪(rWAT)和肩胛间棕色脂肪(BAT)的重量;取iWAT检测褐变相关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iWAT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醉茄素A组小鼠的体重和各部位脂肪组织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摄食量无明显变化;Real-time PCR显示,醉茄素A组小鼠iWAT中褐变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醉茄素A组小鼠iWAT中解耦联蛋白1(UC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明显增加;HE染色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醉茄素A组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细胞呈现典型褐变特征,如脂肪细胞多腔室化。结论 醉茄素A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白色脂肪组织褐变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鼠辐射损伤后T细胞亚群免疫重建特点及山茱萸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X射线2.6 Gy单次全身照射建立小鼠辐射损伤模型及山茱萸实验模型,分别在辐射前后,检测小鼠血常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和CD8+T细胞及其Th1、Tc1、Th2、Th17和Treg亚群的比例。结果:辐射后第3天,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包括CD4+、CD8+)比例显著降低(P0.05);T细胞在辐射后第5天开始重建,其中以CD8+T细胞为主,CD4+T细胞在第8天恢复重建。但T细胞分泌IFN-γ能力(Th1/Tc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反,Th2、Th17、Treg亚群比例显著增高(P0.05)。与照射组相比,山茱萸处理小鼠Th1亚群比例明显上调(P0.05),Th2、Th17、Treg亚群的比例或数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X射线单次照射后,CD8+T细胞免疫重建早于CD4+T细胞,但IFN-γ分泌能力较弱。山茱萸可显著上调Th1比例,抑制Th2、Th17、Treg增殖,改善辐射诱导T细胞亚群失衡,增强辐射损伤后Th1类细胞亚群的免疫重建优势。  相似文献   

9.
肾怡对狼疮小鼠免疫器官内Th1/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肾怡对MRL/lpr小鼠免疫器官内Th1/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从12周观察到28周后于实验终点处死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胸腺和脾脏中CD4^ CD30^-(Th1)、CD4^ CD30^ (Th2)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进一步对脾细胞进行CD^ T淋巴细胞分选,并于体外利用PHA—P进行刺激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IL-4(Th2细胞因子)和IFN—γ(Th1细胞因子)的表达丰度,比较二者的比值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胸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D4^ CD30^ T淋巴细胞;脾脏中虽可检测到CD4^ CD30^ T淋巴细胞,但在未加入PHA-P的条件下,CD4^ CD30^ T淋巴细胞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中所占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经PHAP刺激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脾细胞中CD4^ CD30^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中CD4^ CD30^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将脾细胞中CD4^ T淋巴细胞分选出来后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CD^ T淋巴细胞所表达IL-4/IFN—γ(Th2/Th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中药肾怡能够纠正MRL/lpr狼疮小鼠脾脏中CD^ T淋巴细胞在PHA-P刺激的条件下朝向Th2过度分化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din-4)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另设正常饮食组。取附睾旁脂肪检测sirtuin 1(SIRT1)、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Exendin-4或联合SIRT1激动剂/抑制剂处理3T3-L1脂肪细胞24 h;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诱导成脂肪细胞后exendin-4干预24 h;检测SIRT1、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酶(HS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艾塞那肽组小鼠附睾旁脂肪量、空腹血糖及血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均P0.05),体重减轻,血TNF-α水平降低。艾塞那肽干预后,肥胖小鼠脂肪组织SIRT1、ATGL和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TNF-α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Exendin-4剂量依赖性促进3T3-L1脂肪细胞SIRT1、ATGL和HSL脂解相关蛋白的表达。联合SIRT1激动剂后,脂滴数量减少,上述脂解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联合SIRT1抑制剂后上述作用减弱。敲除SIRT1后MEF脂肪细胞内脂滴增大,数量增多,exendin-4促进脂解的作用消失。结论:艾塞那肽通过激活SIRT1促进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动态监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形态学及肝脏浸润T淋巴细胞变化,从而探讨NAFLD早期肝病变动态进展特征。方法 4~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normal-chow diet,NCD)组和HFD组,喂养2~16周后,禁食不禁饮12 h后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肝脏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肝脏HE和油红O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肝浸润淋巴细胞,并检测CD3~+CD4~+、CD3~+CD8~+、CD8~+CD44~+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与NC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和附睾脂肪质量在第4周明显增加,而肝脏指数在2~8周内降低,第10周开始持续上升;HFD喂养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于第8周开始上升,之后持续增加;HE和油红O染色显示第10周小鼠肝细胞发生明显脂肪样变,并在第16周时出现片状气球样变,可见点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流式染色结果显示,HFD喂养2~8周内肝浸润CD3~+CD8~+,CD8~+CD44~+T细胞的频率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下降;在HFD持续喂养10周后,肝CD3~+CD8~+,CD8~+CD44~+T细胞的频率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HFD诱导的小鼠NAFLD肝损伤模型,早期病变始于HFD喂养8到10周,并动态观察到HFD喂养初期肝脏浸润CD8~+T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而在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的同时CD8~+T细胞也明显激活,频率上升及促炎反应增强。提示CD8~+T细胞激活可能与肝脏病理进展密切相关,并明确了该模型中肝浸润CD8~+T细胞激活扩增的阶段,为进一步研究其活化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Th)转入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感染14 d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14 d 小鼠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3、5、7、14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病理评分升高(5.41±0.53比2.12±0.69,P<0.05).感染组小鼠IL-4、TNF-α较无感染组明显增高,IFN-γ则明显减低(IL-4:10.70±4.85比1.00±1.07,TNF-α:6.54+2.88比1.00±0.48,IFN-γ:0.21±0.10比1.00±0.28,均P<0.05).各时间点感染组SCI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均比同时间点的无感染组明显增多,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强.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浸润、诱导Th2和抑制Th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对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 方法 6周龄C57BL/6 J小鼠分为两组,每组8只,给予12周正常饮食(RD)和高脂饮食(HFD)饲养,每周称量小鼠体重,记录小鼠摄食量;12周后,进行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检测并取材,称量小鼠的皮下白色脂肪、肾周白色脂肪、附睾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重量;HE染色观察小鼠白色脂肪中的冠状结构(CLS)及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变化,RT-PCR分析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FSTL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棕色脂肪解耦联蛋白1(UCP1)与FSTL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RD小鼠相比,HFD组小鼠的体重增加,摄食量减少,不同部位脂肪重量显著增加,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附睾白色脂肪观察到炎症反应CLS且附睾白色脂肪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0表达显著增高, FSTL1表达亦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FD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与FSTL1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高于RD组。 结论 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FSTL1的表达可能与脂肪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加及棕色脂肪的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率情况.将外周血各T淋巴细胞亚群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和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Th2、Th17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而Th1淋巴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h1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Thl=-0.446,P<0.05),Th17淋巴细胞与BALF的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Th17=0.394,P<0.05).结论:Th17淋巴细胞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炎性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内的聚集,加重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R-7(MicroRNA-7,mi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模型,观察其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以及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相关分子CD69、CD62L和功能相关因子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miR-7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指数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高(P0.05),且HE染色显示MLNs有病理性改变;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CD3+T细胞比例增加显著,其中以CD4+T细胞比例变化最为明显(P0.05),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但各亚群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P0.05);最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CD62L+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下调(P0.05),而CD69+细胞和IFN-γ+细胞比例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miR-7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的组成比例,提示其对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4周后,ELISA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中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IL-1β、IL-6、TNF-α、MCP-1、M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比较高脂喂养14周的野生型小鼠和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能增强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的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的浸润。与高脂饮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相比,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明显降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高脂饮食通过上调脂肪组织FAT/CD36的表达激活了脂肪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L-glutamine,Gln)对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诱导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HFD组、HFD+丙氨酸(Lalanine,Ala)组和HFD+Gln组,每组15只。每周记录小鼠体重,给药16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处死后剖腹取附睾脂肪垫并称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胰岛素(insulin,INS)、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与NC组比较,HFD组小鼠体重和附睾脂肪垫重量明显升高,FBG、INS、IRI和LEP水平均明显升高,ISI和APN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FD组比较,HFD+Gln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FBG和LEP水平明显降低,IRI明显减小(P0.05)。4组小鼠血清的GL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谷氨酰胺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基因敲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和TLR2基因敲除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TLR2基因敲除组和TLR2基因敲除肥胖组,并给予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小鼠脂肪组织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MyD88和p65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脂肪组织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脂肪组织Caspase3活性、Bax蛋白、MyD88蛋白、p65NFκB蛋白、IL-6 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与肥胖组相比,基因敲除肥胖组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和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脂肪组织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Caspase3活性、Bax蛋白、MyD88蛋白、p65NFκB蛋蛋白、IL-6 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 TLR2基因敲除下调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D11c~+DCs对银屑病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取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皮肤进行表型鉴定。将CD11c~+DCs注射入未发病的转基因小鼠颈部皮下,对小鼠进行PASI评分;组织学检测小鼠耳朵和颈背部皮肤;检测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处T淋巴细胞和DCs;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4、CD8、IL-17a、IFN-γ和CD31含量;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的变化。结果 K14-VEGF小鼠皮损中90%FLT3阳性细胞表达CD11c。实验组表皮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中CD3~+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P0.01);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Th1和Th17细胞减少;同时,骨髓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11c~+DCs减少(P0.01);皮损皮肤中表达CD4~+T、CD8~+T、IL-17a~+和IFN-γ~+的细胞均增多(P0.01),血管增多(P0.01)。结论 CD11c~+DCs可通过促使K14-VEGF小鼠皮肤中T淋巴细胞及血管增多使该小鼠银屑病样病变提前发生,提示CD11c~+DCs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Th2、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 RA的CD3+ CD4+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增多,活动期RA组Treg比率高于缓解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RA组Th2细胞减少,RA中Th1,TH17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reg和Th1、Th2、Th17细胞与RA的活动性指标(ESR,CRP和PLT)均无关联.结论 CD4+T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可能与RA疾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